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豆上的太阳磨光纹

橙子

<p class="ql-block">初见陶豆底部那一圈圈明暗交错的纹理,仿佛是快轮旋转时自然留下的痕迹,令人误以为只是工艺的副产品。然而,当陆续发现多件陶豆残块上不仅有小环套大环的精密构图,更有山字形相连、层层环绕的太阳纹饰时,才恍然醒悟:这并非偶然,而是匠心独运的“太阳磨光纹”之始。</p> <p class="ql-block">这件战国时期韩国遗存的太阳纹陶豆残片,正是“磨光”工艺的杰出代表。其表面经精细打磨,光泽温润如玉,纹饰清晰流畅,展现出高超的陶器制作技艺。它不仅承载着精湛工艺之美,更延续了大汶口文化的艺术血脉,将先民对太阳的崇敬、信仰与审美凝于一器。</p> <p class="ql-block">太阳纹饰如光焰四射,象征着生命之源——太阳的永恒光辉,映照出古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理解。多角星纹与十二重光环,寓意浩瀚无垠的苍穹;中央方心则代表大地,巧妙呼应“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一圈圈磨光而成的纹路,不仅是视觉的韵律,更是时间与信仰的刻度。</p> <p class="ql-block">陶豆本为盛放谷物、调味品的日常食器,后逐渐演变为祭祀礼器,在宗教仪式中承担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能。而饰有太阳磨光纹的陶豆,尤为特殊——有身份的贵族才有使用它的权利,它也是连接人神的媒介,是向太阳祈愿的载体,于庄重仪式中闪耀着信仰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本篇源于一次实地研学活动,由新郑市桃园小学五年级学生贾佳和撰写,辅导老师为贾晓杰。作为“走城墙·观博物馆·探陶片”系列研学活动的第二十九篇成果,它记录了一位少年在探寻地方文化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尽管考古研究深奥广博,文中所论仅为稚子之观察与猜想,然其字里行间涌动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如春芽破土,弥足珍贵。诚邀诸君共赏此果,并提出真知灼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