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诞辰日游孔庙

金子

每年的公历9月28日,对应公元前551年,是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曲阜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孔大典。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9月28日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退休人早就想去游览享有万年师表的圣人,20年前因工作之缘去过一次,记忆早已模糊。退休时间有余,借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之际,早早地动身,驱车前去观看明故城开城门仪式、浏览孔庙,加深对儒家文化的体验和了解。 自1984年以“孔子诞辰故里游”为起点,历经40余年的薪火相传,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以成为享誉全球,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典。由于大典比较重要,演出人员盛装早早的到达城门候场,来的嘉宾海外全国各地及政府要员,为了美观效果整街过道用喷绘墙遮挡,游客不能在现场观赏,只能躲在远远的边桥外观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生于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和治国为政思想。本次活动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平常上午8时开城,今天因大典9时开始。我们等待时间不如先去游览孔府。孔庙与孔府相邻,沿阙里街往北行不远就到。 沿街文具古玩早点各类摆摊,都有着孔家色彩。民以食为天,周游传播文化也要吃好喝好。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曲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传承的力量。走到孔府入口,因大典同样关门。唯有孔林对外开放。我们只有耐心等候中午十二时开门游览。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不平凡的命运,成为了儒家文化的象征和传承之地。来自各地的孔家后裔,嫡系子孙、有突出贡献的孔姓后人,齐聚拜祭圣人。2576年过去了,不光是孔子后继有人,整个中华民族都将儒家文化进行学习教育后人传扬光大。更何况我们一生短短几十年,怎样去度过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历史长河似东流水,一去不复还。但是孔圣人千年流传至今的至圣名言却时时不在影响着我们。《论语》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传世箴言。这一些思想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侵透到骨子里。 我们静等待孔庙开放时间。凭身份证花甲之人免票,这也是山东政府对老年人享有的政策。进入孔庙,金声玉振牌坊在前,棂星门、太和元气,至圣庙依次,彰显了历代对孔庙的重视。 孔庙的布局可是相当有讲究。它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严谨有序,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共有九进院落。你走在其中,就像是在穿越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每一步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让人肃然起敬。 孔庙又尊称为文庙,是中国最大的文庙之一。奎文阁是藏经书的地方。读书破万券,下笔自有神。当年孔圣人就是以教书为主,周游列国,传播文化。 盘龙石柱被游客用手抚摸的溜滑铮亮,沾沾福气的同时无不被过去人们的聪明智慧所折服。 “仁礼天下、和合大同”。这是我们每年都要祭典圣人要传承发扬光大的核心取向。我们要在人生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如一,持之以恒。哪怕是一个平常普通的人,都有他人生一成不变的道理。祖祖辈辈留下来,家谱不乱,四处为生,向着家园。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殿,也是孔庙内最宏伟、最壮观的建筑。它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与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沿护栏系上金色绸布,衬托着大殿得壮观雄伟。 络绎不绝地人们都在祭拜圣人,还有人身着汉装肃立朝拜。来的人都在寄托祝福和期望。让一切美好依期而至,愿每一个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p class="ql-block">杏坛是值得一去看的地方。这是孔子讲学之处的象征,亭子里有石碑记载。周边杏树环绕,外有雕刻的一种石质计时器,上圆下方,一炷香一刻钟,有规有矩地学习。这种教育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的后人学习传承的。</p>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道的外国朋友都来研学浏览。这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处世之道。 游完孔庙不到孔府一看,似乎说不过去。我们又到孔府一游。进圣人之门,观圣府。孔府在孔庙的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府邸。 它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公府”。 孔府的规模之大已超过公府的定制,中、东、西三路房屋已将政务、祭祀、 读书、宴客、 生活、供应全部包罗俱全,布局俨然是小型宫殿。 西路有衍圣公读书和学诗习礼的红萼轩、忠恕堂,以及接待一般宾客的南北花厅等。 后面为生活院落。我们一直走到后花园。被阵阵桂花香所吸引,有着年头的好几棵老桂花树桂花盛开飘香,让人瞬刻忘记了疲劳和腿酸。 在此休息不光可以赏花,还可坐下来欣赏一段传统皮影戏,品尝一下曲阜特产糕点美食。种类品多任你口味选,惬意得很。走出孔府看到马车和饭店美食招牌。心想这种慢节奏真正适合我们退休人不急着赶时间,慢慢吸收和欣赏儒家文化和孔子留下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全部包揽在手,美美的享受一番。 短短的小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匆匆转了一圈。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孔子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深深学习的。走进孔庙孔府只是近距离的感受一下当年的情景,历史的痕迹。更多得是带给我们的观念思想,怎样去传播传承,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意义所在。 摄影:金子<div>同行:泰阳</div><div>编辑:金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