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以武止戈

文一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3日,我一早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的盛况,心情格外激动。当阅兵仪式拉开序幕,整个天安门广场笼罩在庄严而激昂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时整,礼炮轰鸣,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升旗区。随着“升国旗、唱国歌”的口令响起,鲜艳的旗帜冉冉升起,我起身站立,跟随屏幕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深深地知道,那飘扬的红色,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浸染的信仰。从纪念碑到天安门,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肉之躯,铺成的通向新中国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兵式上,一个个徒步方队步伐整齐、气势如虹,展现出新时代军人昂扬的精神风貌。更令人振奋的是,一支支装备方队依次驶过长安街:新型坦克装甲车隆隆前行,导弹系统威严肃立,无人机、电子战设备等信息化装备彰显着现代化军队的科技实力。战机呼啸掠过天际,划出绚丽的航迹。这一切,无不印证着我国国防力量的跨越式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车走过来的时候,“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铿锵有力,震撼人心。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眼眶里噙满了泪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人们的飒爽英姿和领先于世界的武器装备,令我的思绪飞回了八十年前我的家乡沂蒙山,那个叫渊子崖的村庄。1941年12月,千余日伪军扑向这个普通山村,不甘做亡国奴的村民在村长带领下奋起抵抗。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土枪、土炮、石块,甚至卸下铡草的铡刀、铁锅熬制出滚烫的食油,凭借着护村的土围子,杀向敌人、砸向敌人、泼向敌人,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乡亲们凭借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坚守村庄一个整天,坚持到山东纵队及县区武工队赶来增援,敌军方仓皇逃窜。此战歼敌一百二十余人,包括村长在内的一百四十余名村民壮烈牺牲。那是一场悲壮的自卫战,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缩影。自此渊子崖村被誉为“中华抗战第一村”,阅兵期间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我们的河山》中的“吕家寨”原型便是渊子崖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渊子崖的铡刀、土炮,到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再到今日阅兵式上AI智能的钢铁洪流,我们走过了怎样一条艰难但通往辉煌的路!正是因为曾饱受欺凌,我们更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正是因为珍视和平,我们才必须锻造强大的国防。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丛林法则、霸权主义、地区冲突依然存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越是发展壮大,越要巩固国防,以保卫发展成果;越是接近伟大复兴目标,越不能松懈备御,而是要全面推进军队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的警句至今回荡耳边,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居安思危。我们强大的军队不是用来侵略扩张,而是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实现“以武止戈”的崇高使命。我们要以强大的实力遏制战争,以坚定的决心守护这一片血染的绿水青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不管是热战还是冷战,乃至金融战、贸易战、科技战,“打铁还需自身硬”,“以武止戈”为正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万只和平鸽翱翔在蓝色的天空,激动人心的阅兵式结束了,我的眼睛久久不愿离开屏幕。我们已经站在了新起点之上,我们更应铭记来时的路。唯有手握胜战之刃,方能赢得永续和平。以武止戈,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不再被征服;强大国防,不是为了威胁他国,而是为了亿万同胞能安居乐业——这,正是我们从血与火的历史中领悟的真理,也是一代代中国人矢志不渝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系新华社记者摄,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