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影像解剖:<br><br>在矢状位上,前交叉韧带(ACL)起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后部,斜向前下方,止于胫骨髁间棘的前方。表现为一条平滑、连续的带状结构,通常与股骨髁间窝皮质线Blumensaat线(股骨髁间窝顶线)平行,韧带平直,走行规则,有较好的张力。前交叉韧带中段直径较两端细,呈“沙漏”或“蝴蝶结”形。韧带内可有脂肪及滑膜条纹影,提示韧带的正常解剖结构。ACL并非单一均质结构,而是由前内侧束(AMB/AM)和后外侧束(PLB/PL)组成,两束之间通过组织鞘分隔。这些束的纤维在股骨和胫骨的附着点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特性。它主要限制胫骨的前移和内旋,同时对限制膝关节内、外翻和过伸也有一定作用。<br><br>观察层面:<br><br>斜矢状面:是观察前交叉韧带的极佳层面,可清晰显示其形态、走行及连续性;<br><br>冠状面:有助于观察ACL的股骨和胫骨止点(“足迹”)。<br><br>轴位面:有助于评估ACL的纤维束(前内侧束AM和后外侧束PL)及其与髁间窝的关系。<br> 前交叉韧带损伤MR诊断与分级(MRI Diagnosis and Grading)ACL损伤的MR诊断主要依据其形态、连续性和信号强度的改变。 讨 论<br><br>ACL损伤的直接征象(Direct Signs)<br><br>直接征象是诊断ACL损伤极为可靠的依据,直接反映了韧带本身的异常。<br><br>1、连续性中断(Discontinuity):韧带低信号影完全中断,断端间被高信号的液体或出血填充。是诊断完全撕裂的可靠征象。 2、异常走行(Abnormal Course):韧带失去正常的斜行走向,变得松弛、弯曲(波浪征),或与Blumensaat线的夹角消失(角度消失征)。<br><br>3、弥漫性信号增高(Diffuse Increased Signal):在整个韧带内或在明确的断裂处出现T2WI/PDWI高信号,代表水肿或出血。<br><br>4、形态改变(Mass-like Morphology):急性期韧带弥漫性增粗,形成假瘤征(Pseudomass),由于血肿和水肿导致。<br><br>5、“空窝征”(Empty Notch Sign):在冠状位或轴位上,股骨髁间窝内看不到正常的ACL低信号影。<br><br>ACL损伤的MRI间接征象(Indirect Signs)<br><br>间接征象是ACL损伤后导致的继发性改变,特异性高但敏感度较低,当直接征象不明确时,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br><br>1、胫骨前移(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股骨外侧髁中部的矢状面,胫骨后缘垂直线位于股骨髁后缘垂直线前方5mm以上,强烈提示ACL损伤。 胫骨前移,胫骨后缘垂直线位于股骨髁后缘垂直线前方约10mm,强烈提示ACL损伤,亦可见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br><br>2、半月板后角裸露征(Uncovered Lateral Meniscus):矢状位上,外侧半月板后角后缘垂直线位于胫骨后缘皮质垂直线之后方。 胫骨前移导致外侧半月板后角失去了胫骨平台的覆盖。<br><br>3、沟槽征:当股骨外髁骨因撞击造成的凹陷深度>2mm时称为沟槽征,代表受到撞击的暴力更大。 4、接吻征:膝关节过伸受伤时,胫骨前部撞击股骨髁前部,形成对称性骨挫伤;如果同时有一外翻力的话,膝关节外侧可出现对称性挫伤,这种对称性骨挫伤称为接吻征。也有人把轴移造成的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外后方水肿称为接吻征。<br> 5、Segond骨折:胫骨平台前外侧微小撕脱骨折(胫骨平台腓骨尖上方,关节线下方的撕脱骨折),多因为下肢过度内翻加内旋暴力所致。但其强烈提示ACL损伤(75–100%)。MRI上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伴周围水肿。 6、后交叉韧带角(PCL Angle):正常PCL在矢状位上呈平滑的弓形向后凸(“弓形征”)。ACL撕裂后,胫骨前移可能导致PCL变得松弛、弯曲度增加,其近端与远端连线形成的角度(PCL角)< 105°,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 7、PCL指数异常:取PCL两个附着点做直线,其长度为L,从后交叉韧带弯曲最高处到L的垂直距离为高度H,则L/H即为PCL指数。PCL指数<3为异常,提示ACL损伤。 8、前交叉韧带和胫骨平台夹角小于45° 9、Blumensaat 角改变。 Blumensaat角,即Blumensaat线(股骨髁间窝顶骨皮质线)和前交叉韧带(ACL)远端部分延长线交叉所形成的夹角。在MRI图像的矢状层面上髁间窝部分测得。Blumensaat角可能相交于膝关节前下方,此时可初步判断前交叉韧带发生了断裂,也可能相交于膝关节后上。有文献研究将相交于膝关节前下方的角度定义为负值,相交于膝关节后上方的度定义为正值。有文献显示当Blumensaat角朝后上,>15°时,亦可提升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概率较大。 10、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损伤三联征=ACL+内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损伤,因此,内侧副韧带的严重损伤应该考虑可能有ACL损伤。 单一对ACL信号进行分析,有时会出现误诊,原因如下:<br><br>● ACL黏液样变性会出现类似撕裂水肿的高信号;<br><br>● 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ACL中下段会显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若损伤发生在中下段,则很难判定;<br><br>● ACL分束存在,会有一些含水结缔组织的包裹,呈现高信号;<br><br>斜矢状位的扫描方向通常为外旋15°,当扫描线与ACL不平行时,会出现疑似撕裂的征象;<br><br>● 动脉搏动伪影。<br><br>总之,ACL损伤的诊断需要借助MRl检查。ACL损伤的间接征象还包括胫骨后内侧平台骨折、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等。综上所述,ACL本身形态及信号的改变,即直接征象,是诊断ACL损伤的主要依据;而间接征象中,胫骨前移是大部分间接征象出现的基础,是与ACL损伤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