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世界精神卫生日——守护心灵健康,是你我共同的权利与能力

你是长安,我是故里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它不只属于某个人群,而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状态的一次全球性关怀。2025年的主题——“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正提示我们:心灵的健康,不是奢侈品,而是基本人权;它不仅需要专业支持,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觉察与积极行动。</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误以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其实,心理健康更像一道连续的光谱,涵盖从“ struggling ”(挣扎)到“ thriving ”(蓬勃生长)的多种状态。真正的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稳定力:能够妥善应对日常压力和情绪波动;社会连接力:有能力建立并维系有意义的社交关系;自我认知力:了解自己的情绪、优势与局限;意义追寻力:在生活中感受到目标与归属感。维护心理健康,并不是要“消灭负面情绪”,而是学会与情绪共处,持续提升心理韧性。</p> <p class="ql-block">  正如身体会感冒发烧,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有起伏。常见的心理困扰可能来源于:生理因素:如遗传、激素变化、脑内化学物质失衡等;心理因素:如长期压抑情绪、完美主义倾向、早期心理创伤等;环境因素:如高压工作、人际关系冲突、重大丧失、社会孤立等。出现心理困扰,不代表意志薄弱,更不是“矫情”,而是人之常情,需要我们正视并积极应对。</p> <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重在预防。以下方法有助于构建内在心理保护层:规律作息:尽量每天同一时间入睡与起床,帮助身心建立稳定节律;适度运动:散步、瑜伽、舞蹈等都能释放压力、提升情绪;书写情绪日志:不只记录事件,更要识别“什么想法引发了什么情绪”,增强自我觉察;正念停顿:每天几次,停下来做三次深呼吸,将注意力拉回当下;建立支持系统:与让你感到安全、被理解的人保持真实联结。</p> <p class="ql-block">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持续两周以上,请像对待持续高烧一样重视,并主动寻求专业支持:情绪持续低落、紧张、易怒或空虚;睡眠或食欲出现显著变化;对以往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出现“没人理解我”、“活着没意思”等消极念头;不愿与人接触,回避社交。求助是强者的行为——代表你愿意用实际行动改变现状。你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如12356或962525),或前往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及相关机构就诊。专业支持不仅能“治病”,更能提供陪伴、理解和有效应对困境的方法。在这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邀请你:不止于了解,更要去行动;不止关怀他人,也要温柔对待自己。从今天起,像坚持体检一样重视心理状态,像学习健身一样学习心理调适。人人享有心理健康,始于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愿每一个心声都被聆听,每一次挣扎都不孤单。</p> <p class="ql-block">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p><p class="ql-block">婴幼儿(0~3岁):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学龄前儿童(4~6岁):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学龄儿童(7~12)青少年(13~18岁):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中青年(19~55岁):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中老年(55岁以上):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p><p class="ql-block">常见心理疾病:焦虑症</p><p class="ql-block">焦虑症是精神上的疾病,焦虑症的表现具有持久性的焦虑,紧张不安和内神经紊乱脑功能失调等诸多症状,焦虑症的表现还常常会引起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上的不适感。焦虑症常发病于中青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过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压力也随之而来,导致的是焦虑症患者数量的上升,为了降低焦虑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了解焦虑症的表现是很重要的。焦虑症的表现持续在6个月以上,症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身体紧张:这个指的是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有的时候会坐立不安,来回徘回,总觉得是要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不能安心,但是自己又说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等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对未来无名的担心: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始终是不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以至于导致很疲劳。但是还是控制不住的担心焦虑,至于是为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不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习惯,这导致的是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家庭生活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常见心理疾病:抑郁症</p><p class="ql-block">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痛苦。引起抑郁症的两大原因: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非心理原因:(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可以治病,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抑郁症。服用治疗高血压、心律不齐和其它类固醇药物,如果发现有抑郁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断。(2)甲状腺问题。甲状腺不正常是引起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3)经前综合症。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抑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行为异常。(4)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抑郁症。2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心理原因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寿命、健康和疾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人们观察、烦恼、幸福、悲痛、舒畅、焦虑等,这一切维持或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情绪都与社会紧密相连。生活中凡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都会引起抑郁症的心理因素。</p><p class="ql-block">心理健康素养十条</p><p class="ql-block">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要理解和关怀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