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比赛专家点评

友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2px;">演讲比赛专家点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杨若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赛亮点有二:一是小切口见大精神。大家没有把教育家精神当成空泛概念,而是从教育中的小事情切入,讲出了有温度、有细节、有爱的大精神;二是真感情显真担当。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老师,用朴实语言讲述教学中的小细节,让我们感同身受,深切感受到了教育家精神。</p><p class="ql-block"> 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b>一、内容:要有代入感</b></p><p class="ql-block"> 演讲以内容为王,演讲稿写好了,比赛就成功了一半。演讲稿的文体是夹叙夹议,不能只讲故事,还要有议论。不能仅在故事结尾做主题升华,要让整个结构更有条理、更具逻辑性,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讲每个故事时,要明确体现教育家精神的哪个点,比如是“俯身守护”“启智润心”还是“守正创新”,不能只是讲完故事就笼统升华。要让听众,无论是评委还是老师,一听故事就能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b> 二、表达:要有对象感、交流感</b></p><p class="ql-block"> 有些选手在表达时像上课一样单向输出,是填鸭式的,只顾自己讲。但这是比赛,场下有观众和评委,演讲时要明确“讲给谁听”“眼中有没有人”。可以在内容上做设计,比如提问、设问、设置互动环节,像“遇到这个问题,你们会怎么办呢?”这样能增强和观众、听众的粘性,否则就成了独角戏,没人关注谁在听、愿不愿听、听进去多少。</p><p class="ql-block"> 在表达技巧上,有声语言要注意提升普通话标准度,关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以及舌面音和舌尖音等问题。无声语言即肢体表达,要有投入感和松弛感。投入感体现在有声语言要像蜜一样黏住观众和评委,需要设计;肢体上的表情、眼神、走位、站位都有讲究,比如不能全程固定站姿,面对PPT时要注意角度,不能背对观众太久。肢体表达要自然舒展,站姿要挺拔,女老师可以穿带点跟的鞋子,避免穿平跟鞋、球鞋,服装颜色也不要太暗,这些细节很重要,因为肢体是有语言、有温度的,能体现你的诚意。</p><p class="ql-block"> <b>三、PPT:要有规整感</b></p><p class="ql-block"> 有些选手精心准备了视频、图片,清晰度很高,值得肯定;没有条件的用简洁的PPT图片也可以。但不建议用AI制作的图片,因为学校的真实图片和视频很容易获取,真实感、自然感更有感染力,就像粗糙的木头有温度,而AI图片的质感完全不同,除非是特别难获取的场面或图景。同时,PPT不要放太多图片,否则会让人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 <b>四、音乐:要有氛围感</b></p><p class="ql-block"> 个人不建议演讲中用音乐,朗诵可以配乐,但演讲尽量不用。如果要用,目的是烘托氛围,要有设计感,不是通篇使用。任何动作、设计都要有理由、有根据,音乐的使用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b>五、语言节奏:要有层次感</b></p><p class="ql-block"> 演讲不能像填鸭一样把稿子一股脑输出,要停顿、有层次。可以通过走动或停顿的方式,在故事、场景、段落之间划分层次,让语言有张力,否则就像铁板一块,没有缝隙,光进不来,听众也没时间和空间去感受故事带来的感动、体验和体悟。</p><p class="ql-block"> 比赛有分数、名次高低,但对教育的热爱和坚守没有高低。每一位走上赛场讲述平凡小故事的老师,都是眼中带光的老师,也是追光的同行者。希望我们能带着这份感动和思考,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每一件工作中的小事,真正传承教育家精神,以大先生为志,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照亮他们一路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