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水京杭大运之行:皂河枢纽的古今交响

红尘一梦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9日,与乐水的朋友同行,我们踏上了一场融合自然、工程与文化的旅程。皂河水利枢纽,这座被誉为“亚洲第一泵”的现代水利工程,不仅承载着南水北调中线的重任,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河水静静流淌,仿佛低语着千年的漕运往事,而眼前这座钢铁与混凝土构筑的巨人,正以无声的力量,续写着大运河新时代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现代化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白色外墙配几何装饰的多层建筑倒映于平静水面,像一本摊开的科技诗集,字句都落在波光里。塔状观景台静默守望,如同守卫水脉的哨兵。红色立体字“皂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醒目矗立,金属栅栏与绿树相映,勾勒出整洁而生机盎然的轮廓。不远处,“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的红色标识昭示着这里的战略地位,草坪平整,围栏有序,尽显大国工程的庄重与美感。走在这里,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仿佛怕惊扰了这静谧中的宏大叙事。</p> <p class="ql-block">前方那座简洁大方的建筑,浅色外墙点缀着蓝白线条,顶部“中国南水北调 皂河二站”的字样清晰可见。它不张扬,却自有一股沉稳的气度。建筑前水域如镜,映着天光与绿意,仿佛一面照见现代水利文明的明镜。我们驻足片刻,看风掠过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像是时间在回应这座工程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面白墙红字的标识牌静静立在树影间,“皂河枢纽国家水利风景区”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鲜明。没有繁复的装饰,却因那份庄重而令人肃然。树影斑驳,洒在字上,仿佛自然也在为这名字加冕。它不只是一个地名,更像是一句承诺——关于水的守护,关于文明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沿着步道前行,文化气息渐浓。“亚洲第一泵”石碑巍然耸立,大理石碑面镌刻着红色大字,背后是辽阔的蓝天白云,两侧绿意环抱。阳光穿过树叶,在碑上投下斑驳光影,仿佛历史的手指轻轻抚过。旁边的“乐龙”雕塑色彩斑斓,红黄绿相间的圆锥结构展翼向上,像一滴水跃起的瞬间被凝固成艺术。它不说话,却让人听见了水的欢腾。</p> <p class="ql-block">那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坡地上,碑面刻满文字,阳光斜照,字迹清晰而庄重。它不只是一块石头,更像一位沉默的讲述者,把那些关于治水、抗旱、调水的岁月,一字一句刻进大地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雕塑像一个巨大的彩色陀螺,红柱、绿环、黄锥层层叠起,两侧红色叶片状装饰如翼展开。它不模仿任何自然形态,却让人联想到水流旋转的力与美。花坛整齐,植被葱郁,背景中电塔与电线静静横过天空——现代工业的脉络,与艺术的灵性在此交融,无声诉说着水与电、自然与科技的共生。</p> <p class="ql-block">泵魂广场的蓝色介绍牌静静立在绿荫下,上面写着这里陈列着流泵、轴流泵、离心泵的解剖部件,连转叶型油缸、叶轮头都一一展示。这不只是展览,更像一堂面向公众的水利课。我们俯身细看那些金属构件,仿佛听见了机器运转的低鸣,也看见了无数工程师伏案设计的身影。这座广场,因“亚洲第一泵”而得名,也因这份坦诚的展示,让冰冷的机械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深入枢纽核心,工业之美令人震撼。蒋塘抽水站机组铭牌上写着1974年建成,设计流量130立方米/秒——数字冰冷,却藏着改变河山的力量。红灰相间的巨型涡轮机静默伫立,叶片虽未转动,却仿佛积蓄着奔涌的势能。引水闸平台临水而建,脚下是深邃的水流,头顶是开阔的天光。管道纵横,如大地的血管,将水送往远方。不远处,江苏省皂河抽水站的介绍牌讲述着它的辉煌:1978年动工,1986年建成,HL-70型轴流泵,装机容量14000千瓦,曾是亚洲单机流量与叶轮直径之最。周亮院士的设计,让这座泵站成了苏北大地上的“活教材”,也成了我们心中一座无形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引水闸的红色大字嵌在简洁的混凝土建筑上,像一句坚定的宣言。门前河水清澈,护栏笔直,绿化带整齐延伸。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水流缓缓前行的节奏,像一首低吟的进行曲,诉说着调度与平衡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蒋坝抽水站的技术参数牌静静立在绿荫中,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设计流量、泵型、电机数量——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代人汗水的结晶。我们读着这些字,仿佛看见当年工人们在烈日下焊接、调试的背影,听见机器首次启动时那声轰鸣。</p> <p class="ql-block">皂河抽水站的蓝色介绍牌上写着:“亚洲第一泵”。这称号背后,是14000千瓦的装机容量,是4.78米的设计扬程,更是中国水利人不服输的志气。它不只抽动水流,更抽动着民族自强的脉搏。如今,它静静伫立,像一位功成身退的老将,依旧守护着这片水土。</p> <p class="ql-block">沿途所见,皆为见证。温家宝总理视察台静静立在高处,2001年的关怀仿佛还留在栏杆上。导览图蓝底红标,清晰指引着每一处风景。金鸡湖生态文化公园入口,锦鲤在池中游弋,红灯笼高挂,像是在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夕阳西下,古塔飞檐的剪影映在粉紫天幕上,河水如镜,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条运河,从未老去。</p> <p class="ql-block">导览图立在树影间,左侧是景区简介,右侧是详细布局。水系如脉络般铺展,景点星罗棋布。我们顺着图示前行,每一步都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水的书,一页是工程,一页是生态,一页是文化。</p> <p class="ql-block">总理视察台的介绍牌上写着2008年,温家宝同志曾站在这里,远眺运河与骆马湖。河水波澜壮阔,湖面烟波浩渺,航迹如织。如今我们站上同一位置,看同样的风景,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敬意——那是国家对水的重视,是对民生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石碑上刻着“孟水共源 古道新生”,字迹厚重。门禁上“锦鲤伴行”的标识让人会心一笑,红灯笼随风轻晃,像是在说:欢迎来到水的故事里。</p> <p class="ql-block">新河洪河闸的飞檐在灰墙之上翘起,红檐与灰墙相映,传统与现代在此握手。它不只是一个水闸,更像一座桥——连接着过去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云层透出柔和的光,几株草叶在风中轻摇,像是在低语。我们站在岸边,看天色渐暗,水色渐深,心中却愈发明亮。</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天空由浅蓝渐变为橙黄,太阳低垂,光芒温暖。前景中植物的剪影静静伫立,电线横过天际——这幅画面,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共同作品。</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在地面跳跃,像水滴在跳舞。那一刻,风是轻的,心是静的,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片绿意与光的交响中。</p> <p class="ql-block">古塔在夕阳中矗立,粉红与橙色的天空倒映在水面,塔影与城影交织。远处现代建筑与通信塔清晰可见,古今在此交汇,不争不抢,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塔楼轮廓清晰,橙灰渐变的天空如一幅水彩。树木静立,仿佛也在凝望这壮丽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登阶而上,前方伙伴的深蓝T恤在林荫中若隐若现,腰包随步伐轻晃。我们一路无言,却心有共鸣。水流无声,岁月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