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科学核心经验,助力幼儿探究成长 ‍——昌吉州赵霞学前教育庭州名师工作室、白娟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活动

第二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满载收获与思考的季节,昌吉州赵霞学前教育庭州名师工作室和昌吉州白娟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于近日第二次开展“研读科学核心经验,助力幼儿探究成长”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化成员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核心经验的理解,梳理教学策略、破解实践难题,同时推动工作室成员间交流合作,营造浓厚科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书分享:聚焦核心,深研细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分享环节,工作室成员结合专业书籍展开深度分享,内容聚焦幼儿数学与科学领域核心经验,兼具理论解读与实践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国丽老师围绕《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数运算》展开分享,系统梳理数运算领域的核心概念与教学逻辑,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分析如何通过适宜的活动设计,帮助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参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姝冰老师聚焦《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七章《量的比较》,从幼儿对“量”的感知规律出发,结合教学案例讲解如何通过生活化场景(如比较水果大小、积木长短),引导幼儿掌握量的比较方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与观察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卡斯意巴老师以科学核心经验为切入点,围绕第二章《观察》进行分享,强调观察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基础,结合户外观察、实验观察等具体场景,分享如何设计引导性问题、搭建观察支架,帮助幼儿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观察”,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其他成员也结合研读书籍,补充分享了数学与科学领域的教学策略,大家通过PPT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分享内容更具实用性,有效深化了全体成员对幼儿数学与科学核心经验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问题研讨:聚焦实践,破解难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理论分享的基础上,活动进入问题研讨环节。全体成员围绕“如何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如何将数学融入生活”两大核心实践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每位成员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依次发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成员们提出“以幼儿兴趣为起点设计探究活动”“利用自然材料创设沉浸式探究场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等思路,还分享了“户外植物观察日记”“科学小实验亲子任务”等具体案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探讨“数学融入生活”时,大家结合日常教学细节,提出“在整理玩具时渗透分类与计数”“在分发餐具时引导感知数量守恒”“在户外游戏中融入空间方位认知”等可落地的策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可感知的生活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场研讨氛围热烈,成员们在思想交流中相互启发,进一步将科学核心经验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导师点评:专业引领,明晰方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导师点评与指导环节,白娟书记和赵霞老师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活动带来专业指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娟书记结合两大研讨问题,分享前沿教育理念,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需注重幼儿主体性”“数学生活化要避免形式化,关注幼儿真实体验”等观点,为成员打开新的思考视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霞老师实践角度,对研讨中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补充,提供了“建立科学探究活动资源库”“设计生活化数学活动系列课程”等具体实施建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成员体会:学思践悟,聚力前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齐钰:</b>数学曾是我认为比较“枯燥”的领域,但书籍让我明白,数学本就源于生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将数学融入游戏和生活情境,是激发幼儿数学思维的关键。数学是“好玩”的:书中强调,数数、排序、分类、比较等核心数学概念,完全可以藏在孩子最喜爱的游戏中。搭积木时感知形状与空间,分点心时学习一一对应和等分,户外活动时比较谁跳得远,都是在进行最生动的数学学习。理解先于记忆:让孩子机械地从1数到100,远不如让他理解“3”代表3个苹果、3个小朋友更重要。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在具体实物、形象和抽象数字之间建立联系,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逻辑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注“数学语言”:在日常交流中,有意识地使用“更多”、“更少”、“一样多”、“第一个”、“圆形”、“对称”等数学词汇,能潜移默化地丰富孩子的数学思维工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在我们大班开展义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买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数数、计算、比较大小等数学能力。这种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的方式,比做练习题有效得多,孩子们的兴趣也空前高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白国丽:</b>通过这次学习,我清晰地看到,数运算、排序与测量共同构成了幼儿认知世界中“数”与“形”的基础框架。它们不是一本练习册,而是孩子每天在游戏中、在生活中正在经历和构建的思维模式。</p><p class="ql-block">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是为孩子搭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阶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提供层次性材料:提供差异明显、易于比较的材料开始,逐步过渡到差异细微、需要精细辨别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提出递进性问题:从“哪个最大?”到“你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吗?”再到“你是怎么排的?为什么?”问题层层深入,推动思维从感知到操作再到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鼓励思维可视化:鼓励孩子将排序的结果、运算的过程用图画、符号记录下来,并清晰地讲述给同伴听。语言的梳理能极大地强化其内在的逻辑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使命就是敏锐地发现这些教育契机,巧妙地将这些核心概念融入一日生活,引导孩子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陪伴他们一步步攀登思维的阶梯,享受探索和思考的无穷乐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陈姝冰:</b>读《学前儿童数学核心经验》第七章“量的比较”有感</p><p class="ql-block"> 重读第七章“量的比较”,最深刻的感悟是:学前儿童对“量”的认知,从不是机械的“比大小、比长短”,而是一场“用感官触摸世界”的探索。书中强调“从具体到抽象”的路径,让我意识到,孩子捏着不同重量的黏土说“这个沉”,比背诵“重的物体往下沉”更有意义——他们是在通过触觉、视觉、甚至听觉(如敲击不同厚度木块的声音),构建对“量”的真实感知。</p><p class="ql-block"> 这也提醒我,教学中不该急于用“数字”定义量,而是要多提供“可操作的场景”:让孩子给玩偶分不同长短的围巾,帮植物浇不同多少的水。当孩子在解决真实问题时比较量,不仅能理解“更多、更少、一样多”的概念,更能培养“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才是学前数学教育最珍贵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王晓芬:</b>这场分享会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学科核心经验的实践之门。三位教师的分享层层递进,让抽象的教育理念变得可触可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数运算》的分享打破了我对数学教学的固有认知,原来加减法不只是公式计算,而是可以通过生活场景让孩子理解数字背后的逻辑关系。《量的比较》则展示了如何将“大小、长短、轻重”等概念融入日常,从让幼儿比较绘本的厚薄,到用手掂一掂不同水果的重量,在具象操作中建立量的认知。科学核心经验《观察》分享中,卡斯意巴老师以主题“一叶知秋”的实践活动为例。教师没有直接讲解季节变化,而是引导孩子收集不同形状的秋叶,记录叶片颜色从绿到黄的渐变,观察叶脉的纹理走向。这种沉浸式的观察,让孩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也让我懂得,科学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孩子对世界的敏锐感知。</p><p class="ql-block"> 这次分享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数学还是科学,核心经验的落地都需要回归儿童视角,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总结部署:凝心聚力,展望新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赵霞老师对本次读书分享与问题研讨活动进行简要总结,肯定成员们在科学核心经验学习与实践思考中的成长,同时结合新学期工作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大家将研讨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定期开展实践反思,推动科学领域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工作室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探索明确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活动既是一次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也是一场聚焦实践的问题攻坚,更是一场教育智慧的碰撞融合。未来,赵霞庭州名师工作室将继续以书籍为媒、以问题为导向、以交流为桥,不断提升成员专业素养,为助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编辑:卡斯意巴</p><p class="ql-block">‍审核:赵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