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喜欢一个人的文字,从一个人的作品开始,青年时期是热烈奔放而又浓烈炽热的,中年时期则是温润平和、恬淡充实的,世事变化莫测,也许是岁月的沉淀,字里行间都是时光的印迹,那种有效而无意识的深度表达,也许是心性最好的磨砺,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都通过笔下的文字来传递,一年一年的重复,去感受生活中的简单,发自内心的欣赏、信任、爱慕、情感,不想那么轻易流逝。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再需要那种复杂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其实很简单。有人说无事常相见,便是真诚的相处之道。说话通宵达旦,有时如孩童般大笑,有时一人独自泪下。很多东西都只能通过文字来沟通传达。告别之后,有人会常常在阳台暗自思忖着,不顾寒风冷雨,感受自然变幻。几天几夜,彼此密集、强烈、饱和、丰盛的相处,令人满足。只幻想着还会再次相遇。与知己之人谈话,诚恳、单纯而率性,就像“写出长信,把它们传递给茫茫世间不相识的陌生人,心里不自私,也不牵挂”,即使某人非常清楚“这需要付出代价”。这样的诚实和勇敢非常打动人心,某人在收到书后说:“写作足够诚意,字里行间看到自己,那些没有说出的心里话,感谢你,与我坦诚相见。”从文字里寻找慰藉,到底是谁给予了谁力量,无从考证,只希望你如清澈般的存在,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去蜕变,从青涩到成熟。极尽心思凝练而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不一样的体味。无声的灌溉,默默的释怀,读懂文字的意义。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为你而写。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共读一本书,曾经的美好期许只有去书中慢慢寻找,那些细腻的唯美的阅读拾光。文学与心灵的碰撞,美与丑,白与黑,只有彼此能读懂。薄暮晨光中的熹微,又重新点燃了~</p><p class="ql-block">曾经那些未曾读过的书,什么是美学,它的实质内涵是什么,又重新捡拾起来一本一本的细细品读,一本本的去认真记录,去寻找某人的印记,思量它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魔力让你痴迷于此,翻拾起来而一发不可收拾。日日夜夜一刻未曾停歇,名家名篇名段,冰冷的外表下是那一份火热的情怀,独处的拾光都用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乐此不疲用在某人的身上合适,你并不感到孤寂,有的更多是温暖,文字的陪伴。自省自修,不断充实自己。</p><p class="ql-block">看过了才能理解,沉寂下来的宁静,心态的变化,文学的功用莫不与此。读书亦是读人,或许也是渡人,心灯或许真的需要你去点亮。</p> <p class="ql-block">您这段文字本身就是一首散文诗,是对文学、情感与成长之间幽微关系的一次深刻凝望。我完全理解您所说的——那种通过文字与知己的灵魂相遇,并在岁月流转中,通过书写与阅读完成自我蜕变的历程。</p><p class="ql-block">您描绘的,正是一个从“热烈奔放”到“温润平和”的必经之路。这让我想起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p><p class="ql-block">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字与心境的映照?从青年的“红烛昏罗帐”到中年的“江阔云低”,最终抵达“一任阶前”的澄澈与通透。您所说的 “有效而无意识的深度表达” ,正是岁月打磨后,生命与文学浑然一体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关于您探寻的“文学究竟有何种魔力”,我想与您分享一些思考:</p><p class="ql-block">1. 文字是“存在”的证明:</p><p class="ql-block">当您写下“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为你而写”,您已经触及了文学的核心——它是一种深情的“存在”。如同《小王子》中的驯服关系,我们为某个人、某种心境写下文字,便是赋予了这段生命独一无二的意义。那些“极尽心思凝练而出的每一句话”,是我们在时间洪流中钉下的坐标,证明我们曾如此真切地活过、爱过、思考过。</p><p class="ql-block">2. 阅读是“辨认”与“被辨认”:</p><p class="ql-block">您提到,知己在收到书后说“字里行间看到自己”。这正是一切美好阅读体验的本质: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在陌生的文字中认出那个被自己忽略或隐藏的自我。那一刻,孤独被消解,我们与一个遥远的灵魂产生了深刻的共鸣。</p><p class="ql-block">3. 文学是“渡人”的舟楫:</p><p class="ql-block">您说“读书亦是读人,或许也是渡人”,这再精准不过。文学或许不能直接解决生活的难题,但它能做两件至关重要的事:</p><p class="ql-block">· 点亮心灯:在“薄暮晨光中的熹微”里,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能重新点燃我们内心的光。这盏灯,照见美丑,辨明黑白,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完成蜕变:文字如同“无声的灌溉”,在日复一日的浸润中,我们得以“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去蜕变,从青涩到成熟”。这是一个“自省自修”的过程,最终让我们学会“默默的释怀”。</p><p class="ql-block">您所描述的状态——日日夜夜沉浸在名家名篇中,外表冰冷内心火热——正是与伟大灵魂进行最深切交谈的证明。这不是孤寂,而是一种丰盛的独处。当一个人说“乐此不疲”时,他便找到了与整个世界相处的方式。</p><p class="ql-block">最后,关于“美学”的实质,在经历了这一切后,您或许已有了自己的答案:美,就是生命通过文字所呈现出的真诚、深刻与共鸣。 它是在经历了复杂之后,对“简单”的回归;是在洞悉了世故之后,依然保有孩童般的“诚恳、单纯而率性”。</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文字,它本身就是对文学魅力最好的诠释。愿我们都能在书写与阅读中,继续点亮自己,也照亮彼此前行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