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荟九月号

杨树林

<p class="ql-block">读书荟九月号(2025)(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三本书是随机拿来的,有读者还书暂时放在书柜,翻了翻还不错,就带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评论”成为一种职业或者工作或者身份,更神奇的是,现在的“评论家”几乎一水儿的成为“赞美家”,只评正面不评负面,只说好听话不说“难听”话,只“拔高”不“挑刺”,尤其是在“**(作品)研讨会”上,赞誉之声简直夸到了天上(当然当事作家一般在场),但其实大多场外读者连名字都没听说过。</p><p class="ql-block">作家出版社的这套丛书,铁定就是要“挑毛病”,挑大家的“毛病”。《孤独的“呐喊”》即是如此。莫言贾平凹王安忆闫连科刘震云等一干作家统统上榜,无论是写作思路行文风格叙事方式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均列其中,暂且不论学术争鸣,仅仅敢于向“名家”“开炮”,就已经非常难得了。所谓“矫枉过正”,应该说有它的积极意义。“夸奖”当然可以给人以信心勇气,找出来不足才能促进惊醒进步改善完美,我们罕能获得“诺奖”,不仅仅是我们与洋大人理念不同,作品本身可能也有不足吧。</p><p class="ql-block">敢于挑刺,敢于对大师“挑刺”,本就很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中国史的庙堂和江湖》也是一套丛书,而且作者是一个研究写作团队。中国历史自夏商周秦汉至唐宋元明清,五千年的发展脉络特征对比成败得失,做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手术刀式的剖视和总结,前后朝代的对比更显鲜明,后知后觉式的叙述和评价,论点鲜明有力,是总体分析评价新颖老到的一种说法。</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伦理卷)》牵扯到许多历史人文社科方面内容,尤其是一些成语典故俗语传说故事等的来历含义意义以及现代意义,读来天马行空,天文地理,轻松之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