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李醉先生印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撰稿 /记者马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绘图/顾明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题字/贾平凹•戴敦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顾明先/绘(北京)</span></p> <h3>举手抬足之间皆是雅意,言语流转之际饱含古韵。在与李醉先生的访谈中,我被李醉先生的学识涵养深深折服。<br></h3><h3><br></h3><h3>采访之前,我对李醉先生的认知仅限于网络上的各类报道,生怕自己在采访中闹出什么笑话。然而,甫一见到先生,这种顾虑几乎是立即就消散了——他的大气谦和、敦和秀逸,像夏日的风,让人舒适快意、给人几多精神和清醒。</h3> <h3>环香的烟气袅娜向上,恍惚中,似是将人拉回千年之前。</h3> <h3>“看到荆棘时也要看到次第花开,生命中有荆棘,但可当花看”,李醉先生的通达豁然令人赞叹。人生之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在遇到挫折时,人总容易陷入痛苦与茫然之境难以挣脱,然而若愿意多去找一找,或许在某个角落就能看到一朵花正静悄悄地盛开着。</h3> <h3>“真正的价值是内在的”。人皆是从生到死,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真正有价值的是生命流经的过程,而这价值需要我们自己去赋予。就像是一张白纸,最终这张纸的价值如何来自于填满这张纸的过程,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都由执笔的人决定。无论浓淡,在这繁世中能够真正活出自己便是一种逍遥。</h3> <h3>在李醉先生看来,每天走来走去的我们,到底要走去哪里?世俗的路,从生走到死,从崇高走到败落,从华丽走到荒凉。也许,让我们换一条路走看看,从黑暗走到光明,从迷惑走到清楚,从疲软走到坚固,从生死走到解脱。“逍遥”应当是人生终极的追求目标,这也是他在本次筹办的长安逍遥句读会中有“逍遥”二字的原因。</h3> <h3>这种“逍遥”并非枉顾他人只顾自己高兴。“逍遥”需修心,在自我修行的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大概是人的本性作怪,人往往在作为当事人时会变得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在与对方交往之间受到对方蒙骗,总是保持着一份警惕,然而或许稍退一步,就可以看见双方身后更广阔的天地。</h3> <h3>修身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为别人做的越多,自己能收获的也就越多。“福往则福来”,求福不如惜福,知苦方能离苦。再忙,也要懂得分辨人生“需要”和“重要”的区别,物质需要的标准不贪求太多,你才能把握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人和事。无憾的人生,来自于我们懂得生命不过是一口气、一缕烟。高端处,眼中沧海小,衣上白云多;低潮时,且将那眼前草木丘壑引以为友,共度生涯,拥有绵延不绝的悲悯与善良,才能做到“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李醉先生认为这即是“大逍遥”。</h3> <h3>他总会在帮助到别人时感到高兴快乐,也在被别人需要时感到无比满足。曾有人问他:“总有人这样来麻烦你,不会觉得累吗?”他就笑着回复:“不会,这证明了我存在的价值。”即便有时候前来向他求助的人过多他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他道:“耐烦”是一种极好的品质,也是一种修行。他似乎豁达宽和的不食人间烟火,却又处处充满了人情味儿。</h3> <h3>李醉先生将长安逍遥句读会的主题定位为“行走的阅读”。他觉得无论是经典阅读还是诸圣先贤,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流溢在生活之中,不应被束之高阁。先贤书里的道理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就应该被反哺于生活当中,先贤的哲思乃至传统文化中的其它精华,都应当“来于民间,归于民间”。</h3> <h3>言谈之间,李醉先生从遥远的宇宙星际讲到水中游鱼,从昆仑山巅的雪山之莲到长安城中的井底之蛙,从东方的老子李耳到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曾经在我眼中那些被科学定义过的规律都仿佛有了更精妙美好的解读,曾经学过的那些传统文化也不再只是上学时书本里一行行干巴巴的文字了。当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时,下雨天里也不会只是抱怨城市里差劲的排水系统,反而会生出些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逍遥自在来。</h3> <h3>现代都市里,人来人去,车来车往,大多人都常常浸润在一种烦闷焦躁的情绪里。有权威数据显示:现在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人群年龄也在不断的年轻化。似乎就连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不能够接受当下的生活节奏和物欲氛围了,而李醉先生却偏偏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开辟出了自己的一方清静高洁的天地。穿行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的李醉先生,周身平和醇厚的气场似乎能让所有见到他的人都立刻宁静下来。而这样的祥和平静是多少人在午夜梦回之间才能偶然捕捉到一点的稀求和殊遇。</h3> <h3>“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尽管身处喧嚣浮世,内心也依旧平和淡然,豁达洒脱、自在逍遥,李醉先生将携着这样的心性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更多人,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圆满。</h3> <h3>没有山长水远,怎知天高海阔?所谓文化信仰,就是让我们相信还不曾看到的。这种相信的回报,就是看到我们所相信的。生活这场经过,怎么活,力量都在心,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h3> <h3>“身在浮世,心向逍遥。“浮世”属于每一个人,而“逍遥”,只属于心中有辽阔天地的人。我们逃离不开“浮世”,但我们可以心向“逍遥”。诚如李醉先生,你看他把尘世里的繁杂变成田园里的一把土,化作璀璨如珠的诗句,穿越季节轮回,始终不悲不喜、风轻云淡,唯愿一生花开成景。这大概便是李醉先生告诉我们的,关于逍遥的意义。</h3> <p class="ql-block"> 庭前花初放,阁下李先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黑豆豆/如萌摄于终南山)</span></p> <h3>李醉先生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和推广,是终南山隐士文化研究领域专家,陕西省文化产业创业联盟传统文化委员会名誉主任,“寻找长安的前世今生”文化之旅国学导师,《老子之路》学术总顾问,《老子天下第一》大型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巡回展览总策划。荣获中国首届(国际)自然养生大会“文化大使”、第三届国际慈善节“慈善使者”称号。</h3><h3></h3><h3></h3> <h3>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人载道,李醉先生广收门生,众多有志国学弘扬的青年才俊纷纷拜入李醉先生门下修习国学,在当代国学传承中影响广泛。李醉先生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可谓桃李满长安,弟子走天下。李醉先生及其众多醉门生倾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践行的精神,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著名国画家、上海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戴敦邦教授题赠李醉先生“梁山好汉第一〇九个”。</span></p> <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李醉》</p><p class="ql-block">儒雅在京兆,大道尚敦和。痴心教化生众,风雨更奔波。启智弘扬老子,追远躬耕仁爱,天地继人合。得道有多助,揖手纳清浊。惜斯世,芸芸累,利为魔。可怜相害相依,私欲舞婆娑。奋起无为正道,领袖同侪戮力,岁月几蹉跎。攘攘红尘里,高陆仰嵯峨。</p><p class="ql-block">一一翟磊(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名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赠李醉先生》</p><p class="ql-block">智慧如海启众伦,道德经里悟升沉;宁静致远心超凡,气宇轩昂感星辰;艰辛耕耘播智慧,心灵清泉润人心;风雨无悔播大爱,诏憾乾坤启后人。</p><p class="ql-block">一一玛丽娜(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会主席、著名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名仕李醉,</p><p class="ql-block">悟道内修禅定,</p><p class="ql-block">知已陕渝遥居,</p><p class="ql-block">同悟道经求静,</p><p class="ql-block">探索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恍惚空灵渐进,</p><p class="ql-block">厚德载物之品,</p><p class="ql-block">秉持似水善境。</p><p class="ql-block">一一张健为(重庆华会阁主、著名学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敦敦道德心,和乐逍遥意,堂外红尘远,李聃何得闲,醉说清净事,画中无为言,留此丹青笔,念及笑有缘。</p><p class="ql-block">一一李斐(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四首 . 诗酬李醉先生》</p><p class="ql-block">寒冬腊月喜相逢,佛心论道天地融。人生如梦蜡梅绽,一茶一禅悟人生。傲骨红梅谁人懂,菩萨心肠度众生。清香润乾感天地,悠悠岁月写挚诚。長安道气几千年,醒悟天地祥瑞天、君醉承负非一般,传承道圣功不凡。清气纵横捭阖研,深入道海心超凡。谈佛论道迪苍穹,超脱俗骨红尘中!</p><p class="ql-block">一一玛丽娜(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会主席、著名诗人、画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著名书画艺术家、《中国电信》题名者西丁先生为李醉院长题写斋号《敦和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