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另一个答案:极致热爱,才有建树</b></h1><b>作者:刘杰锋</b><br><br>今天下午(9月27日),黄小平先生发来一篇文章《黄小平大型文集<智慧大讲堂>寻找合作出版》。晚上细读,我被震撼了!<br><b>1</b><br>多年前,我知道一种读书方法——有系统地读书、读有系统的书。遗憾的是,我懒惰,也浮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谈不上“有系统地读书”。黄小平先生太厉害了,20多年来,他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一直在“有系统地创作”:<br>“中国小品文大王”黄小平,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归纳总结,其小品文已经形成“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一是“字”,即对700多个汉字进行趣解,从字形结构形象阐释汉字的深刻含义;二是“词”,即对1000个汉语词条以哲理短句的形式,进行智慧解读;三是“句”,即撰写5000条语录;四是“文”,即创作了1.6万篇小品文;五是“讲”,即以讲座的形式,分18个章节,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讲解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br>曾经,有的读者认为黄小平先生的作品,都是一些“小故事+小感悟”,思想浅,格局小。这是一种严重的误判。黄小平先生是一个不服输、不满足、不停探索、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他早期的作品,固然有“小故事+小感悟”的写作套路,但很快,他就开始推陈出新,从主题到内容,从结构到逻辑,从词句到篇章,从文字到修辞,几乎都有新的表达。比如:<br>《汉字趣解》,不再是“小故事+小感悟”,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r>《众生万物,都有自己的成功之法》,不再是“小故事+小感悟”,而是道法大自然,探寻大智慧;<br>《人生与选择》,不再是“小故事+小感悟”,开始“长篇大论”,谈生活,道人生,思命运,一气呵成,有2382字;<br>《写作随感与时间漫谈》,不再是“小故事+小感悟”,开始传经布道,纵论生活,从时光长河中撷取生活的点滴碎片,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将人生的感悟与时间的哲理交织融合,长达26985字;<br>“语不惊人”系列,不再是“小故事+小感悟”,他把语言的精妙与力量发挥到极致,以独特的视角、新奇的表达,挖掘出语言背后隐藏的深刻内涵;<br>“智慧大讲堂”系列,不再是“小故事+小感悟”,而是以宏大的视野、系统的架构,将智慧的种子播撒在每一页文字之中,18个维度,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自然规律到社会万象,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智慧的真谛:……<br>有系统地创作,有新意地表达,传递智慧,濡染精神,黄小平先生做到了,不容易,了不起!<br><b>2</b><br>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工作上我遇到了困难,人际关系上也遇到了麻烦,整日里心情糟糕,精神不振。《智慧大讲堂》第一讲“辩证智慧”,黄小平先生这样写道:<br>别人轻你,那是你无可重处。别人轻视你,不是别人眼光有问题,不是别人“看”轻了你,而是你自身的问题,是你自身不重、自身份量不足的结果。<br>爱你的人、帮你的人,是你的贵人,同样,批评你的人、嘲讽你的人、打倒你的人,也是你的贵人。<br>不断地战胜自己,那就是自己不断地走向强大,最后强大到无人能敌。因而,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所有的敌人。<br>木炭,是烧过的木柴,但木炭燃烧的热度和燃烧的耐久性,都优于木柴,好于木柴。是火的煎熬,成就了木炭;是那煎熬的痛苦,让木炭好于了木柴。<br>读这样的文字,不知不觉间被治愈,我的心灵仿佛被一场温柔的春雨洗礼,重归澄澈宁静。<br><b>3</b><br>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黄小平先生的作品只是在传递智慧、濡染精神、治愈心灵吗?不,还有另一个答案。<br>从2002年7月,黄小平先生开始创作小品文。20多年来,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写作,每天写1至2篇小品文,从未间断。积少成多,到目前为止,已写小品文一万多篇,报刊发表、转载9000多篇次,出版文集17部。如果他没有恒心,没有坚持精神,没有顽强的自律意识,没有对创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灵活运用,能著作等身、硕果飘香,在小品文领域树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吗?<br>如果有另一个答案,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极致热爱,才有建树!<br>很期待《智慧大讲堂》盛大出版!<b>(刘杰锋写于2025年9月27日—9月28日)</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