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布拖鞋流行在家庭生活中,成为家居时髦日用品,应追塑到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中小城市随着八零年改革开放,经济逐渐好转,住房也由过去政策性分配逐渐走向商住楼,房地产经济的兴起也正是那个时代。</p><p class="ql-block"> 那时,很多地市包括三线小城,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职工老住房常进行拆迁改造。起初是集资形式的新居,把过去筒字楼和公厕改成拥有独立厅、厨、卫、卧套房的几居室住房,每户居民应集资几千元另外再加上论资排辈积分才能住上新型住房。</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和先生是教师,收入不高。面临结婚时家境困难,堪称穷得叮当响,婚礼、婚房都是让我们纠结头疼的大事。</p><p class="ql-block"> 婚礼,当时在家乡,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按风俗还是得请上长辈、亲朋好友见证的。由于实在太穷,我们就搭上婚事新办的快车,举办了一个集体婚礼,既满足了亲朋好友和长辈们的见证需求,同时新型婚礼明文不得请客吃酒,理所当然免去那笔请客费用了。</p><p class="ql-block"> 婚房,那时是新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来我们选择的是学校免费的论资排辈二手小居,不曾想户主临时变卦,就不得不选择集资三居室新房,本就拮据,新房还要装修。当时新房也是毛坯房,但不象现在这样粗糙,还是有简单刷白的墙,地面也是抛光的水泥地面,所以我们就用涂料把墙面半截刷成淡蓝色中间挑出一条暗红线分割,地面用枣红色油漆涂光亮,这样显出婚房的喜庆,窗帘我是跑遍市区大街小巷买的最便易白底浅碎花纱自己缝制的。</p> <p class="ql-block"> 新房绐我们压力很大,其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职工收入都不高。集资房的职工对房屋看得很重,非常爱惜,室内布拖鞋开始走红。所有集资房住户进屋都会换上胶底布拖鞋,保护好地面和新居环境。</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任教的学校,也新建有两三幢教职工集资房,布拖鞋也成为了硬性需求,能干手巧的女教师有的会用毛线钩织拖鞋面,市场批发泡沬软底,缝制成室内拖鞋。但最难忘的布拖鞋,是有位家长送给所有课任老师的手工缝制的布拖鞋。</p> <p class="ql-block"> 布拖鞋鞋面是灯芯绒布,有红的、绿的和藏青色,还有咖色的;有粗芯绒,也有细芯绒;有单的和棉的。拖鞋底是白色泡沫软底,还挺厚。最难得是,鞋面版型特别匀衬漂亮,针脚密实,而且底线还特意从鞋底侧面上,这样就不怕鞋底磨薄鞋面开裂。真是太有心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一双双布拖鞋,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厚望,是一位母亲对老师的重托。看到布拖鞋,让我想起电影 《乡情》中唱的:阿妹给阿哥写封信,不拿纸笔拿起针……歌里写得是美好爱情。而这布拖鞋,一针一线不也是浓浓的母子亲情,一针一线不也是母亲殷殷的爱与期望吗!</p> <p class="ql-block"> 那一双双布拖鞋,我十分爱惜,穿上脚就觉得特别温暖。</p><p class="ql-block"> 如今三十年了,布拖鞋虽然旧了,鞋底磨薄了,鞋面有的也破损了。但我依然不舍得丢弃,依然觉着合脚温暖,时不时会穿上它在现在新居踱步。无论我曾搬多少次新居,我都会带上它,我还将把它们传给我的孩子。因为它是一颗母亲的无私奉献的心,一位母亲望子成龙的期望。也让我忘不了必须的责任和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