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坐拥金山的穷人?!(原创:至简的大道)

紫嫣118E

<p class="ql-block">翻开高金波老师的《公共网络债务危机终结者》一书,我被书中那些看似简单却极具重要的观点震撼了。面对焦虑茫然的未来,这本书更像是撬动我们思维闭塞的杠杆,让我们在未知迷茫的当下看到了拥抱未来的出路。书中并没有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批判,而是冷静地带领读者审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资源,并提出一个革命性的视角转换: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休闲时间、消费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资本——这是一座我们日日使用却视而不见的“金山”。这本书不是在描述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在指引我们未来如何通过认知转变和集体行动,将手中的资源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认知革命:书中三个被我们忽略却极其重要的观点</p><p class="ql-block">观点一:我们手中的手机、休闲时间、消费就是我们自己的资本想想看,我们每天带着的手机有多强大的计算和连接能力?我们每天的休闲时间有多少创造潜力?我们每次消费又能产生多少数据价值?传统经济模式中,这些价值被少数平台无偿占有并资本化,而作为价值源头的我们,却成了被动的一方——就像守着金山却不会开采的“穷人”。书中强调: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些资源的资本属性,并通过创新机制将其整合,完全可能构建一个价值回归创造者本身的新经济生态。这种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资本定义,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本就是“资本的所有者”,只是尚未意识到如何行使这一权利。</p> <p class="ql-block">观点二:从我们的视角去看建立公共网络,打破内卷内卷的本质是有限资源下的零和博弈。而书中提出的公共网络理念,则是通过构建一个由用户共同所有、共同治理的新型网络平台,将价值创造和分配机制重新设计。在这个公共网络中,数据价值由用户创造,也由用户共享;决策由用户共同参与,规则透明公正。这不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一种基于合作共赢的新经济范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手中资源的集体力量,并愿意共同搭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络”,内卷自然失去存在的基础,因为游戏规则已经从竞争转向了协作。</p> <p class="ql-block">观点三:全民要建立合作的、共赢的、科学的世界观</p><p class="ql-block">高老师呼吁的不仅是经济模式的变革,更是深层世界观的重塑。他提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已具备实现可能。这种世界观强调合作而非竞争,共赢而非零和,共同体福祉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它要求我们超越短视的利己主义,认识到在高度互联的现代社会中,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精神上的穷人”转变为“共同体中的富人”。</p> <p class="ql-block">知行困境:为什么我们明知前路光明却不行动读到这些观点时,我内心是震动的、是惊喜的,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因为在我的传统认知和接受到的传统教育中,我们始终处于“被动的”,被动地接受,被动地改变,被动地随波逐流——就像明明拥有金山,却依然活在匮乏的思维里。我也在思考,世界那么多聪明人,为什么我们明知前路光明却不行动呢?一是恐惧改变的心理惯性。人类心理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即使现状不尽如人意,但因为它熟悉,我们宁愿忍受已知的痛苦,也不愿冒险尝试未知的改变。这种心理惯性是阻碍我们迈向新道路的第一道障碍。其实,真正的风险不是尝试新事物可能失败,而是固守旧模式必然导致的系统性崩溃——继续做“金山的看守者”而非“开采者”,才是最大的浪费。二是,集体行动困境的迷惑。“我一个人改变有什么用?”这种想法普遍存在。高金波老师通过公共网络的设计理念回应了这一困境:公共网络的核心机制就是让每个人的参与都能被记录、被认可、被回报,从而解决集体行动的激励问题。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参与的成本就会降低,收益会变得清晰,集体行动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金山不是一个人能开采的,但它可以由众人共同点亮。</p> <p class="ql-block">三是,对传统路径的过度依赖。我们习惯了依赖现有体系解决问题,即使这个体系本身正是问题的根源。高老师挑战了这种思维定式,指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往往在现有框架之外。打破对传统路径的依赖,需要勇气,更需要想象力。《公共网络债务危机终结者》恰恰提供了这种想象力。</p><p class="ql-block">人的运动:任何变革都是一场集体觉醒自古以来,任何一场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或单凭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场全民从意识到行动的整体改变,是无数微小行动的量化积累。</p><p class="ql-block">改变认知,升级思维认识到问题只是第一步,将认知转化为行动才是真正的转折点。高老师不仅提出了理论框架,还勾勒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公共网络的建设不是等待某个救世主,而是依赖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和行为改变。当我们选择使用一个由用户共有的平台而非传统垄断平台时,当我们有意识地将休闲时间用于公共网络的建设而非纯粹消遣时,我们就在推动变革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微小行动的巨大合力历史上所有重大变革都是由无数微小行动的积累而成。正如高老师所说,公共网络的构建不需要等待完美条件或宏大起点,而是可以从我们当下能做的小事开始。每一次有意识的消费选择,每一分钟对公共网络的参与,每一个关于新理念的分享,都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通过网络效应的放大,最终将汇聚成改变世界的洪流。</p> <p class="ql-block">从“我”到“我们”的改变 公共网络的建设不仅是技术架构的更新,更是社会关系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在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也在构建基于信任、合作和共赢的新型社会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不同于传统基于血缘或地缘的共同体,而是基于共同价值和愿景的有机联结。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在这里,我们不再是孤立的“穷人”,而是共享金山的“共同体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