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行红旗渠等风景区

虞国训

<p class="ql-block">  9月19日是我太行山之旅的第三天,按计划我跟团游览了红旗渠风景区和万仙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林州市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当年林州市人民为解决缺水困境,历时十年开凿了这水利工程,其被后人誉为“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虽说是雨天,但挡不住人们火热的游兴。</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去红旗渠纪念馆参观。该馆收藏了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并通过浮雕墙、VR技术展现当年修渠面貌。</p> <p class="ql-block">  上一世纪60年代,林县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山,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起步,蜿蜒1500余公里,将漳河水引向林州大地。十易春秋寒暑,她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其是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林县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辉煌篇章,见证了红旗渠儿女艰苦创业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一曲旧民谣勾勒出历史上林县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1942年一1943年,林县逃荒外出达108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人,占总人数的4.30%,赵志庵村41户就有31户背井离乡,外出逃荒。</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林县500年旱灾记录</p> <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林县党政组织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引漳入林动员令。</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河南林县与山西平顺县就红旗渠施工签订的协议书。</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建设的领导力量</p> <p class="ql-block">  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等主要领导走在修渠的第一线。</p> <p class="ql-block">  十万凿山开渠人奋斗在太行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工具自己做,石灰自己烧,建材就地取,技术干中学。</p> <p class="ql-block">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p> <p class="ql-block">  凌空排险</p> <p class="ql-block">  有些地段要从村庄下面穿过,不能放炮,只能靠人工一点点开凿。</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地段,当年的青年突击队员用鲜血和汗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历时十年,1969年7月红旗渠全面竣工,红旗渠解决了林县56万人的饮水问题,灌溉面积达54万亩,同时还解决了37万头牲畜的饲养,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红旗渠源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通水庆典</p> <p class="ql-block">  水来了</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建成通水,实现了多少代人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的一面墙上端端正正镌刻着81位修渠牺牲者的名字,他们中有民工也有干部,其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17岁。听着讲解人充满感情的深动介绍,真使人泪目。</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们便去青年洞参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坐观光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该工程要在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任务十分艰巨。其于1960年2月动工,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了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的干部群众仍坚持施工,并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当时每人每天只有6两粗粮,他们靠挖野菜捞河草充饥,并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经17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此洞被命名为“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  下图 “青年洞”三个字由郭沫若同志题写,青年洞的左侧是江泽民同志题词,右侧的“山碑”由李先念同志所书。</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游客在乘快艇参观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同志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在高处看今日青年洞四周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呵,离河北省这么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完成红旗渠风景区游览后,原计划去太行山大峡谷,谁知因连续雨天,那里山体塌方,临时封路,只好改去万仙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万仙山景区位于河南省辉昌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曼妙而秀雅的山乡风韵。该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组成。因游览时间太紧,导游带我们先去参观郭亮挂壁公路,并说体力好的如有时间也可去郭亮村。</p> <p class="ql-block">  为同团旅友在挂壁公路入囗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2年郭亮村支书申明信带领13位村民,耗用了12吨钢钎,4000余把铁锤,历时5年用手工开凿了全长1300余米的郭亮洞(绝壁长廊),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还使郭亮村从贫困闭塞走向繁荣。同时,这条挂壁公路还震撼了世界,被外媒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公路参观,在郭亮洞的外侧,筑路者还在石壁上开凿了数10个窗口,这不仅改善了洞内的照明,也方便游客观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村民百折百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正当走累时,听以前来过此地的一位游客说,可以拦车前往郭亮村,一试还真成了。</p> <p class="ql-block">  下图右侧能看到我们的导游</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郭亮村村口广场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从20世纪末起,郭亮村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原始风貌,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据统计,有40多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包括《走出地平线》、《清凉寺钟声》等经典作品,这就使郭亮村成了闻名中外的中华影视邨。</p> <p class="ql-block">  有多位美术爱好者在此写生作画</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雾气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村口的溪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乘车返回,按时抵达乘交景车处的团队集合点。</p> <p class="ql-block">  至此,今天的旅游项目顺利结束。参观红旗渠展览馆及青年洞使我非常感慨,深受教育,郭亮挂壁公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响。稍有遗憾的是游览郭亮村时间太短,加上天气起雾,有几个景点来不及观看,希望以后还有机会。</p> <p class="ql-block">  以上照片均摄于上述两个风景区,文字根据旅游资料组织,多谢各位老师观看和指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