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杭州(四)一一西湖漫步

原始部落

<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2006年9月余曾兩度遊覧杭州。今時隔19年又到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人文景觀影響深遠令人留連贊嘆。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遊賞體味。</p><p class="ql-block"> 湖邊小憇,望遠山含黛,水平如鏡。大有遠離塵囂物我兩忘之慨。</p> <p class="ql-block">  天高雲淡,風清水藍,翠柳輕拂,極目遠觀。</p> <p class="ql-block">  行至花港觀魚東門。門楣懸原山東省委書記,黨内書法家舒同所題&lt;花港觀鱼&gt;額,與1983年相比,已略顯蒼桑。</p><p class="ql-block"> 兩側楹聯均出自宋末元初文學家、詩人仇遠&lt;蛇山&gt;詩。</p><p class="ql-block"> 内聨行書:</p><p class="ql-block">静碧軒窗聊寄傲,軟红麈土竟忘歸</p><p class="ql-block"> 外聨篆書:</p><p class="ql-block">满傾竹葉春霞滑,輕折蕉花暁露晞</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題&lt;花港觀魚&gt;碑。</p><p class="ql-block"> &lt;花港觀鱼&gt;始建於南宋,清-康熙年間重建,康熙御題&lt;花港觀魚&gt;立碑。</p><p class="ql-block"> 1962年二期擴建工程告峻,現佔地20公頃。</p><p class="ql-block"> 西湖十景之一,全國重點保䕶文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池中红魚游動穿梭。</p> <p class="ql-block">  花港之紅蓮白荷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  園中的&lt;印影亭&gt;。可供遊人在其中小憩觀景。</p> <p class="ql-block">  突見一株主干粗壯枝椏叢生的大樹。近前細看樹名“佘山羊奶子”,樹齡已有110年。.此名聞所未聞。經查方知,此樹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南方省份並不少見。屬木蘭綱,薔薇目,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或常綠直立灌木。樹高2一—3米,葉大小不等發於春秋兩季。果實倒卵狀矩圓形,長13一—15毫米,直徑6毫米,成熟呈红色。花期1一—3月,果期4一一5月。今已9月,故未見花與果。然已知其名,增一見識。</p> <p class="ql-block">  站在蘇堤可望西湖十景之一一一雷峰夕照之雷峰塔。</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相傳為吳越王錢俶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始建,名“皇妃塔”,因建於雷峰之上,又稱“雷峰塔”。歷代屢毁屢建。清-康熙南巡時題額&lt;雷峰夕照&gt;為西湖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民國十三年(1924年)雷峰塔完全坍塌。“雷峰夕照”有名無實。</p><p class="ql-block"> 2000年正始啟動雷峰塔重建工作,以原塔為原型設計,於2002年完工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現塔高71.679米,仿唐、宋樓閤式,各層蓋銅瓦,飛檐翹角,塔底為原雷峰塔遺址。在夕陽照射下,金光閃閃。</p> <p class="ql-block">  行走之間不覺來到白堤東端的斷橋。斷橋因“”蛇仙”白娘子和藥舖伙計許仙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而聞名天下。現在的斷橋是1921年重建的獨孔環洞石拱橋。</p> <p class="ql-block">  斷橋橋頭一側建有碑亭,亭内立清-康熙題&lt;斷橋殘雪&gt;碑。</p> <p class="ql-block">  碑亭旁水榭&lt;雲水光中&gt;為著名書法家王蘧常題額。</p> <p class="ql-block">  &lt;曲院風荷&gt;西湖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横卧&lt;曲院風荷&gt;石碑為近現代著名文學家,原文化部部長茅盾(沈雁冰)題。</p> <p class="ql-block">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楊萬里句)。惜時已入秋,映日紅荷尚幾多。</p> <p class="ql-block">  &lt;曲院風荷&gt;對面立有旌表岳飛的&lt;碧血丹心&gt;石牌坊。牌坊後不遠處有岳飛戎裝塑像。</p><p class="ql-block"> 牌坊横額下横書“光緒丙戌季夏䕶理浙江巡撫許應鑅補立”</p><p class="ql-block"> 下又一行:“一九九三(五?)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由此推測,此處原有牌坊或已損,許應鑅任䕶理浙江巡撫時補立。又,許補立之牌坊近代又遭損毁,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於原址按原貌重建。</p><p class="ql-block"> 許應鑅(1820一一1891)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原名應麟,字昌吉,號星台。一生“清介自持”是一名清正廉明的官員。</p> <p class="ql-block">  移步之間,見一雕像立於湖濱,近觀乃我國近代傑出的國畫大師黄賓虹青銅塑像。</p><p class="ql-block"> 黄賓虹(1865.1.27一一1955.3.25)原名懋質,字樸存,號賓虹。原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我國近代傑出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藝術教育家。</p><p class="ql-block">1955年卒於杭州,.享年90歲。</p> <p class="ql-block">  1996年我國郵政發行的&lt;黄賓虹作品選&gt;特種郵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行走西子湖畔孤山路上,見路边绿樹叢中一二層小樓,青瓦褐柱,飛檐翹角,古樸莊重。沿青石板路一探究竟。見檐下一匾黑底隶書&lt;俞曲園紀念館&gt;。</p><p class="ql-block"> 原來這就是孤山路上著名的俞樓。是晚清朴學大師,俞樾任杭州&lt;祜經精舍&gt;山長時居住講學之所。</p><p class="ql-block">俞樾(1821一一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晚清至民國時期享有盛譽的文學家、詩人,朴學大師。</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進士,先後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後罷官潛心學術研究,曾主持蘇州&lt;紫陽書院&gt;,清-同治七年(1868年)應邀赴杭州任&lt;祜經精舍&gt;山長。此樓為清-光緒四年(1878年)由其弟子徐花農等人集資興建。俞樾在此居住執教三十余年,培養了章太炎、吳昌碩、吳大徵、徐花農等著名學者大家。俞樓成為晚清學術文化重要傳播中心。在這裏俞樾完成經學、史學著作150餘卷。</p><p class="ql-block"> 1924年其曾孫,著名文學家、詩人、紅學大家俞平伯偕夫人許寶馴曾在此短期居住。</p> <p class="ql-block">  俞樾應邀為寒山寺書寫的唐-张籍&lt;楓橋夜泊&gt;詩碑。</p> <p class="ql-block">  俞樾在文化學術史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俞樾學術思想在海外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名師與高徒。</p> <p class="ql-block">  俞樾部分經歷(清-咸豐年間)</p> <p class="ql-block">  俞樾部分經歷(清-同治至光緒年間)</p> <p class="ql-block">  俞樾部分經歷(清-光绪年間)</p><p class="ql-block">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一代大師以八十六歳高齡逝世,身後留下豐厚的文化學術遺產。</p> <p class="ql-block">  俞樾直系九代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杭州得天地之靈气,領人文之風標。山川形勝,物阜年豐。景色殊異,四时不同。徜徉其间,诚可樂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