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更孕育了中华历史文化的一座座文明丰碑,欧阳修、文天祥、王安石、汤显祖,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绚丽篇章;而景德镇的陶瓷、新干商代的青铜器、海昏侯的黄金,淬火千年,古韵悠悠,江西的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巧手,创造出一个个令世界惊艳的工艺传奇,谱写了一曲曲人类文明的精彩乐章,展现了江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为与巅峰价值。</p> 千年瓷都—景德镇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景德镇以其悠久的制瓷历史、完备的产业体系,精湛的制瓷技艺、美轮美奂的陶瓷产品享誉世界,历代名瓷精美绝伦,器行天下。</p> 北宋,景德镇青白瓷晶莹剔透,艺冠群窑;元代创烧出惊艳全球的成熟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霁蓝等陶瓷新品种,迎来了五彩缤纷的彩瓷时代。 中国陶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采用高岭土做胎,苏麻离青为原料,胎骨细腻坚致,釉色明净莹澈。器身自上而下绘有五层圈带纹饰,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是元代青花瓷中的极品。这件梅瓶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分上下两段,两段及中间的活动式仓门可拆卸,造型复杂。四周门廊上雕塑人物十八个,有舞俑、乐俑、侍女俑、侍卫俑等。仓门两旁书楷体七言对联,背面书正楷墓志。整座谷仓雕塑精微,栩栩如生,展现了一幅盛世丰年歌舞升平的历史画卷。谷仓烧造难度极大,集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高温釉、彩于一器,是迄今所见唯-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器</p> <p class="ql-block">明代,随着御器厂的建立,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蓬勃发展,霁红与霁蓝珍如宝石,斗彩与五彩争奇斗艳;清代康、雍、乾三朝,景德镇推陈出新,精品不断,秀美的青花瓷、富贵的粉彩瓷、绚丽的色釉瓷、透亮的薄胎瓷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塑瓷,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p> 建立在明清御窑厂遗址之上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设计创意源于传统柴窑的外观,采用90万块老窑砖作为建材,由八个多曲面红砖窑洞造型组成,巧妙地将建筑、景观及遗址融为一体,线条简约,极具视觉冲击力。该建筑在2017年法国戛纳举行的未来建筑颁奖典礼上,荣获“最佳文化建筑”奖。 馆内陈列近800件(套)出土于该遗址的珍贵文物,这些瓷器碎片经过精心修复,揭示了明清官窑的辉煌历史。其展品多为御窑拣选制度下被打碎的瓷器,它们是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重要标本,保存了许多被历史尘埃遮蔽的文明细节,不仅对了解古代制瓷工艺、原料和配方有关键性作用,而且这些陶瓷残缺品和修复件深刻记录,也向世人诉说着景德镇“千年瓷都”窑火不息的传奇 匠心独具的建筑风格,“千年瓷都”窑火不息的传奇,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尤其成为年轻人的心之所仪,2024年,御窑遗址公园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夜幕降临,博物馆八个窑洞灯光从镂空砖缝中透出,形成错落美丽的光影,通过冷暖色调交替,建筑的曲面轮廓与展品的纹理细节完美融合,周边的水池在夜间形成镜面效果,将拱形建筑倒映其中,搭配星空拍摄,可呈现“天地同构”的奇幻画面 宋人意象—吉州窑 <p class="ql-block">行万里路总能带给人惊喜,在吉安吉州窑遗址公园,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吉州窑及产品。吉州窑作为宋代的著名民窑,以其独创的木叶贴花、剪纸贴花及玳瑁斑釉技艺闻名,将自然意象与窑变艺术完美融合,折射出宋人含蓄典雅的生活哲学。</p> 新干大墓—江南青铜 <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的常设展厅“虎踞江南——新干大墓与青铜王国“以“一座王墓、一个方国、一支青铜文化”为主线,层层深入地展示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重器,这些青铜器反映了商代南方青铜文化的独特面貌和高度成就,改写了江南为“荒蛮之地”的认知,证明商代长江流域存在与中原媲美的高度青铜文明,江南地区并非简单模仿中原礼制,而是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体系。</p> 乳钉纹虎耳青铜大方鼎:通高97厘米,重达49公斤,整体造型高大宏伟,线条流畅。鼎耳上各伏卧着一只猛虎,鼎腹有四面兽面纹相连,鼎身乳钉突出,四足呈中空柱状,装饰有高浮雕的羊角兽面纹,是商代浑铸和分铸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伏鸟双尾青铜虎”,通长53.5厘米,重6.2千克,可谓虎之王者。虎立体圆铸,内空无底,四腿扑伏于地,其形象奇异神灵,双目圆凸,獠牙尖长,呈静伏蹲立欲纵之势。在其身上透露出了虎的威武、勇猛的神情,内中则藏匿着一种诡谲、仙逸的神气,虎的神性表现到极致。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是新干大墓出土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其造型独特,人性与神性完美融合,可能与商代南方的信仰崇拜有关,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新干大墓出土的“虎耳虎足青铜鼎”,一改鼎足或圆柱或圆锥状的常形,采用了独特的扁足,表现为稍有变形的虎。耳上双虎形象写实,与虎足呼应。如此虎装饰的青铜鼎为江西所独有,虎成为商代江西土著青铜文化的标志,表现了当地独特的虎崇拜 西汉海昏—黄金王国 <p class="ql-block">南昌海昏侯国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尤其是出土的黄金总量达480件,重约120公斤,刷新了中国汉墓考古发掘黄金器物出土数量的历史纪录,这些出土文物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展示了一幅汉武盛世奢华精致的西汉画卷。</p> 出土的“刘贺”玉印,印面阴刻“刘贺”二字,纽为高浮雕幼螭。以螭纽为印在汉代少见。螭为龙生九子之一,此印可能暗藏刘贺为皇帝子孙的寓意,<br><br> 海昏侯墓出土了包括马蹄金、麟趾金、金饼和金板等在内的金器共计480件,重约120公斤,刷新了中国汉墓考古发掘黄金器物出土数量的历史纪录,这些金器尽管藏于地下2千多年,但出土那一刻依旧金光闪闪,发出黄金特有的光芒,这些金器不仅反映了汉代诸侯王惊人的财富,也是研究汉代黄金货币制度和赏赐制度的宝贵实物资料。 刘贺墓出土了大量与饮食和生活相关的器物,多达1500余件食器和酒器,让人们得已见证西汉饮食文化的丰富,以及贵族们在饮食文化方面的风雅与精致。 “青铜雁鱼灯”设计极为精巧,整体为鸿雁回首衔鱼造型,雁颈为烟管,雁腹盛水,能有效吸收燃烧产生的烟雾,避免污染。这体现了汉代工匠卓越的科学设计思想和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p class="ql-block">这个大墓出土的“提梁卣”,经专家鉴定是西周时期的装酒器,这是海昏侯刘贺收藏的一个西周时的青铜收藏品,说明刘贺也是一个古董收藏爱好者。</p> 在刘贺墓酒库出土的“青铜蒸馏器”,设计非常精巧、科学,具备了蒸溜白酒的这种蒸煮冷凝和承露的三大功能,是中国目前出土的西汉时候最早的一件蒸馏器,使中国对蒸馏酒具的认识提前了一千年,证明了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掌握了成熟的蒸馏技术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出的“孔子漆衣镜”,上面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和生平事迹,其中孔子画像,是目前我国见到最早的孔子像,同时有1800多个文字,叙述了孔子及弟子的生平事迹,其中大量抄录了《史记》,是中国最早的《史记》实物资料。“孔子漆衣镜”制作精巧,技艺精湛,是西汉时期漆器制作的巅峰之作</p> 龙虎山—千年道教“活化石” 如果说景德镇的陶瓷、新干的青铜器、海昏侯的黄金国,江西的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巧手,创造出一个个令世界惊艳的工艺传奇,那么,江西龙虎山的道教文化却是跨越两千年,以一个家族不间断的生命力,完整保存并延续了从东汉创立、历经各朝代至今的道教传承体系,成为一个依然活跃的“活态”文化标本 龙虎山的太上清宫,始建于东汉,是历代正一道天师阐宗演法、降妖除魔的宗教场所,其遗址是中国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遗址,对研究道教历史、建筑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布局呈“八卦”形,有福地门、龙街、下马亭、棂星门、东隐院、伏魔殿等。其中棂星门为元代原物,石柱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天师道)的祖庭与发祥地。自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于此创立道教,这里一直是正一派的核心和最高象征,与全真派并列为道教两大流派。天师府为四进前宫后府式古徽派建筑群,重檐丹楹,彤壁朱扉,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特色。 <p class="ql-block">摄影:小群</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小群</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5872710</p><p class="ql-block">器材:SONY ILCE-7M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