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全城!月光下的西关成诗,2025 中秋诗会演绎千年文脉传承 —— 第五届广州文学漫步活动圆满落幕

艺桥文化

广州荔湾,2025 年 9 月 29 日 —— 当千年西关遇上中秋明月,当传统文脉碰撞现代诗意,一场震撼人心的文化盛宴在广州荔湾精彩上演!9 月 29 日,第十五届 "荔枝湾・新西关" 民俗文化活动之 "月光所至 西关成诗"——2025 中秋诗会暨第五届广州文学漫步活动圆满落幕。这场集文学漫步与中秋诗会于一体的创新活动,以 "日间品城韵,月夜诵诗章" 的独特形式,让整座城市在月光下流淌成一首动人的长诗,为中秋国庆双节献上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大礼。<div><br>文学漫步:诗人作家用脚步丈量城市灵魂</div><div><br>午后时光,沙面见证文学与城市的深度对话<br>9 月 29 日下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多名知名诗人、作家、学者齐聚广州沙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漫步之旅。漫步团沿着珠江畔的欧陆风情建筑群,触摸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肌理,感受百年历史的沉淀与现代文化的活力。</div><div><br>在沙面街 73 号文化空间,一场关于 "文学何以在广州漫步" 的深度对话热烈展开。"广州文学漫步" 创始人、著名诗人黄礼孩深情分享:"广州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活着的诗集。从古代文人笔下咏叹广州的诗词雅韵,到当代作家字里行间流淌的西关烟火,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诗意的芬芳。"</div><div><br>** 文化传承新路径:让文学走进生活 **</div><div><br>这场文学漫步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采风活动,更是一次与城市血脉的深度对话。通过触摸沙面的砖石,聆听西关大屋的回响,感受珠江的潮汐,创作者们真正 "走进" 了他们笔下的风景,让风物不再是遥远的意象,而是可触、可感、可与之低语的生命体。</div><div><br>中秋诗会:千年粤剧艺术博物馆绽放现代诗意</div><div><br>夜幕降临,月光下的文化殿堂惊艳四座<br><br></div><div>当夜幕缓缓降临,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灯火璀璨,雕花窗棂在皎洁月光下投下斑驳光影。这座承载着千年粤剧文化的艺术殿堂,成为了 2025 中秋诗会的完美舞台。一场高水准、深底蕴的中秋诗会在此隆重举行,荔湾以诗意向千年文脉致敬,向团圆人间致意。</div><div><br>** 三大篇章层层递进,艺术盛宴震撼心灵 **</div><div><br>第一篇章:月照西关・民俗生花<br>诗会以一曲童声演绎的广州童谣《月光光》拉开序幕。清亮的粤语吟唱如清泉流淌,熟悉的旋律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广府中秋的传统语境,唤起了多少广州人的童年记忆。<br>主持人巧妙穿插广府中秋习俗解读,从 "树中秋" 孩童扎制兔仔灯、杨桃灯悬于屋檐的玲珑景致,到 "拜月娘" 天台设案摆放柚子、芋头、菱角的虔诚仪式,这些承载着广府人 "意头" 文化的节俗细节,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中秋 "人月两圆" 的情怀。</div><div><br>第二篇章:诗月无界・东西唱和<br>这一篇章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洞箫独奏《平湖秋月》让西关月色有了声音;苏轼月亮诗歌集锦,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到《念奴娇・中秋》,这位曾在岭南泛舟赏月的文豪与当代观众隔空对话;《彩云追月》与《满月和小弗丽达》的中西月光交响,展现了文化的共通性与多样性。</div><div><br>第三篇章:月光来访・月圆人间<br>现代舞《荔湾的月光》以灵动的肢体语言,勾勒出月光下荔湾湖的波光与西关人家的温情;琵琶与手风琴合奏的《城里的月光》打破传统界限;小号与小提琴合奏《艾曼纽》展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诗朗诵《我在这里爱你》传递共通的思念之情;民谣《请坐到月亮身边来》让观众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到月光的温柔与美好。</div><div><br>** 全场大合唱点燃高潮,文化传承薪火相传 **</div><div><br>最后,女声合唱团领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加入合唱,将思乡恋家的情愫推向高潮,呼应着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千年乡愁。互动环节中,大家现场猜灯谜,外地观众分享了自己家乡的中秋赏月传统,凸显出中秋文化的地域多样性与情感共通性,气氛热烈而温馨。</div><div><br>文化传承:月光永驻,文脉相承<br>** 全国首个 "中国诗词之城" 的文化担当 **</div><div>作为全国首个 "中国诗词之城",广州自古便是诗意的栖息地。从唐宋时期韩愈、苏轼的宦游题咏,到近代岭南诗派的革新精神,月光始终照耀着这片土地的开放与包容。</div><div><br>此次活动通过文学漫步和中秋诗会的形式,不仅展示了广府独特的中秋风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通过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正以诗歌为媒介,让绵延的文脉在月光下复苏。</div><div><br>**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 **<br>对传统的回望,是在高速流动的都市生活中寻找文化认同与心灵安定的一种方式。这种情感转向,在全球化的月光下,依然能生长出扎根地域文化的诗意。"月光所至,西关成诗" 不仅是一句美丽的口号,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div><div><br>活动意义深远,文化影响持续发酵<br>"请坐到月亮身边来,月亮代表着我的心。" 随着主持人深情的结束语,这场文化盛宴圆满落幕,但诗会所点燃的文化灯火并未熄灭 —— 它照亮了西关的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心中对传统、对团圆、对诗意生活的永恒向往。</div><div><br>多名观众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广州的中秋风俗和文化内涵,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次活动不仅是第十五届 "荔枝湾・新西关" 民俗文化活动的精彩组成部分,更是 "激情全运 活力荔湾" 系列活动的文化亮点,为即将到来的全运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div><div><br>月光所至,西关成诗。愿广州的包容与文脉,永续吸引人民驻足、品味! 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不仅展现了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彰显了这座城市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的文化自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