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重游之雨中游驼峰岭天池

喜游人

<p class="ql-block">  据门票显示,阿尔山森林公园含7个景区,按天池服务区换乘站的排队点,分为三条线路,阿尔山天池自成一线,地池和三潭峡组成一线,龟背岩景点在“石塘林、杜鹃湖、驼峰岭天池、柴河源大峡谷”线上,可以上下车,但没有在门票中的打卡点上单列出来,我们20年前观光的其他天池,不在阿尔山森林公园门票范围内,本次行程,我的同伴们,无法欣赏了。</p> <p class="ql-block">  2025.09.14午后游览完国内唯一的、低于地平面的火山口→阿尔山地池后,我们安排游玩最后一条线上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  先到最近的一站:石塘林。</p><p class="ql-block"> 地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石塘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熔岩景观之一,属联合国A级保护区,该地貌为第四纪火山喷发遗迹,区域主体形成距今约有166万年多,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主要由玄武岩构成,经风化作用,形成熔岩垅岗、陷谷及绳状构造,具体有翻花石、熔岩丘、喷气锥、地下暗河等多类型熔岩构造,其中熔岩龟背构造是国内唯一规模大且保存完整的特殊地貌。</p> <p class="ql-block">  区域内的熔岩龟背构造和熔岩丘,呈馒头形,直径5-7米、高2-4米,是全国唯一可见的玄武岩地貌形态。喷气锥喷气口直径0.8-1.5米,与喷气碟共同分布于大黑沟至摩天岭约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2000年前的火山喷发碎屑覆盖植物形成的碳化木采样点,也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  哈拉哈河流经时形成明暗交替水系,熔岩缝隙中栖息着石兔等特有生物。熔岩台地上完整展示了从苔藓到兴安落叶松、偃松的生态演替过程。</p> <p class="ql-block">  小雨中,入景区走了不足300米,给非地质工作者的队友,简单介绍了上次游玩的情况后,考虑到该景区不是大家的兴趣点,只看了一角,就赶往下一个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  按顺序,第二站是杜鹃湖。</p><p class="ql-block"> 阿尔山杜鹃湖,是火山喷发时,熔岩流堵塞哈拉哈河支流,形成的火山堰塞湖。湖体呈L型,东南接松叶湖,西南连哈拉哈河,面积128公顷,平均水深2.5米,属流动活水湖。因湖畔生长大面积兴安杜鹃而得名,每年5月中旬至6月初,兴安杜鹃次第绽放,形成宽300-500米、长逾2公里的野生杜鹃花带,盛花期与湖面浮冰消融期重叠,呈现“半池碎玉半池霞”的独特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的非花季,加之雨中游了一天,有点累了,大家决定放弃游览该景点,先到驼峰岭天池。</p> <p class="ql-block">  地处阿尔山森林公园中的驼峰岭天池,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高位湖泊,海拔1228米,形成于距今约30万年前,也属于玛珥湖,因周围山峰形似驼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驼峰岭天池的湖面,形似人的左脚,东西宽约450m、南北长约800m、面积约26公顷,<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脚距山顶观天池处,垂直高度有400米左右,</span>西南低洼处为其出水口,无入水口,以大气降水和泉水补给为主。</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在驼峰岭天池可看到浮石,但相隔20年,两次观光,我也没有注意到。</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我们先经观景平台向右,到鸟噉台观景,小雨中,近处是金黄的白桦树,对面湖畔五彩的混交林,于朦胧的雨雾中,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不用雨具的虎哥,享受着小雨的妙曼,而我们,都武装上了雨具。</p> <p class="ql-block">  风携着雨,将我的简易雨披,吹变了形,天浴台,成了名符其实的“天浴台”。</p> <p class="ql-block">  折而向左,雨中向峰顶平台挺进。</p> <p class="ql-block">  在峰顶平台,无法欣赏驼峰岭天池全貌,只能观其半边。</p> <p class="ql-block">  风雨中,沿木栈道一路前行,欣赏雨中的湖景,不知是距离远的原因,还是湖水深的缘故,雨落湖面,竟不见波纹。</p> <p class="ql-block">  不过,一路观察,并未发现驼峰之形。</p> <p class="ql-block">  前方的这一处彩色山崖,应该就是“七彩浮岩”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七彩浮岩的观景台,可大致欣赏到驼峰岭天池的全貌——左脚形状。</p> <p class="ql-block">  左侧的彩岩,如守护天池的雄狮。</p> <p class="ql-block">  右侧的彩岩,难描其形。</p> <p class="ql-block">  从彩岩观景台返回主栈道,继续向前。</p> <p class="ql-block">  左前方一簇彩林,经山雨的洗礼,更显亮丽。</p> <p class="ql-block">  从此处开始,走上出景区的下坡栈道。</p> <p class="ql-block">抽空抓两滴雨在镜头</p> <p class="ql-block">  突然发现一处倒伏的树根,如俊鸟欲飞。</p> <p class="ql-block">  一抬头,不远处一株“雷击木”,让我想到了修仙小说中的“渡劫”。</p> <p class="ql-block">  下到山脚,看着时间尚早,决定再往柴河源大峡谷一观。</p> <p class="ql-block">  地处阿尔山森林公园中的柴河源大峡谷,主体为火山熔岩断裂带,形成于更新世(约260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活动。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熔岩流冷却后,经塌陷作用与柴河源流水系长期侵蚀,最终形成落差达20米/公里的深切峡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该处峡谷整体呈W状延伸,全长11公里,底宽30-150米、谷深30-130米,谷底为柴河、伊敏河、哈拉河‌三条河流的发源地。黑灰色火山熔岩堆积层裸露于峡谷两侧,部分区域可见古树残骸嵌入岩层,展现出火山熔岩断裂带的典型地貌特征。</p> <p class="ql-block">  沿景区木栈道,走到通向谷底处,看着长长的栈道,考虑到峡谷内约3100米的木栈道,才走了不到一半,三队友萌生了原路返回景区门口的念头,刚折返了几步,迎面碰上了先于我们折返的游客,被告知因快到了下班时间,景区入口无车,只能从出口坐车,于是只能下到谷底,按景区规划路线观光。</p> <p class="ql-block">  谷底风景其实很美,只是辛苦了腿。</p> <p class="ql-block">  谷底的溪流,水量不大,溪中草、苔,也惹人爱。</p> <p class="ql-block">  落差不大,也能冲出瀑花。</p> <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的玄武岩上,都长满了苔藓,斑斑点点,很是可爱。</p> <p class="ql-block">  从柴河源大峡谷出口,乘景交车直接到景区游客中心,途经兴安服务区时,车览了广场上的龟背岩,没有下车细观。</p><p class="ql-block"> 龟背岩属结壳状熔岩流,是火山喷发后玄我质熔岩流与水体接触,<span style="font-size:18px;">产生气泡作用和对流运动,导致熔岩流表壳冷却收缩并形成方向不同的网状裂隙</span>,随后多期熔岩流充填裂隙,最终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结构熔岩构造,表面纹理‌呈龟背状多边形排列。</p><p class="ql-block"> 到游客中心后,一下车,狂风携带着中雨,扑面而来,顿感冰凉,如是观景时遇到这种天气,可就麻烦了。</p> <p class="ql-block">  李健吾先生有《雨中登泰山》之行,我们有雨中游驼峰岭天池之举,南北呼应,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2025.09.29夜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