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法 可 “贵”

N好

<p class="ql-block">  迷恋于书法,在黑白之间留连忘返是有理由的。</p><p class="ql-block"> 时间仿佛凝固,四季恒如春天。书法的种子一旦萌芽,便可洗尽铅华,贵气浑溢。</p> <p class="ql-block">  碎片时间积成流光。无需专用时段,可在工作、生活之余,挤上半小时,临池书写,用笔墨语言,无声交谈,一天的辛苦、紧张,被笔在纸上的运行消解了,内心被掏空,趋于安静。零碎的时间,被笔墨串成线,有了质感和份量。时光被捂热,日子变得有情有味,容易沉醉。</p> <p class="ql-block">  笔墨欢娱省下“闲钱”。一支毛笔,一点墨汁,一张白纸,最廉价的工具,不到二块钱成本,却可以生发出笔走龙蛇,高空坠石等字势,催生出中国画的意境,把闲时打造成有趣有味,平常的日子幻化成艺术生活,创造出无可估量的精神价值,久而久之,不就成了精神“富翁”?</p> <p class="ql-block">  点画相看有了“文化”。看古文字,从篆到隶到楷到行到草,同一个字五体书写的形态不一,有些字由繁到简,省略了不少笔画,有些字书写时外形近似,不细看难以区分,有些字为了艺术效果,在结体上进行调整,左右结构变成上下结构。练字的过程,也是习字的过程,按书法史可看清一个字的演变,到今天简化字已是面目全非,切不能以今字替代古字进行书法作品创作。</p><p class="ql-block"> 日积月累练字,习字,临写作品内容,对名帖名作熟记于心,对作品的背景和藏鉴流转有所了解,无形中成了书法达人,凭添了文化底蕴,学识见解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  与古为师有了静气。临碑也好,临帖也好,都是追求古意,上溯晋唐。仿佛穿越时光,回到刀耕火种年代。耕读传家风行当时。一边生存,一边求学,书写是当时的最高等级生活,有几个家庭能支撑、几个人能安心读书,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在与众多文字打交道,在联想文字之后的时代风云,在理解书写者心境情绪的同时,完全把自己代入,忘我无我,心平气和。</p> <p class="ql-block">  追摹士人有了“风骨”。字如其人,从风骨偏好可观照性格取向。王羲之的飘逸,历代文人追摹,也是文人性格基调。而颜真卿,刚直雄浑,其书风与人品高度吻合,悲愤而书的《祭侄帖》饱含爱国报君的忠诚,被后世誉为“第二行书”。北宋苏东坡,洒脱乐观,虽仕途沉浮,暮年屡贬,生活窘困,但他随遇而安,豁达向上,诗文豪迈浪漫,美食美味推陈出新。其《寒食帖》在书法史上排名行书“第三”,艺术品的光芒里闪耀着苏东坡特有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在当下,书法的实用性褪尽,缺少了评判人的学识标准,多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消遣方式,爱好者还是小众,还得有些文化自信以及艺术素养,才能“玩”出水平,“玩”得有趣。</p><p class="ql-block"> 所以,书法可贵,一是贵在难得有雅兴,二是贵在自然有“贵气”,不同凡响。这些特质,值得揉入时光里,升腾在“道技双修”的云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