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8日,从洪洞大槐树景区回到灵石,接着就去王家大院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晋中的灵石县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其格局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18间。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大院的入口处是一上书“王家大院”四个大字和两端分别雕刻有动物图案的影壁墙以及景区的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东门进入景区,这里是高家崖建筑群的起点。因为王家大院主要有高家崖和红门堡两大核心建筑群组成。</p> <p class="ql-block">东门的门额题有“寅宾”二字,源自《尚书·尧典》,象征日出而作的传统农耕文化,寓意恭恭敬敬的迎接日出。东门的门楼高10米,深10米,正脊雕刻“狮子滚绣球”图案,象征祥瑞。门前有一对石狮,左边的母狮脚踩小狮寓意子孙繁衍;右边公狮抱绣球象征权力与福气。该门楼结构三层,融合风水与防御功能,形成龙形马道布局,象征家族事业步步高升。</p> <p></p> <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又叫视履堡,是由王汝聪、王汝成两兄弟于嘉庆年间建造的,包含35座院落、 342间房屋,有祭祖堂、绣楼、厨院、书院、长工院、家丁院、花院等,因王汝成官至四品,王汝聪官至五品,因此这里的建筑装修精致,应该视为“官宅”。</p> <p class="ql-block">“乐善堂”是高家崖建筑群的主体院落,它在整个建筑群的东侧,由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主持修建,建筑物上悬挂有“敦厚”的牌匾,寓意家族的品德,此院落兼具社交与居住功能。</p><p class="ql-block">乐善堂的院门建在院子的东南角,前院北房挂有“乐善堂”的牌匾,是主人接待贵客的正厅,南方和东西厢房是管家、账房先生等高级仆人的居室。</p> <p class="ql-block">乐善堂前的院中置有一口大水缸,既是消防用水,也寓意以水为财。正厅之前砌筑有三面都可上下的青石台阶,称为“如意踏垛”,若从两边上,意喻“左右逢源”,从中间上则意为“平步青云”、“步步高升”。</p> <p></p> <p class="ql-block">敬业堂也位于高家崖建筑群内,它作为家族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育功能,体现了王家对子弟教育的重视,另外它也是王汝成接待贵客的地方。敬业堂有左中右三扇门,每扇门上都有挂落和帘架。屋檐下悬“敬业堂”匾额,前廊楹联“听汾思波涛天下惟心路净;望绵知崎岖世上岂蜀道才难”,巧妙地将晋中名胜汾河绵山嵌入联中,并借以说明为人处世的心计和城府。</p><p class="ql-block">可能因为北方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敬业堂院中间也有一口水缸,除了储水、还兼有防火、聚财之用意。</p> <p class="ql-block">敬业堂的窗户小景上有精雕细刻的凤戏牡丹、喜鹊登梅、琴棋书画等图画,看上去淡雅简朴又充满斯文儒雅的气息,厅正中木雕挂落“盘枝花纹”极为精美,高浮雕刚劲有力的拐子龙纹;刚柔相济、严肃淡雅的牡丹、荷花;菊花花纹匍匐其上,跳动着简朴淳厚、繁简得当的神韵。旁门挂落为二龙献寿,左侧瓶中孔雀尾翎示意翎顶辉煌,加官进爵;右侧宝瓶如意,寓意平安如意。下为宝伞、法螺、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显示出主人风雅、脱俗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凝瑞居的大厅内陈列着“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它是王家大院的“镇院三宝”之一。</p> <p></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里有着非常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他们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花鸟虫鱼、山石水舟、典故传说和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缕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的思想与汉族传统民族文化凝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各处的建筑装饰,其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都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汉族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逛完高家崖景区,我们通过石桥进入王家大院的红门堡景区。</p> <p></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始建于1739年至1793年(乾隆年间),总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院落88座,房屋776间。</p> <p></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整体呈棋盘式布局,纵向主街与横向巷弄形成“王”字形结构,兼具防御功能与风水寓意,院落布局体现家族等级秩序,现存建筑融合前堂后寝、前园后院等形态。</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的堡体墙高4米,设有垛口、角楼及马面墙。</p> <p></p> <p class="ql-block">角楼位于堡墙四周,形制为马面亭阁,耸立于堡墙之上。</p> <p></p> <p class="ql-block">马面墙则是堡墙外侧的突出结构,呈马面状,具有较强的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主要有司马院、绿梅院、丁家花园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司马院是王氏16世孙王寅德的宅院,以“加官、进禄、增福、添寿”四座主题庭院为核心,展现晋商文化中的功名文化。</p> <p class="ql-block">绿梅院为王中极的宅院,采用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布局,装饰以木雕“满床笴”和石雕“四爱图”为特色,体现清代建筑艺术的精致工艺。</p> <p></p> <p class="ql-block">顶甲花园是整个红门堡共用的花园,前区为四座连环花园,后区环境幽雅,兼具观赏与休闲功能。在此还可以俯瞰整个红门堡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还有着非常完善的地道系统,覆盖整个建筑群。这些地道不仅用于家族日常通行,还具备军事防御功能,抵御外敌入侵。</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还有一座王氏宗祠,宗祠的东侧家训墙刻有“诚信赢天下”等晋商理念,向游人们展示了家族的历史和晋商文化,体现了当时的宗族制度。</p> <p class="ql-block">在王家大院,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之美,更能感受到晋商家族的坚韧不拔和非凡智慧。王家大院不仅仅是一处民居建筑,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是一座跨越千年的晋商传奇和历史文化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不断探索。</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8日于山西灵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