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协同破局!世界级都市建设勾勒 “九维融合” 新图景,280 余项制度创新激活湾区新动能

艺桥文化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引领下,珠海与澳门以 “协同共赢、守正创新” 为核心,从顶层设计、产业协同、营商环境、生态共建、智慧赋能、生活共享、科创联动、文化提升、基建互通、风险防控十大维度,突破制度壁垒、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都市圈,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 “珠澳样本”。<div><br></div><div> 📢导语:跨域融合结硕果,珠澳书写都市升级新篇章 </div><div><br></div><div> 2025 年 9 月,《珠澳新城世界级都市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正式发布。报告显示,经过多年协同发展,珠澳两地已实现从 “物理联通” 到 “制度融通” 的跨越:港澳投资企业数量较 2019 年翻倍至 2000 家,跨境贸易投资金额突破 500 亿美元,港珠澳大桥年通关超 100 万辆次,235 项 “湾区标准” 覆盖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 —— 一系列亮眼数据,标志着珠澳世界级都市建设迈入 “快车道”。 </div><div><br></div><div>🏗️ 1. 顶层设计破壁垒:23 项制度创新搭建 “协同骨架”</div><div> </div><div> 作为湾区融合 “先行官”,珠澳在跨境治理领域率先突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 “分线管理”“税制协同” 等政策,吸引澳资企业超 7000 家,“琴澳一体化” 进程提速;两地建立 “点对点” 医疗协作机制,澳门保健品通过政策突破进入内地市场,28 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3 家国际化社康中心为跨境居民提供 “家门口的港澳服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以来,珠澳已开展 23 项制度创新试点,从航空租赁到中医药跨境转化,形成多个可复制的 “跨域合作模式”,为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实践样本。</div><div><br></div><div> 🏭 2. 产业协同提能级:“澳门研发 + 珠海制造” 打造万亿集群 </div><div>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珠澳形成 “梯度互补” 格局。澳门依托离岸金融优势,与珠海高端制造业联动,横琴合作区探索出 “科研 - 转化 - 制造” 三阶段路径:澳门高校研发成果在横琴中试基地验证后,在珠海实现规模化生产,已培育出航空装备、生物医药等国际竞争力集群。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同样亮眼。珠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算法、软件资源,37.5% 的企业开展平台化数据分析;氢能车辆规模化应用、无人机物流场景测试落地,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为珠澳产业升级注入 “数字动能”。</div><div><br></div><div> 💼 3. 营商环境再升级:30 秒通关 +“一网通办” 刷新便利度 </div><div><br></div><div> “以前跨境办事要跑好几趟,现在‘一网通办’半小时搞定!” 这是港澳企业对珠澳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目前,拱北口岸实施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旅客通关时间压缩至 30 秒内;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 覆盖 560 项海关和地方事项,企业证照办理 “零跑动”。 </div><div> 金融与贸易便利化同步突破:“跨境理财通” 年成交额创新高,南沙自贸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 5400 亿元,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1.8 个百分点;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推出 “一试多证” 体系,2.3 万份跨境职业资格认证覆盖 12 个领域,为企业跨境经营 “保驾护航”。 </div><div><br></div><div>🌿 4. 生态共建树标杆:99.66% 污水处理率守护 </div><div><br></div><div> “蓝色湾区” 珠澳将生态文明作为都市发展 “底色”,构建跨境海域联防联治机制。数据显示,2023 年珠海污水处理率达 99.6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提升至 44.16%,森林覆盖率回升至 32.16%;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同步推进,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形成跨域生态协同,为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 “绿色屏障”。 低碳发展同样走在前列。两地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氢能公交,珠海横琴项目通过装配式技术实现节水 60%、扬尘抑制率 40%;广州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臭气捕获率达 98%,绿色基建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助力 “双碳” 目标落地。</div><div><br></div><div> 🤖 5. 智慧赋能强支撑:5G + 北斗构建 “城市大脑” 珠澳智慧城市群建设已见成效。</div><div><br></div><div> 5G + 北斗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共建,浙江萧山智能井盖监测、南宁 “云调解” 平台等技术场景落地,珠海 “城市大脑” 日均处理 33 万次交通数据,智能交通响应时间缩短至 3 分钟。 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更具突破性。南沙区 “芯晨大海” 产业布局支撑 MEMS 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琴澳链” 隐私计算平台实现数据 “可用不可见”,每秒处理 1.2 万笔跨境金融数据;城市大脑数据跨境流动系统与澳门电子政务系统互联,12 类民生数据实时共享,智慧生活 “触手可及”。 </div><div><br></div><div>🏘️ 6. 生活圈共享暖民心:“澳门新街坊” 圆跨境安居梦 </div><div><br></div><div> “在珠海也能享受澳门教育、医疗,太方便了!” 横琴 “澳门新街坊” 居民李女士的话,道出了珠澳民生融合的温度。目前,该项目提供 4000 套保障性住房,配套学校采用 “澳门课程 + 内地师资” 模式;澳门大学与珠海高校联合培养覆盖 12 个专业,48 门课程实现学分互认。 社会保障一体化持续深化:港澳居民在粤参保人数达 27.8 万,“琴澳民生通” 实现水电燃气缴费互通;珠海第三产业增加值 2024 年突破 2500 亿元,现代服务业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广阔空间,珠海高新区企业数量 3 年增长 41%,形成 “创业有平台、生活有保障” 的优质生态圈。 </div><div><br></div><div>🔬 7. 科创走廊聚动能:广珠澳 “创新矩阵” 引才引智 </div><div><br></div><div> 广珠澳科技走廊已成为湾区创新 “核心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聚焦高分子材料、储能等前沿领域,10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 家世界 500 强研发中心集聚;“澳门研发 + 横琴转化” 模式推动中医药产品出口,深港国际科技园等载体吸引 5000 余名科研人员。 人才供需结构持续优化。大湾区硕士人才需求占比 29%,珠海高新区普通高中毕业生 3 年增长 160%,“人才签注” 政策覆盖 6 类专业人才,34 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构建基础研究网络,为科创发展提供 “智力支撑”。 </div><div><br></div><div>🎭 8. 文化软实力提质:中西交融打造 “文旅新标杆” 珠澳依托 </div><div><br></div><div> “澳门历史城区 + 珠海生态资源”,打造中西文化交融窗口。澳门国际音乐节与珠海沙滩艺术季联动,推出 “一程多站” 文旅线路;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世遗 VR 导览系统,“澳门创意设计 + 珠海数字技术” 模式推动文创产业升级。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提速。港珠澳大桥开通带动澳门入境旅客突破 2800 万人次,珠海横琴长隆游客量增长 22%;两地联合营销覆盖 “跨境理财通” 600 万潜在客群,国际客源互送规模同比增长 19.8%,彰显 “文化 + 旅游” 融合新魅力。 </div><div><br></div><div>🚇 9. 基建互通强枢纽:港珠澳大桥辐射 “1 小时生活圈” </div><div><br></div><div> 港珠澳大桥的 “黄金效应” 持续释放。大桥通车后,珠港澳通勤时间从 3 小时缩至 40 分钟,2023 年日均车流量 1.2 万辆次,珠海口岸进出口货值增长 19.3%;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 规划推进,广珠澳高铁预计实现 15 分钟直达澳门,智慧港口群 2024 年货运量预计突破 98 亿吨,形成 “空港 - 海港 - 大桥” 立体交通网络。</div><div><br></div><div> 🛡️ 10. 风险防控筑底线:金融 + 数据 “双安全” 护航发展</div><div><br></div><div> 珠澳建立跨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参照福建示范区经验实施现场核查与风险提示;“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 试点在前海、南沙落地,珠海数据安全大脑部署 1536 个监测节点,澳门《个人资料保护法》修订后将泄露通报时限压缩至 48 小时,为协同发展筑牢 “安全屏障”。 </div><div><br></div><div>🌟展望:珠澳融合启新程,世界级都市未来可期 </div><div><br></div><div> 《珠澳新城世界级都市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指出,随着制度创新持续深化、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珠澳将进一步发挥 “一国两制” 优势,打造 “产业协同、生态优美、生活幸福、智慧高效” 的世界级都市圈,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书写跨域融合的 “中国方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