山西一号旅游公路--边塞古风 探访黄河 大美太行<div><br></div> 山西自古有表里山河之雅称。长城、黄河、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的符号、国家级品牌,也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优势。 山西地形图<div><br></div> 在山西,以长城、黄河、太行山为主线分别建有一条与之对应的一号旅游公路。其中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主线长1201公里,支线及连接线长2794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长1225公里,支线及连接线长2951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长1028公里.支线及连接线长3825公里。三条旅游公路形成了山西省旅游主干线。除主线外,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同时还有许多支线和连接线(共701条,其中支线420条、连接线281条)。这些干线和支线及连接线一起共约1.3万公里的公路组成了山西庞大的旅游公路网络。 山西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及主要景区<div><br></div> 2017年4月21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开工奠基仪式在天镇县薛三墩村举行。2021年7月,《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5年)》明确其建设目标为2025年底形成“城景通、景景通”路网。 2024年10月18日,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 山西主要旅游景点(区)分布<div><br></div> 山西省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是全国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全域旅游公路网。网内 28个精品示范段、856公里慢行道、144个驿站、224个观景台、14个低空游起降点、1.59万座5G基站;串联起531处国保建筑、779处省保建筑、976个景区景点,连通全省11市113个县(市、区),覆盖5630个村庄,在全国率先构筑了“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公路网。 山西省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路线示意图<div><br></div> 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条条精彩,各有千秋。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以“踏访黄河、文明探源”为主题,串联老牛湾、乾坤湾、壶口瀑布等景区景点;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以“边塞古风、跨越长城”为主题,串联雁门关、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景区景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则以“大美太行、天下脊梁”为主题,串联娘子关、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等景区景点。 山西境内的长城--雁门关<div><br></div> 黄河山西段<div><br></div> 太行山风光<div><br></div> <h1><b>长城一号旅游公路</b></h1> 山西省境内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长城点段达4266处,总长约1400公里。纵贯省内9市40余县,现存遗迹涵盖战国至明清多个历史时期,其中明代夯土长城最具特色,保留原始风貌并具有'野性'特征。3000余座烽火台中,大同镇边堡段烽燧间距保持明代原制。作为农耕与游牧文明交界带,该段长城不仅是军事屏障,更通过得胜堡、红门口等互市口岸促进民族贸易往来。2024年贯通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有9条支线,连接273处旅游资源点,串联起雁门关等63个A级景区,形成覆盖大同、朔州、忻州的文旅网络 。<br><br> 山西省长城分布<div><br></div>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div><br></div>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是山西省长城—黄河--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之一。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全长1201公里。主要覆盖忻州、朔州和大同三市14县。从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接国道G110)一路向西至新平尔村,后沿省道S201向南至天镇县逯家湾镇(李二口长城景区附近)后分成南北两路。南北两路在偏关县老营镇交会后继续向西至老牛湾景区长城一号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附近(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交会点)处。南北两线形成一条完全闭合的旅游主干道。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路线及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位置<div><br></div> 长城一号公路途经地级市及过境相邻县(乡镇)<div><br></div> 平远头村--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起点<div><br></div>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是山西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大同市文旅振兴、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农村人口增收致富的重点工程。 <h1><b>黄河一号旅游公路</b></h1> 黄河在山西省境内全长965公里,途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覆盖19个县(市)。<br><br> 山西省境内的黄河与太行山脉<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是山西省以“踏访黄河、文明探源”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公路。起点为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镇老牛湾村(老牛湾附近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交会点),终点到晋城市阳城县西哄哄村,主线全长1238公里。支线和连接线构成的路网里程可达4176公里 。串连起65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153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点。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起点在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镇老牛湾村长城一号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附近(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交会点)<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终点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哄哄村附近(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地理位置(晋城市阳城县西哄哄村附近)<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途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市19县,连接老牛湾、北武当山、云丘山、壶口瀑布、乾坤湾、风陵渡、鹳雀楼、普救寺等A级及以上景区65个,覆盖非A级旅游资源(点)153个。形成了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房车营地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黄河一号公路途经地级市及过境相邻县(乡镇)<div><br></div> 2021年4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南庄—阁底段成功入围2020年度 “十大最美农村路” 候选线路 。 <h1><b>太行一号旅游公路</b></h1> 太行山全长约500千米,在山西省境内全长约400千米,占太行山总长度的约80%。 覆盖了晋城、长治等地的多个县市。<br><br> 太行山在山西境内主体位于晋东南地区,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自然分界线。其山西段因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独特的断块山地地貌,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山脊海拔多在1500-2000米之间。 <br>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是山西省长城—黄河--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之一。主线全长1225公里。含支线、连接线在内规划建设总里程5217公里。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起点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平型关(历史关隘)附近(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终点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哄哄村(黄河沿岸村落)附近(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交会)。为贯穿山西东部南北的交通动脉。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起点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平型关镇(历史关隘)附近(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终点在山西省运城市阳城县西哄哄村附近(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贯穿山西省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5个地级市16个县(县级市),是连接太行山旅游区的重要交通走廊。 太行一号公路途经地级市及过境相邻县(乡镇)<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过支线有效串联起五台山、娘子关、八泉峡、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皇城相府等360余个景区景点。其中A级及以上景区122个,非A级旅游资源239个。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2024年最美自驾精品路”之一,该公路以“大美太行、天下脊梁”为主题,展现太行板块的山水自然风光、险峻峡谷风貌、红色历史文化、奇迹挂壁公路等特色景观,有效连通五台山、娘子关、平遥古城、太行山大峡谷、黄崖洞、王莽岭、皇城相府、蟒河、历山等360余个景区景点和自然风光,跨越天堑,浑然一体,太行秀丽,一览无余。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不仅沿途景点众多,自然风光也十分秀美。太行山生态环境优美,景观壮丽独特,有沉浸林海的天然氧吧、刀削斧劈的陡峭悬崖、碧波荡漾的绿水深潭和雄奇壮丽的历史古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悠久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太行一号公路沿线还建设慢行道339公里、驿站58个、房车营地22个、观景台67处,同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旅游公路标志标识等服务设施,让旅客更好地畅游山水之间,深度体验三晋大地。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终点<font color="#167efb"><b>西哄哄村</b></font>原为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董封乡所辖行政村,因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被撤销建制并入润城村 。该村地处垣曲、阳城、沁水三县交界处,所属自然村白寺沟曾形成"雄鸡一叫报三县"的独特聚落格局。村内'三县大院'作为核心地标,见证了三县居民共处的历史,现存民国时期界碑遗址印证其行政归属演变。因交通闭塞导致人口外迁,至2020年所属自然村仅余数十留守老人,呈现荒废状态。 <font color="#167efb"><b>西哄哄村</b></font>不仅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南端终点,也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交会点。 2025年1月,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榜“2024年最美自驾精品路”。<br> <h1><b>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b></h1> 三条旅游一号公路各自建有对应的“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 <b>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b>位于长城与黄河唯一交汇地--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景区。驿站分为标识景观、文化体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4大区域,以“0km”标志景观石为中心,配建了长城文化体验园、中国长城地图景观、文化观景长廊、观景台、数字摄影互动平台(最美长城)、房车营地营位、主题浮雕等。其设计秉承“万里烽火尽沧桑、钢铁长城永不倒”的理念,深挖边塞历史文化、突出长城底蕴元素,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画龙点睛之作。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地理位置<div><br></div>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b>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b>建在临汾市永和县阁底乡,紧邻著名的黄河乾坤湾,驿站建有黄河文化体验馆(游客中心)、红军东征纪念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12公里)、地质博物馆,还有一条通往当年红军西渡黄河的于家咀古渡口(16公里)的东征旅游路。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地理位置<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平面图<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b>太行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b>位于陵川县古郊乡高速出口,是自驾游客开启太行壮美画卷的开始。太行文化体验馆作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的一部分,将三大太行精神交织凝练为户外主题文化公园。走进太行文化体验馆,太行山区的千年风华在眼前徐徐展开,在太行山脉的雄浑怀抱中,锡崖沟挂壁公路宛如巨龙蜿蜒,在悬崖峭壁之间,两代锡崖沟人,历经三十载寒来暑往,在绝壁上一寸一寸地开凿出坦途。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地理位置<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山西三条一号旅游公路纵横交错,所覆盖的市、县(区)各自宣传,网络上所谓的攻略更是五花八门,许多自驾游者往往被网络上一些所谓的攻略错误引导,实际行驶中主路和支线、连接线分不清,甚至是不是旅游公路都分不清。解决这个难题主要是注意观察公路上的标志、标识及路面提示。 一号旅游公路采用不同颜色区分三大板块——长城主线为绿色、黄河主线为红色、太行主线为蓝色。支线与连接线通常与主线颜色保持一致或采用辅助色系。(实际公路上见到的标识并未严格按此规定)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标识<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标识<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标识<div><br></div> 旅游公路通用标识(分道线通常为三条)<div><br></div> 旅游公路通用标识(彩色公路)<div><br></div> 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主线、支线、连接线在规划阶段即通过编号、标牌及路面标记明确区分。如主线标牌标注“一号旅游公路+板块名称”。 一号旅游公路在各区块有附加标注(如图中“平顺”)<div><br></div> 一号旅游公路在各区块有附加标注(如图中“陵川”)<div><br></div> 山西一号旅游公路是一条由主(干)线、支线、及连接线组成的公路网络。具体到某一区块(如市、县),网上会有相应的攻略及线路图。如: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大同段景点分布图<div><br></div>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忻州段景点分布图<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路线图<div><br></div> <b>山西一号旅游公路随拍</b>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壶关段随拍<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顺段随拍<div><br></div> 官方地图中主线以粗实线标注,支线及连接线为细实线或虚线。<br>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随拍<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随拍<div><br></div>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随拍<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