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烟火气让人陶醉

世宏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朱雀门还带着几分凉意,天空灰蒙蒙的,像一块未拧干的湿布。我沿着城墙根慢慢走,远远就看见那辆白色餐车停在老砖墙边,车身上“朱雀门”三个字格外醒目,中英文并列,像是这座城古今对话的缩影。车前还没什么人,可锅灶已冒着热气,隐约飘出油条和豆浆的香味,唤醒了整条街的胃口。</p> <p class="ql-block">  市集刚开张不久,摊主已经忙得围裙都沾上了油渍。他低头把一包包调料仔细装进塑料袋,动作利落得像在称量日子。我站在旁边看他熟练地称重、封口、递出,一句“拿好啊”说得轻巧,却让整个早晨都踏实起来。</p> <p class="ql-block">  人潮渐渐涌动起来,摊位前挤满了挑选的人。一个穿黑衣的男人弯着腰,翻看一筐刚到的山药,手指在泥土间来回拨弄;旁边穿紫外套的女士则捏了捏青椒,又抬头问价。红伞撑开一片片暖色,映着人们脸上专注的神情,仿佛买菜也不只是过日子,而是一种生活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  葡萄摊前,一位穿白上衣的女子踮起脚,从高处摘下一串紫得发亮的果子。她对着光看了看,又轻轻嗅了嗅,才点头让摊主称重。那神情,像在挑选一首诗的韵脚,细致得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p> <p class="ql-block">  城墙边的水果摊前,红发女子正低头挑着苹果,指尖在果皮上轻轻滑过,像是在读一首无声的民谣。她肩上的包旧了,可眼神明亮,仿佛挑的不是果子,而是今日心情的甜度。</p> <p class="ql-block">  小吃摊前围满了年轻人。蓝帽子的男孩咬了一口刚出炉的肉夹馍,油顺着嘴角流下来也不管,只顾着说“太香了”;旁边的姑娘捧着烤红薯,呵出一口白气,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他们站在风里吃,站在人来人往中笑,把这座城的烟火气,一口一口咽进了肚子里。</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下的市场像一条流动的河,推着购物车的大妈、提着菜篮的老伯、戴着口罩的年轻人,都在其中缓缓前行。摊位上堆满鲜亮的蔬果,绿的青菜、红的番茄、黄的玉米,像一幅不用调色的油画。石墙静默地立着,看尽千年风云,如今也映照着百姓一日三餐的寻常光景。</p> <p class="ql-block">  摊主收了秤,低头检查刚到的一批干香菇。他戴着老花镜,一片片翻看,像在读一封远方寄来的信。摊位上红盒子、透明袋堆得整整齐齐,连悬挂的装饰风铃也被他擦得发亮。他说:“东西摆得齐,人心才不乱。”</p> <p class="ql-block">  肉摊前,豹纹衫的女士指着案板上的五花肉:“切薄点,炒青菜。”摊主手起刀落,刀锋与砧板碰撞出清脆的节奏。粉色的灯光照在肉上,也照在围观的人脸上,暖烘烘的,像是把寒冬也切成了可入口的温热。</p> <p class="ql-block">  灰连帽衫的摊主系着围裙,在砖墙下用纸袋打包豆干。他动作不快,却极有章法,每包一份都要压一压、折一折,仿佛这不只是买卖,而是一种交代。黄色塑料箱里堆满货物,像他这些年攒下的生活重量。</p> <p class="ql-block">  生姜摊前,穿蓝工服的男子蹲在泡沫箱边,一手抓一把姜,一手拨弄着根须。他围裙上印着“小南市早市”几个字,像是这片市场给他的身份印章。行人来来往往,他却像钉在了这里,守着这一筐黄褐色的辛香,也守着自己的时辰。</p> <p class="ql-block">  葡萄摊铺着红布,绿的、紫的串子排开,像节日里挂起的灯笼。一个穿深色衣服的男人蹲着挑,一串一串看过去,像在选未拆封的礼物。旁边有人催,他也不急,说:“吃进嘴的东西,马虎不得。”</p> <p class="ql-block">  小吃摊前,蓝上衣的女子举着手机比价,又抬头看看摊主写的菜单。她没急着买,而是等了一阵,直到看见前一个顾客吃得点头称赞,才笑着说:“来一份,照她那碗来。”烟火气里,连选择也带着人情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市场里人声不断,蔬菜摊上堆满刚摘的青翠,红伞下有人讲价,有人闲聊,有人提着袋子匆匆走过。一位大妈顺手帮邻居挑了把香菜,两人笑着说了几句家常,便又各自汇入人流。这市井的脉搏,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触碰里。</p> <p class="ql-block">  食物摊前,戴白手套的摊主正把炸好的丸子装袋,动作干净利落。她身后绿招牌映着晨光,卷帘门半卷,像这座城市半梦半醒的脸。另一位包着头巾的女子在后面切菜,刀声笃笃,像是为这清晨打着节拍。</p> <p class="ql-block">  粽子摊前,穿棕围裙的男子一手拿粽,一手打包,麻利得像在编一段竹篱。顾客排着队,有人提着保温盒,有人牵着孩子。树影斑驳,电动车停在路边,整个场景像一幅未完成的风俗画,却已满是生活的笔触。</p> <p class="ql-block">  街角,一位老人蹲在蓝筐前,手里捏着几颗核桃,反复查看。他帽子旧了,手指粗糙,可眼神专注得像在鉴定古董。筐旁的金属碗里盛着零钱,风吹过来,也没吹乱他一分心神。</p> <p class="ql-block">  砖墙下,一位父亲抱着孩子站在水果摊前。孩子小手伸出去,指着苹果,嘴里咿呀说着什么。父亲笑着问摊主:“这个甜不甜?”阳光斜照在他们身上,像给这平凡一刻镀了层金边。</p> <p class="ql-block">  肉摊前,绿外套的男人和戴黑帽的顾客并肩站着,一边看一边聊:“这后腿好,炖汤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像是老友碰面,又像在共谋一顿丰盛的晚餐。摊主听着,笑着,刀也不停,把人间滋味,一并剁进了肉里。</p> <p class="ql-block">  几位中年女性在摊位前站成一小圈,一边挑东西一边聊天。黑外套的说孩子要回来,蓝牛仔外套的笑她准备太多。她们的声音不高,却像暖流,在人群里悄悄蔓延。树影摇动,红旗轻扬,日子就在这琐碎里,过得有声有色。</p> <p class="ql-block">  石墙根下,人群穿行不息。有人提着生姜,有人捧着小吃,有人边走边喝豆浆。他们脚步匆匆,却又不慌不忙,像这座城教给他们的节奏——再忙,也别忘了吃口热乎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