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推动省级课题研究落地课堂,探索英语语篇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路径,2025年9月29日,由谭晓环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观摩研讨课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成功开展。本次研讨课以Module3 Unit1《Where did you go?》为载体,通过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沉浸式的课堂互动,为参会教师呈现了一节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优质英语课例。</p> 一、巧设情境,构建沉浸式语篇课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谭晓环老师以“周末活动”为核心主线,通过多维度教学环节搭建语篇学习支架,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推进。课堂开篇以“Let’s sing.”“Let’s chant.”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自然引出“weekend”等核心词汇,并结合英国标志性景点介绍,创设英国背景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为文本学习铺垫文化背景,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语篇探究环节,谭老师设计了阶梯式任务链:从“Watch and answer.”明确文本主题,到“Watch and choose.”聚焦关键细节,再到结合“英国国家博物馆”“伦敦巴士”的文化拓展,创设日常交流的语用环境,引导学生在获取语言信息的同时,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任务设计层层递进,既落实了“Where, How, What”等疑问词的用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与跨文化意识。</p> 二、分层互动,深化语言实践应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谭老师设计了多元化互动环节,让语言学习从“输入”走向“输出”。“Listen and imitate”环节强调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与情感表达,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Role play”环节鼓励学生以同桌合作、上台展示的形式演绎文本,在创设的文本情境表演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自信与流畅度;“Pair work”环节提供清晰的语言框架,引导学生运用疑问词开展对话,实现在跨文化的国际语用环境中迁移应用知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为亮眼的是“Group work”环节,谭老师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创设亲子间温馨惬意的语用环境,引导学生先梳理自己与家人周末活动的关键信息,再进行小组交流与上台展示。这一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归纳能力,更让语言学习与真实生活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在真实语用情境下“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p> 三、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谭老师通过播放中国景点视频,将文化视野从“英国”拉回“中国”,在跨文化的生活情境对比中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尾声,谭老师引入“学生自评”机制,让学生从“语音准确性”“表达流畅度”“合作积极性”等维度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同时,结合课堂表现与学习目标,设计了“必做+选做”分层作业:必做题聚焦基础知识巩固,确保全体学生掌握核心内容;选做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结合思维导图录制周末活动介绍视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充分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p> 四、课题引领,推动教学教研共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观摩研讨课是谭晓环老师省级课题研究的重要实践成果,其教学设计紧密围绕课题核心,将“语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渗透”“创设生活化情境”融入课堂每一个环节,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案例。课后,参会教师围绕“任务型教学在语篇课中的应用”“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了“实践—反思—研讨—提升”的良性互动,有效推动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堂堂鲜活的课例,是课题研究扎根课堂的生动注脚;一次次深刻的研讨,是核心素养落地教学的思想碰撞。谭晓环老师带领团队呈现的观摩课,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实践,更让我们触摸到了教育者深耕素养培育的坚定初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讨有尽时,探索无止境。愿我们以今天的活动为新起点,带着课堂上的启发、交流中的思考,继续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笃行不怠,在素养培育的课堂里持续深耕,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让每一项研究都为教育发展注入“动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