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的“墨韵长江书法展”上,数百幅入展作品如星子落纸,笔力与气韵在展厅里流转碰撞,行走其间,仿佛能听见功力深厚的笔墨语言在彼此唱和。而我的那幅中山王篆书,却似一缕轻烟,以粉紫的墨色在宣纸上舒展,成了全场独一无二的模样——我本不求技压群芳,只愿这抹别样的色彩,能在满室墨香里留下一道温柔的划痕。<br> <br> 前几日,我将微信签名改为:“隐于话筒笔墨间、心游天地山河里”,此刻站在作品前,方才彻悟这行字里的宿缘。作为电台主持人,我爱藏在声音背后,与素未谋面的听友在电波中赴一场心灵之约。而与书法相逢,我竟寻得了同样的自在:隐于笔墨之后,不必寒暄,只用中山篆的婉转线条与氤氲墨色,与驻足者悄悄“对话”。<br> <br> 这份“隐藏”,最是契合我骨子里的偏爱。无需周旋,只需铺纸研墨,便可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看中山篆的笔法如何在岁月中沉淀,感受落笔时的心境藏在转折之间。一个人,一方案,一管笔,便能在喧嚣里辟出一方净土,让心沉静。当墨色流淌,中山篆特有的静谧、神秘与灵动,便在纸上苏醒。我仿佛能看见知己们驻足时眼中的光亮——无需言语,我们已在无声中安放了彼此的灵魂。<br> <br> 原来,一场展览不只是作品的亮相,更是一场温柔的接纳。它让我带着这抹粉紫的中山篆,走进了同好的视野,也让我更清楚地看见:最好的安顿,从来不是迎合外界的热闹,而是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藏身于热爱之中。感谢这场墨韵之约,让我在笔墨里,寻到了灵魂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