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故事

八一起义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前身为“江西大旅社”,建于1924年,是一座灰色石墙红色门窗的五层大楼。</p> <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开始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p><p class="ql-block">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中旬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领导。</p> <p class="ql-block">  7月下旬,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包租下这幢旅社,作为“南昌起义” 的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激战至拂晓,全歼国民党三千余守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p> <p class="ql-block">  九十八年过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入口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自发的以这种方式纪念那次伟大的起义。</p> <p class="ql-block">  1977年,为纪念南昌起义50周年,在原建于1952年的南昌人民广场上,新建了起义纪念塔,这里也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p><p class="ql-block"> 纪念塔的正中央,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几个大字。塔顶为步枪与军旗造型,塔座镌刻着起义简介及人物浮雕,象征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八月的南昌酷热难耐,中午的烈日直射广场,脚踩在地面上都能感觉到发烫。但在纪念塔的两旁,已经有不少游客顶着烈日和高温,早早在没有任何遮挡的广场上打好了地铺,只为抢占第二天观看升旗仪式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  在八一广场的街对面,是江西省美术馆。参观需提前预约,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三层楼的展厅里表达着不同的主题,美育和教化功能在这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实现。</p> 铁柱万寿宫 <p class="ql-block">  铁柱万寿宫,是位于南昌市的一座道教宫观,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12年),为纪念道教真人许逊而建。</p> <p class="ql-block">  在铁柱万寿宫前,有一座许逊的大型雕像。他身着道袍,手持法器,目光深邃而慈祥。</p> <p class="ql-block">  许逊是东晋时期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的祖师。他曾带领弟子治平江西水患,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江西地区曾经洪水肆虐,许逊经追查发现,是一条蛟龙兴风作浪,于是与蛟龙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降住了蛟龙。为防止蛟龙再次作恶,许逊在此地铸造了一个铁柱和八条铁索,将这条蛟龙紧紧锁在万寿宫里的八角井中。</p> <p class="ql-block">  千年过去,万寿宫经过多次重建,那口八角古井依然还在,井中的铁柱上还紧紧锁着那条蛟龙……</p> <p class="ql-block">  相传,许逊在136岁那年的一天,招来了弟子和乡亲,告诉大家,这天是他的升天之日。中午时分,鼓乐齐鸣,祥云降临,许逊一家42口和鸡犬一起,架着祥云飘然升天。这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夜晚,万寿宫旁的步行街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歌声、乐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一幅天上人间的盛世画卷~</p> 滕王阁 <p class="ql-block">  唐朝诗人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让赣江东岸的滕王阁闻名天下。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尽了滕王阁的诗意和美丽~</p> <p class="ql-block">  远远的,就能看见一座飞檐斗拱的三层楼阁拔地而起,暗红和暗绿相间的色彩与蓝天白云和谐相融。</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始建于唐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州(今南昌)都督时创建,因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故名滕王阁,当时的文人雅士常常在这里把酒论诗和宴请宾客。</p> <p class="ql-block">  唐上元二年(675年)重阳节时,洪州都阎伯玙在此阁大宴宾客,准备让自己的女婿写一篇滕王阁序,以借机炫耀他的文采。刚巧,时年26岁的诗人王勃赴交趾(今越南)去探望被贬的父亲,途经洪州,也参与了阎伯玙的宴会。</p> <p class="ql-block">  席间,阎伯玙假装客气,请王勃执笔作序,谁知,这位年轻气盛的才子毫不推辞,顷刻之间挥笔成文。刚开始,都督很不高兴的离席而去,等到有人不断给他传来王勃写出的佳句,才转怒为喜。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阎伯玙和在座的宾客都欣喜过望。</p><p class="ql-block"> 从此,滕王阁因《滕王阁序》闻名天下,成为中华文化的地标屹立于赣江边。</p> <p class="ql-block">  只可惜,一年后,王勃在探望父亲的返回途中,在南海乘船时遇到风浪,溺水而亡,一代才子就这样定格在27岁那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遗憾和长长叹息。</p> <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来,滕王阁经历28次损毁和重建,堪称古建筑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滕王阁是根据建筑大师梁思成1942年绘制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宋代的画作《滕王阁》和书籍《营造法式》重新设计建造的,于1985年动工,1989年完成,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登上滕王阁眺望远方,宽阔的赣江波光粼粼,江水奔腾而去。不时有轮船在江中驶过,回荡着深沉悠扬的汽笛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对岸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眼前的仿古建筑交相辉映,就像一部时光穿梭机,将一千多年的悠悠时光在赣江两岸串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赣江边,彩霞满天,轻风拂面,南昌大桥两岸灯火阑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后,还能和诗人王勃一起,共赏落霞飞舞,水天一色,是多么幸运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