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在赫鲁博卡城堡的半日游之后,我们依依不舍地驱车离开南波西米亚,车轮一路向东,驶入摩拉维亚的腹地。行使约一个多小时(120km),乡间的风景逐渐开阔起来,直到眼前豁然出现一片被湖泊环绕的红瓦小城——这便是被誉为“摩拉维亚珍珠”的 泰尔奇(Telč)。</p> <p class="ql-block"> 泰尔奇是一座只有六千多居民的小镇,却在欧洲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它建于14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便作为摩拉维亚西南部的重要城镇逐渐发展起来。令人惊叹的是,在近五百年的岁月里,泰尔奇几乎未曾遭受过战火与人为破坏,因此得以完整保留下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格局。也正因如此,1992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从俯瞰图望去(网上图片),环绕在城镇四周的斯丹普尼兹湖与圣乌立兹湖,宛若天然的护城河,将泰尔奇温柔地拥入怀中。小镇南侧的泰尔奇城堡(Zámek Telč)白墙红瓦,塔楼与防御墙依然矗立,仿佛在守护整个小镇的安宁。顺着城堡向北延伸,则是城市的核心——一条修长的长方形主广场,彩色山墙的民居整齐排列,成为泰尔奇最独特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抵达小镇后,我们先在广场边找到了一家披萨店,点了一份简单却格外美味的披萨,算是为旅程补充能量。随后驱车前往“城外”的民宿办理停车与入住手续——其实所谓“城外”,距离主广场不过四百米,跨过一座小桥步行片刻便可抵达。安顿好行李后,我们便轻松开启了在泰尔奇的半日悠闲探索。</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来到了泰尔奇水上城堡(Zámek Telč),这是小镇唯一的售票景点,如赫鲁博卡城堡一样提供多种套票可选,需要跟随导览团(仅有捷克语讲解,买票给了我一本英文导览资料)。</p> <p class="ql-block"> 泰尔奇水上城堡始建于14 世纪,最初为哥特式防御堡垒。16 世纪中叶,贵族扎哈里亚什•赫拉德茨(Zachariáš z Hradce)将其改建为文艺复兴风格宫殿,并邀请意大利工匠打造精美的壁画、长廊与花园,使之成为摩拉维亚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因环绕其外的湖泊和护城河,城堡又被称作“水上城堡”,宛若漂浮于水波之上。</p><p class="ql-block"> 进入城堡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内庭院。环廊由一列列石柱支撑,上层走廊的栏杆饰以色彩斑斓的纹饰与徽章,诉说着昔日贵族家族的荣耀。院落里安静而明亮,石板铺就的地面与白色墙面相映成趣,透出几分南欧风情。</p> <p class="ql-block"> 利用等待导览团开团的时间,我们便来到城堡花园逛逛。</p> <p class="ql-block"> 修剪整齐的树木与草坪间,点缀着花坛与喷泉,色彩斑斓而富有生机。花园的设计既保留了文艺复兴的几何秩序,又不失自然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 从花园回望,可以看到城堡的白墙、红瓦与钟楼在蓝天白云下静静矗立,画面宛如一幅和谐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进入水上城堡,同样是不允许游客拍照,因此我仅从官网找来几张最最经典的参考照片共大家一窥内部风貌。整体而言,泰尔奇水上城堡远不如赫鲁博卡那样奢华,但却多了几分原始的野趣与个性。</p><p class="ql-block"> ↓(官网图)挂满战利品的狩猎厅,每一件战利品旁都标示着城堡历代主人在何时、何地取得该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 ↓(官网图)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厅则以精美的彩绘木顶、壁画与宽阔的空间展现了庄重气派。</p> <p class="ql-block"> ↓(官网图)陈设着水晶吊灯与家具的长廊,则透出一丝生活化的温馨感。</p> <p class="ql-block"> ↓从城堡二层过廊俯瞰花园</p> <p class="ql-block"> ↓从城堡二层过廊俯瞰内庭院</p> <p class="ql-block"> ↓城堡出口处的一间围着栏杆的房间,应该是城堡的私人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走出城堡,眼前便是泰尔奇的长方形主广场。两侧排列着色彩各异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民居,山墙造型或精巧华丽,或端庄朴素,像是一排排色彩柔和的积木,静静矗立在灰色的石板路边。拱廊下的小店多半紧闭,但几家酒吧和餐馆仍然开门,散落着客人们的谈笑声。</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矗立着圣三柱(Plague Column)和喷泉,石雕人物形态各异,讲述着17世纪小镇在瘟疫后的虔诚信仰与重生。</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好在周日傍晚到访,广场上并不算热闹。少了人声鼎沸,多了几分悠然与宁静。坐在石凳上看着夕阳映照在彩色立面上,整条广场像一幅温柔的水彩画,渐渐收起了白日的繁华,安静地等待夜色的来临。</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主广场后,我们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走去。斯丹普尼兹湖的水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把红瓦白墙的城镇和教堂尖顶完整地倒映其中。枝叶在水面轻轻摇曳,倒影随着风起波澜,好像一幅会呼吸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天色渐渐西斜,湖边的光影变幻莫测:有时乌云压顶,衬得红屋顶更加鲜明;有时阳光穿透云层,把教堂塔楼照得熠熠生辉。尤其是晚霞初起的那一刻,整座小镇仿佛被镶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p> <p class="ql-block"> 湖畔一侧有一片宽阔的绿地公园,当地居民三三两两散步、遛狗或坐在长椅上闲聊。我们也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坐在草地边,看微风吹拂出的水中涟漪。那一刻,旅途的疲惫全都被轻轻拂去,只剩下无比惬意的宁静与安然。</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夜在泰尔奇的休整,次日清晨我们又继续驱车启程,前往曾因白银矿而辉煌一时的名城——库特纳霍拉(Kutná Hora)。</p> <p class="ql-block"> 库特纳霍拉位于布拉格以东约70公里,我们从泰尔奇北上开过来也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120km)。这座小镇在中世纪因丰富的银矿资源而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波西米亚王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王国的钱袋子”。白银带来了财富,也让这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教堂与公共建筑,使之与布拉格一度并肩为“王国双子城”。</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银矿在近代逐渐枯竭,库特纳霍拉的经济也随之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逐渐沉寂。但正因如此,这座小城反而保留下了完整的中世纪风貌。1995年,库特纳霍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人们了解波西米亚历史与宗教艺术的绝佳窗口。</p><p class="ql-block"> 在库特纳霍拉外围的赛德莱茨(Sedlec),伫立着这座闻名世界的人骨教堂(Kostnice v Sedlci)。如果只看外观,它与普通的哥特式小教堂并无太大差别,白色墙体与尖顶在蓝天下显得宁静肃穆。但踏入内部,却立即被震撼的场景所包围:一间大概也就不足百平的小小教堂内几乎所有装饰都是用人类的骨骼构成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进内部,抬头可见由头骨与骨骼拼成的吊灯(明信片翻拍),四周墙壁与拱顶也装点着骸骨的花纹与链饰。</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幅施瓦岑贝格家族族徽(明信片翻拍),完全由人骨拼成,既诡谲又庄严。</p> <p class="ql-block"> 整个空间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反倒因络绎不绝的游客而显得明亮热闹。仿佛这片“死亡的殿堂”,已被转化为对生命与信仰的另一种纪念。</p><p class="ql-block"> ↓人骨教堂的上层还有一间非常非常简朴的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从教堂二层平台俯瞰墓园。</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们还在墓园里转了一圈。因为完全不懂捷克语,还闹了个小笑话——最初看到不少墓碑上都刻着相同的一个单词,我们一度以为是不是这半个镇子里的人都姓同一个姓氏。后来掏出手机用谷歌翻译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单词的意思是“家族”,也就是说这是家族墓地。误会解开后忍不住自己偷笑,也算是旅途中一个小插曲。</p> <p class="ql-block"> 离开赛德莱茨,我们驱车前往库特纳霍拉的核心地标——圣芭芭拉大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它坐落在城西高地之上,还未走近,就能从远处看到那几座高耸入云、造型独特的屋顶与尖塔。它们犹如张开的帆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p> <p class="ql-block"> 圣芭芭拉大教堂始建于1388年,直到1905年才最终竣工,历经五个多世纪,才呈现出今日的恢弘姿态。它被誉为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与布拉格的圣维特大教堂齐名。</p><p class="ql-block"> 正面望去,整齐的哥特式立面和高大的尖拱窗肃然矗立,入口上方的雕饰繁复而精美,脚下则是一片修整得当的花坛与步道,衬托出宗教建筑的庄严与典雅。</p> <p class="ql-block"> 绕到教堂的侧翼和后方,可以清楚看到支撑整个建筑的飞扶壁体系:一根根石质支架从墙体伸展出来,既是哥特建筑的技术奇迹,也让整个外观呈现出充满张力的雕塑感。</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教堂,立刻被高耸的穹顶与空灵的空间感震撼。</p> <p class="ql-block"> 天花板采用复杂的网状拱顶装饰,每一个拱间都绘有家族徽章,这些徽章代表了当年支持教堂修建的银矿世家与贵族家族,见证了那个财富与信仰交织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格外引人注目,金色镶边与细致的木雕层层叠叠,中央的圣像与彩绘板画讲述着圣经故事,庄严而华丽。</p> <p class="ql-block"> 祭坛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吊灯,精美的金属工艺与天花板上的徽章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管风琴高高伫立在正对主祭坛的教堂另一端,金色的装饰与深色木材相映成趣,仿佛随时准备奏响恢宏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华丽的讲坛,层层叠起,雕刻着宗教故事与象征符号,金色装饰在光线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在祭坛背后的半圆形空间里,一圈小祭坛依次排列,每一个都装饰华美,彩绘与雕塑细节丰富,形成一种环绕的神圣氛围。</p> <p class="ql-block"> 彩色玻璃窗将斑斓的光影投射进殿堂,映照在斑驳不清的壁画上,显得格外有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教堂中部两侧的小祭坛</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教堂中殿后,游客可以沿着台阶登上两侧侧殿的二层平台(夹层),这种布局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相当特别。</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一侧的平台设有关于圣芭芭拉大教堂建造过程的展览,在平面、立面上以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不同年代所扩建的不同区域。</p> <p class="ql-block"> 同时,还能俯瞰整个中殿空间,清晰看到教堂管风琴与演奏区。</p> <p class="ql-block"> 另一层的平台则布置了一场现代画展,为这座古老的哥特建筑增添了一抹当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 更妙的是,从平台上能够与几尊体量巨大的雕像“面对面”。这些雕像在中殿里只能仰望其大致轮廓,而在夹层位置,却可以近距离观察到雕像的神情与细节,仿佛与圣徒们并肩而立。</p> <p class="ql-block"> 整体来说,圣芭芭拉大教堂不仅仅是一座宗教建筑,它更是库特纳霍拉这座小城辉煌历史的缩影。外观的挺拔与精巧,内部的华丽与深邃,都让人深切感受到中世纪波西米亚的繁荣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走出圣芭芭拉大教堂,外侧的平台同样不容错过。这里不仅能远眺整座库特纳霍拉小城的屋顶和山丘,还能清晰看到紧邻教堂的耶稣会学院(Jezuitská kolej)。</p> <p class="ql-block"> 这座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如今已改为美术馆,其长廊外侧排列着一整列石像,宛如“迷你版”的布拉格查理大桥雕像群,与教堂的哥特尖顶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晚餐时分,我们挑选了小镇上在Tripadvisor上排名第一的餐厅 Restaurace Dačický。</p> <p class="ql-block"> 餐厅的内部装饰极具中世纪风格,厚重的木质桌椅、彩绘天花板、墙上的壁画和吊灯都营造出浓郁的古朴氛围。</p> <p class="ql-block"> 而在庭院里,绿树环绕、木桌整齐排列,夏季时可以在露天环境中畅快享用美食,别有一番惬意。</p> <p class="ql-block"> 这家餐厅的招牌是典型的捷克大菜:分量十足的烤猪肘、大肉串和烤鸭腿等。我们因为并不算太饿,就点了一份匕首烤肉(200g)。菜品上桌时,五彩的蔬菜和肉块被穿在长长的铁签上,摆盘极为霸气。据说菜单上还有一款“剑烤肉”,足足有1000g的分量,堪称多人共享的豪迈之选。</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我们又在库特纳霍拉的小镇上随意漫步。暮色中的石板路多了一分宁静,教堂的钟声不时回荡在古老的街巷之间。</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广场中央,静静伫立着一座哥特式石井亭(建于 15 世纪)。华丽的尖拱与繁复的浮雕仿佛为一口普通的水井披上了教堂般的外衣,这里曾是小镇居民的重要取水点。黄昏的余晖洒在石刻上,仿佛把人带回到银矿繁荣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一根高耸的圣母无原罪柱。巴洛克风格的雕塑群在落日余光下格外肃穆,这类圣母雕像在中欧随处可见,多为感谢圣母在瘟疫中的庇佑而立。云团与天使托举着圣母,整体气势宏大,充满力量感。</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来到了小镇最具分量的建筑——意大利宫(Vlašský dvůr)。它曾是波西米亚的皇家造币厂与国王行宫,如今在整修后的外观下依然保持着庄重威严。之所以被称为“意大利宫”,并不是因为外形似意大利式建筑,而是因当年有大批来自意大利的金融家与商人参与了这里的货币改革与造币工作,他们引入了先进的工艺与管理方式,使得库特纳霍拉成为王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正因如此,这座建筑既见证了波西米亚银矿带来的财富辉煌,也承载了王权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宫殿前草坪与花坛环绕,在夜色将临之际显得分外静谧,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昔日银币叮当作响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而从意大利宫前的花园(低地)望去,夕阳余晖正映照着西边高地上的圣芭芭拉大教堂与耶稣会学院。一侧是哥特式尖塔直入天际,一侧是恢宏的巴洛克长廊,两者并肩而立,构成了库特纳霍拉最经典的天际线画面。</p> <p class="ql-block"> 最后,当我们从意大利宫返回酒店时,暮色已经彻底笼罩了小镇。石板路在昏黄路灯下泛着微光,空气中带着一丝静谧。抬头望去,只见圣詹姆斯教堂的高塔在夜色中愈发挺拔肃穆,钟楼上的时钟清晰可见,仿佛在无声地记录着库特纳霍拉的悠久岁月。与白日的辉煌相比,此刻的教堂更添几分庄重与神秘,成为这段黄昏漫步的收尾一景。</p> <p class="ql-block"> 夜幕彻底降临时,我们终于在小镇中心的酒店歇下,静静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次日清晨,伴着初升的晨曦,我们将再次启程,驱车返回布拉格。那不仅是本次捷克自驾之旅的最后一段路程,也注定是最精彩的一段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