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或许是我与三亚之间,一场心照不宣的、漫长的告别。我没有走向游人如织的海滩,没有去辨认哪一片沙曾留下我初来时的足迹,只是在这即将交付的、窗明几净的空间里,独自踱步。空气里还氤氲着新漆与消毒水混合的气味,这是一种开端的气味,洁净、规整,却也带着一丝使命伊始的凛然。我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从一个房间滑到另一个房间,像最后的检阅,又像无声的告别。</p><p class="ql-block">蓦地,我停在窗前。远处,三亚湾的落日正上演着一日中最壮丽的告别。那霞光,不像平凉那般含蓄、羞涩,而是泼天的大胆,将云霭与海面一齐点燃,烧成一片无边无际、轰轰烈烈的彤红。那光,并不刺眼,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越过楼宇的间隙,漫进这崭新的窗,在我的白大褂上,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了一片温暖的、流动的赤金。</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一片彤红里,我那些关于三亚的、叠印交错的记忆,竟如潮水般,带着海风的咸涩,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人们说,三亚是天堂的缩影。于我而言,它却像一本厚重的书,初次翻阅时,只瞥见了封面那炫目的金边与碧蓝的底色。那时我还在部队,住在301海南分院,推开窗,左手边是蜈支洲岛童话般的轮廓,右手边是亚特兰蒂斯那充满未来感的穹顶。黄昏时分,我常在海棠湾的沙滩上闲步,浪花温柔地舔舐着脚踝,椰影在夕照里拉得老长,空气中弥漫着咸湿而闲适的气息。那是一种被馈赠的美,如同明信片上的风景,精致,却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玻璃。</p><p class="ql-block">那时我还是纯粹的军队医生,心境是悠闲的过客。那时的海风,是诗,是茶,是柔软的绸缎,拂在脸上,只让人想慵懒地睡去。看着海浪一遍遍抹平沙上的脚印,觉得生活本该如此,了无痕迹,轻松自在。所有关于“天涯海角”的浪漫想象,都在那湛蓝的海水与洁白的沙滩上得到了印证。我像所有旅人一样,用目光丈量着它的美,心里装着的,是椰影、夕阳从遥远的曾母暗沙传过来的涛声。</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南下,带着家人从万宁的石梅湾迤逦而来。记忆里最深的一笔,却无关风景。那是在亿恒夜市,海鲜排档的灯火与喧嚣将南国的夜渲染得格外鲜活。和儿子吃了一顿海鲜,具体的滋味早已模糊,只记得结账时,半大的小子瞪圆了眼睛,脱口而出:“爸,这简直是昧良心的价钱!”童言无忌,却像一根针,猝然刺破了包裹在热带风情下的、某种现实的质感。那句“昧良心”,让三亚在我心里,从一个纯粹的审美对象,第一次落下了市井的、甚至略带粗粝的阴影。我开始意识到,这片被阳光宠坏的土地上,蒸腾的不只是水汽,还有滚烫的、真实的人间烟火与生存逻辑。</p> <p class="ql-block">后来,再来三亚,目的便全然不同了。肩上是沉甸甸的任务,眼里是冷峻峻的审视。我像一个潜入者,用双腿在灼人的烈日下,一遍遍探听这座城市房价的虚实,揣度医疗市场准入的门槛。匆匆路过那传说中的椰梦长廊,那绵延的椰林在余光里只是一道模糊的绿色屏障,我已无暇去品读它的浪漫。我也曾乘车前往大小洞天,对那些被赋予无数神话传说的礁石,只是“斜目而视”——在我的清单上,它们的重要性,远不如一纸批文或一块合适的地皮。</p><p class="ql-block">三亚的碧海蓝天,于我而言,真正成了“浮云”。它们依旧美得惊心动魄,却悬浮在我的生活之上,与我内心的期待、筹算、压力,隔着一层无形的、坚硬的玻璃。海风依旧在吹,但它吹拂的不再是一个书生的衣袂,而是一个探路者紧锁的眉头。六月天我就着氯化钾,与办公室田主任不知道穿行在天涯与吉阳区起伏不平的路上多少个来回。用双腿丈量的不再是风景,而是风险与意义,是理想与现实之间那条狭窄而崎岖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直到医院项目尘埃落定,从图纸变为实体,我才真正开始以一种“浸入”的方式,与三亚朝夕相对。那是最为磨人的阶段,医院装修倒计时的时候,为了做好验收工作,我与陈院长一行提前来到三亚,对初审工作进行地毯式的摸排,我见过这座城市最寂静的时分——凌晨四点,万籁俱寂,只有我房间的灯开着,照亮笔下密密麻麻的“细类问题清单”。材料怎么写、预案怎么做、合同怎么签、流程怎么定、设置如何合理、责任如何划分……这些问题琐碎、具体,像沙子一样磨着人的神经。次日,还得带着这清单,用四种颜色的笔逐一督促三亚的同事保质保量的反复“消项”。汗水滴落在干净地面上,瞬间便被蒸发,不留痕迹。</p><p class="ql-block">在那半个月的里子里,窗外的三亚,它的晴空万里,它的波涛汹涌,都成了遥远的背景音。我无暇去看海,海却总在身边——是潮湿的空气腐蚀着金属部件,是突来的暴雨打乱施工节奏。三亚用它特有的方式,参与着这场创业,不是以柔美的抚慰,而是以严苛的试炼。</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在这样的浸入中,我渐渐触摸到了一个超越于游客视野之外的、更深沉的三亚。我结识了本地的工匠,他们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和憨厚的笑容,干活时一丝不苟,带着对手艺的天然敬畏;我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交谈,听他们说起家乡,说起梦想,他们的汗水,同样浇灌着这片土地。我发现,支撑起这座国际旅游城市光鲜外表的,是无数个这样沉默而坚韧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诗意,却有着脚踏实地、一砖一瓦建造生活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当我站在这座由无数心血凝结而成的、即将启用的医院走廊里,回望来路,我才恍然大悟。三亚给予我的,早已不是那人人羡艳的表层美景。它像一位严苛而又慷慨的导师,先以绝美的风光吸引你,继而用现实的重压考验你,最终,将一种坚韧、豁达、埋头耕耘的精神气质,悄然注入你的血脉。</p><p class="ql-block">傍晚,窗外三亚湾映透人心的霞光总会如约而至,它是什么呢?它不正是这些日日夜夜的浓缩吗?是当初那份被儿子斥为“昧良心”的鲜活与刺激,是奔波考察时额角的汗珠,是凌晨四点灯下的凝思,是与同事、与工人每一次精益求精的争论……所有这些艰辛、琐碎甚至略显灰暗的瞬间,它们没有消失,它们被时光的透镜汇聚、升华,最终燃烧成了这片如此温暖、如此磅礴,与海天相接的温暖。</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美景,从来不在远方,不在天际,而在你为之倾注了生命热忱的足迹里。三亚的海风椰韵,依旧在那里,为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吟唱。但于我,那映得人心里彤红的,不是天上的晚霞,是我用足迹与汗水,为自己点亮的人间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