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南疆深度游4》 武威沙海寻踪

周锡章

<p class="ql-block">   9月6日午时,结束水墨丹霞游览后,原打算去雷台汉墓和山丹军马场游览,有人提议不如改道去武威沙漠公园,那里可以见到无垠的沙海。</p> <p class="ql-block">   此提议点燃了众人的期待,谁不曾在心里描摹过“大漠孤烟直”的景象?于是我们临时调整行程,向三百多公里外的武威沙漠公园疾驰而去。</p> <p class="ql-block">   窗外风景悄然变换,丹霞沟壑渐次隐退,戈壁尽头漫出成片农田,直到武威沙漠公园的大门在视野中浮现,那份对沙海的憧憬也愈发的迫切。</p> <p class="ql-block">   怀揣着对无垠沙海的期待,脑中勾勒着金黄沙丘在风里变幻着形态,阳光洒在沙粒上折射出的光亮,驼队走过的脚印转瞬被风沙掩埋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可刚踏入园区,期待便骤然生出落差。眼前没有连绵沙丘,红柳枝条缀着细碎绿叶在风里轻晃;不知名的灌木沿道而生,将沙地基本遮掩。</p> <p class="ql-block">   景区观光车缓缓驶来,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上车。沙漠景观道更像一座精心打理的植物园。偶见裸露沙地被围栏圈起,成了沙漠零星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司机是位十分健谈的年轻人,见我们望着景区沉默,笑着解释:“公园早不是几十年前的模样咯,从前这里是荒漠,现经改造已成绿洲啦。”</p> <p class="ql-block">   原来,武威地区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曾是沙漠化的重灾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腾格里沙漠不断东扩,吞噬着这一地区大片的农田与村庄。</p> <p class="ql-block">   为了抵御风沙,武威的治沙人背土固沙,扎下麦草方格,种下耐旱的红柳、白杨与沙棘。他们用汗水在沙漠与城市间筑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   将原先寸草不生的荒漠,改变成现在的沙漠公园,这是武威治沙成果的见证,从前的流动沙丘,如今成了集生态保护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绿地。</p> <p class="ql-block">   听着司机这番话,心中的遗憾渐渐被敬意取代。我们期待的“苍茫沙海”,本是生态脆弱的象征;眼前的草木葱茏,却是无数人抗争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   车过红柳林时,司机停下车来,让我们细看这些“治沙功臣”。它们的根扎进沙地数米深,细小如鳞的叶片裹着沙粒,却在干旱中顽强地生长。</p> <p class="ql-block">   “红柳能固沙还能改良土壤。”司机的语气满是自豪。此刻才懂,这片沙漠公园,远比想象中的沙海更有分量,它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   半小时的观光行程结束,大家相视一笑,有人打趣道:“这哪是沙漠之旅,分明是逛植物园。”笑声里既有遗憾,也有对治沙成果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未多停留,随即驱车前往三百公里外的张掖。这段路不算漫长,却足够让人沉淀思绪,河西走廊的每一处风景,都在打破我们固有想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