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5年9月20日,参观宁波天一阁。</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浙东南游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参观南国书城“天一阁”。</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中国宁波明代的天一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和意大利美第奇洛伦佐图书馆)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3月1日,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8年10月29日,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天一阁区域导览图</b></p><p class="ql-block"> 大巴停在宁波海曙区月湖西北角湖畔的偃月街上,我们下车后沿马衙街向西,往天一阁博物馆南门走去。</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月湖景区位于宁波市中心地段,由天一阁博物院与月湖两大核心景区组成。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月湖水域面积9公顷,古称西湖,亦曾称鉴湖,历为文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浙东邹鲁”的美誉。月湖初辟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和七年(833 年),鄮县县令王元暐筑它山堰将水引流至明州(宁波)城,瀦日月二湖,解决旱涝与城中饮水,跳动了这座以水为魂的城市的脉搏,也翻开了月湖风雅的传奇篇章。</p> <p class="ql-block"><b>天一书局</b></p><p class="ql-block"> 到天一阁之前,先路过天一书局。天一书局位于宁波海曙区马衙路198号,是一家充满中式韵味的书局,属天一阁景区周边的复合文化空间,由宁波天一文化有限公司运营。天一书局利用两栋明清古建筑,保留了传统的木制结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包含各类书籍的书籍区,舒适阅读环境的阅读区,展示活字印刷体验区,提供咖啡、茶、甜点等美食的吧台和茶桌,既让你闻到书香的气息,又供你享受悠闲的时光。</p> <b>天一书局门厅</b> <p class="ql-block"><b>知鱼亭 </b> </p><p class="ql-block"> 到天一阁博物院之前,途径一个小池,江南风格的长廊,四角挑檐的知鱼亭,婉约秀气,有月湖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b>天一阁博物馆南门</b></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天一阁博物馆的南门开始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b>南门的匾额:南国书城、天一阁</b></p> <p class="ql-block"><b>天一阁大门</b></p><p class="ql-block"> 门边的对联是: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p> <p class="ql-block"><b>门廊柱子上的对联</b></p><p class="ql-block"> 由大篆书写,看不懂。</p> <b>天一阁博物院导览图</b> <b>参观天一阁博物馆线路图</b> <p class="ql-block"><b>明兵部右侍郎范钦铜像</b></p><p class="ql-block"> 范钦(1506年-1585年),字尧卿,一作安钦,号东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中期官员、藏书家。范钦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累官随州知府,又入朝为工部营缮司郎中。历官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等职,并以副都御史巡抚赣南诸郡。后被晋升兵部右侍郎,未赴任而去职还乡,归居宁波月湖,于八十一岁时去世。 范钦终生嗜书,喜好收藏。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在收集和保存文献方面的贡献很大 。归里后,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间,在月湖西岸建造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天一阁藏书多至七万余卷,曾雄称浙东藏书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b>北书库的藏书</b></p><p class="ql-block"> 这是展示的藏书柜,全部用玻璃墙封闭隔离,保持固定的温度湿度。</p> <b>范氏故居的照壁</b> <b>范氏故居</b> <b>“獬豸”照壁</b><br> 东明草堂前的照壁。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体型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是正义的象征。 <p class="ql-block"><b>东明草堂</b></p><p class="ql-block"> 东明草堂是明代藏书家范钦在天一阁建成前其宅邸内的藏书处,又称“一吾庐”。现存建筑为1980年重建,草堂内陈列复原范钦书房场景,保存明代藏书楼建筑风貌。堂前设獬豸浮雕照壁,属天一阁博物院核心游览区。</p><p class="ql-block"> </p> <b>东明草堂左侧</b> <b>东明草堂右侧</b> <p class="ql-block"><b>司马第</b></p><p class="ql-block"> 司马第是范钦的宅第,因范钦曾任兵部右侍郎(掌管军政的官员)而得名。现存建筑为1996年恢复重建,保留了传统江南宅院格局。内部陈列范钦官服复制品、范氏族谱(范家世系表)。</p> <b>范欣铜像</b> <b>司马第大堂的天花板</b> <p class="ql-block"><b>尊经阁</b></p><p class="ql-block"> 又称宝书楼,建成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 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取《周易》郑康成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之说,以水制火之意,建筑藏书楼。楼上一通间,楼下分六间,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三重飞檐的阁楼,堪称天一阁最庄严的建筑了。在我国古代,飞檐的数量代表了建筑等级,就连北京故宫太和殿也只有两重飞檐。历史上,尊经阁是存放宁波府办学堂收藏的书籍,以皇家御赐书籍和儒家经典代表著作为主。三重飞檐比供皇帝的大殿规格还要高,可见存放圣人经书的藏书阁在那时候人们心目中的尊贵地位了。</p> <p class="ql-block"><b>东园</b></p><p class="ql-block"> 东园在天一阁藏书楼南边,范钦曾孙范光文在藏书楼前叠山理水,植树筑园。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宁波地产海礁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在假山的东西两侧设有“四明亭”和“鲒埼亭”,高低错落,遥相呼应,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b>百鹅亭</b></p><p class="ql-block"> 百鹅亭位于东园,乃明代万历年间遗物,系墓前祭亭,其名称源于古代祭祀时需宰杀百只鹅以祭天、地、先祖的习俗。此亭原在宁波南郊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该亭为四角形砖木结构凉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p> <b>百鹅亭</b> <p class="ql-block"><b>东园四石兽</b></p><p class="ql-block"> 东员内立着四只石兽,其表情各异,分别代表“喜、怒、哀、乐”。</p> <p class="ql-block"><b>天一阁藏神龙本《兰亭序》帖石</b></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中华第一行书,而天一阁藏神龙本《兰亭序》帖石则被誉为传世《兰亭序》当中的最好版本,为明代书法家丰坊(1494 年-1571 年后)据冯承素摹本勒石的珍贵版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目前存世的所有神龙本《兰亭序》均以此为祖本摹出。</p> <b>天一阁藏神龙本《兰亭序》拓本</b> <b>麻将起源地陈列馆</b><br> 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自2009年起,将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家族的宗祠,德和堂与相邻的平和堂共同改建为国内唯一的麻将起源地专题陈列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陈列馆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三缺一”塑像,中庭博戏牌面展示区,展现了麻将的历史演变、宁波与麻将的关联,以及世界各地麻将牌的演变。<div> 陈列馆大门两边的柱子贴着对联“竹菊梅兰含雅气,东西南北浴和风。”</div> <b>中庭的麻将牌展示区</b> <b>平和堂前的麻将牌展示区</b> <b>“三缺一”铜雕</b> <p class="ql-block"><b>德和堂</b></p><p class="ql-block"> 堂内陈列国内乃至世界上各式各样的麻将牌,左右各有一间麻将室。</p> <p class="ql-block"><b>万功轿</b> </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的花轿厅陈列着“万工轿”,这顶朱金木雕花轿由百余名工匠耗时三年制作而成,重达200斤,全身雕刻以金漆装饰,包含数百块雕刻拼接而成的穹隆顶和十六层如意斗拱,花团锦簇,美轮美奂,其工艺复杂程度被称为“移动的艺术品”,“天下第一美轿“,是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的代表作,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民间婚俗实物见证。轿子没有轿门,新娘坐进去,需要专门的轿夫拆开才能坐入。</p> 相传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宁波一位村姑相救。脱险后,康王承诺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受封,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p class="ql-block"><b>秦氏支祠</b> </p><p class="ql-block"> 秦氏支祠始建于1923年至1925年,由秦氏族人秦际藩、秦际翰、秦际浩等为祭祀秦君安一脉耗资二十余万银元修建,总建筑面积2199.04平方米。由照壁、台门、戏台、正殿等组成,现存人物故事砖雕及梁柱浮雕,体现宁波地方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b>戏台</b></p><p class="ql-block"> 戏台于1925年建成,是整座建筑中最华丽的部分。正中悬挂着“高明悠久”,“虚华实境”两块匾额。三面装弧形栏杆,也称“美人靠”,顶部为螺旋娥罗顶,中间附于“明镜”,仰视如步入奇妙境界。梁柱基本都加造型雕饰,集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是宁波朱金漆木雕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p> <b>秦氏支祠正殿</b> <b>正殿走廊的朱金漆木雕</b> <p class="ql-block"> 参观天一阁,深刻的体会到宁波能成为著名的“院士之乡”的原始动力,促使中国第一商帮——宁波帮横空出世的由来。重文重教的传统惠泽子孙,协助兴帮兴国。</p><p class="ql-block"> 浙东南游匆匆忙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登临了江南秀美兼具宏伟的仙居山,观赏了九级天台大瀑布,拜访了南宗祖庭的国清寺,游历了历史古城台州府文化区,走访了宁波溪口镇的蒋氏故居,漫步于华灯璀璨的宁波老外滩,见识了世界三大私人藏书馆之一的天一阁,有山水,有文化,对浙江有了另外的了解,也算是确有所得,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