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杂谈

好梦成真

<p class="ql-block">  1994年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我市产品的对外推介力度,在广州番禺市(县级市)设立窗口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代表市直农口糸统前后于4月中旬和10月下旬两次去番禺,参与计划筹建和认购门面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番禺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番禺是广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北接荔湾区、海珠区,东临狮子洋与东莞相望,西邻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位于广州市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总面积约530平方公里,当年番禺常住人口280万左右。以广府文化发祥地、岭南水乡特色和现代产业强市著称。</p> <p class="ql-block">  番禺起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当初设南海郡番禺县。当时秦朝设立南海郡,郡尉任嚣在番山与禺山之间修筑番禺城(俗称任嚣城),标志着番禺县的建立,这也是广州建城的开端。‌‌汉初赵佗定都番禺,扩建城池,成为岭南政治中心。‌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广州得名,州治设番禺。‌‌‌番禺在历史上长期以县制存在,1921年广州建市后,番禺县治迁至市桥。直至1992年正式撤县设市,成为县级番禺市,重视程度与级别进一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  番禺‌文化遗产丰厚,是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发源地,拥有沙湾古镇、余荫山房等古迹,鳌鱼舞、飘色等非遗项目。‌‌番禺农业颇具特色,工商业发达,为历代的通商口岸,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文教鼎盛,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到近现代,番禺更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名流,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诗、书、画名家叶恭绰、赵少昂、李天马、麦华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罗明熵,地质学家何杰,教育家许崇清等。</p> <p class="ql-block">  在番禺我有幸踏足莲花山景区,该景区地处珠江口狮子洋畔,莲花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它东临珠江,北靠繁华的广州,南望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据史书记载,莲花山原名“石狮岩”,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就曾派遣军队占领此处,并修建了南海神庙。历经沧桑,这座庙宇如今依然屹立。莲花山以其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悠久的文化底蕴而著名。山峰峦叠嶂,山势险峻,状如莲花,因此得名“莲花山”。这里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而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莲花山就是佛教名山。唐代以来,寺庙建筑如莲花禅寺、海音寺、观音寺等陆续出现。这些寺庙风格各异,既有中国古代的建筑特色,也融合了岭南的地方风格。其中,观音寺最为著名,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的观音诞,都会吸引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p> <p class="ql-block">  莲花山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属丹霞地貌,最高海拔108米。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作为古采石场遗址延续2000多年,被誉为“人工丹霞”奇迹。明代(1612年)建莲花塔,清代(1664年)筑莲花城,均为省级文保单位。‌‌古采石场遗址‌是国内罕见的人工丹霞景观,形成燕子岩、飞鹰崖等奇观,展现古代开采工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莲花塔高50米,为明代航标;莲花城为清代军事要塞,可俯瞰珠江。‌‌‌观音圣景含高40.88米的望海观音铜像(世界最高箔金观音立像)及观音阁,收藏千尊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  莲花山旅游景区还有‌自然与节庆活动‌。夏季的6月至8月荷花盛开,举办莲花节;春季有桃花节,莲花山终年花卉繁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梦成真:2025年09月29日根据1994年旅粤文档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