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塔里木盆地,一条苍茫大河如巨龙般蜿蜒流淌,它就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这条孕育了西域文明的母亲河,承载着两千多万年的地质记忆与生态传奇,其形成过程交织着板块运动的伟力与气候变化的无常,流经区域串联起沙漠绿洲与丝路古道,重要景观沉淀着多元文化的璀璨光芒。从冰川融雪到尾闾湖沼,塔里木河用滚滚奔腾不息的水流在死亡之海上书写着生命的奇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塔里木河的诞生可追溯至新生代渐新世(约3400万年前),当时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持续碰撞导致天山、昆仑山强烈隆升,形成了封闭的塔里木盆地。大量的地质证据显示,早期的塔里木河并非单一水系,而是由发源于周围山脉的多条独立河流所组成。直到距今大约800万年前的上新世,随着盆地进一步沉降和山脉持续抬升,各河流水系在重力作用下而逐渐汇聚,最终在全新世(约1万年前)左右形成了现代塔里木河水系的基本格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科学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文系统的塑造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冰川融水主导期(第四纪冰期),昆仑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巨大冰川(最大覆盖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为河流提供了稳定水源;其次是气候变化适应期(全新世中期),约8000-5000年前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塔里木河达到历史最大流量,考古发现的胡杨年轮显示当时河流水量比现今高出3-5倍;最后是现代水系调整期(近2000年),由于受全球变冷和小冰期影响,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河流逐渐收缩并形成现今"四源一干"的总体形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现代塔里木河的水源体系由四大支流构成: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年均径流量47亿立方米)、源自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年均径流量65亿立方米)、来自昆仑山北坡的和田河(年均径流量44亿立方米),以及渭干河等小支流。这些河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肖夹克汇合后始称塔里木河,干流全长约1321公里(若以和田河源头计算总长约2179公里),流经区域面积达到102万平方公里,大体相当于9个浙江省的面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塔里木河自西向东流经五个显著不同的地理单元,构成独特的生态过渡带:一是高山峡谷段(源头至阿克苏河口):河流穿行于天山南麓的哈尔克他乌山与科克铁克山之间,形成V型深切峡谷,最大落差超过1000米。此段河道坡降陡峭(平均1/50),携带大量冰碛物,夏季融雪洪水期流量可达平日的数十倍。二是山前冲积扇(阿克苏至沙雅):进入塔里木盆地边缘后,河流在新生代沉积的细砂质冲积扇上扩散,形成放射状汊道系统。著名的"塔里木河源流区"在此展布,胡杨林密度高达每公顷2000株,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胡杨林带(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三是沙漠腹地段(沙雅至尉犁):河流切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流动沙丘带(平均高度80-150米),在移动沙丘间开辟出蜿蜒的河道。卫星影像显示,近千年主流线摆动幅度超过200公里,形成典型的"游荡型河道"。此段分布着世界罕见的"水下胡杨林"奇观,枯水期残留的河湾中保存着非常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四是绿洲农业区(库车至轮台):在库尔勒-轮台盆地形成稳定的辫状河道,滋养了新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闻名遐迩的"塔里木灌区"拥有超过200万亩耕地,采用古老的坎儿井与现代滴灌技术相结合的灌溉体系。五是尾闾变迁区(尉犁至台特玛湖):历史上塔里木河曾注入罗布泊(最大水域面积5350平方公里),20世纪后期因改道形成新的终点湖~台特玛湖(恢复水域面积50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见证了人类活动对水系的最大干预,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试验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众所周知,塔里木河以其2179公里的巨大身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铺展,沿途安放下一座座绿洲,而伴随着它开疆拓土的唯有胡杨,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朽,盛衰轮回,生生不息。据统计资料数据,我国90%的胡杨沿着塔里木河分布,成片的胡杨林在塔里木河畔傲然挺立,并绵延数百公里,沙漠从此有了生命的痕迹,为留住这片沙漠中的浩瀚,塔里木河将片片绿色任意涂抹在广袤的沙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十多年前,我曾有幸到过素有“胡杨之乡”美誉的沙雅县。这里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河中游,其境内的胡杨林以“世界最大面积原生态胡杨林”闻名遐迩。这片胡杨林总面积达198.79万亩,其中80%的胡杨每亩树冠投影大于20%,集中连片的规模与高密度在全球胡杨林中独占鳌头,2005年被授予“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称号,2008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其颁发“最大面积原生态胡杨林”证书。为保护这片珍贵的胡杨林,沙雅县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通过引洪灌溉(2016年以来累计引洪9.54亿立方米)修复退化胡杨林,使林分质量逐年提高;同时,建成沙雁洲和月亮湾等多个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了139胡杨秘境自驾公路(全长139公里,串联9个典型景观),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沙雅胡杨林是大自然赐予新疆的“绿色瑰宝”,也是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缩影。它用千年的坚守,书写着干旱区生命的奇迹,也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生态遗产,对此我充满了由衷敬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塔里木河流经的区域,即是鲜活的地理单元生态走廊,也是带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印记的长轴画卷,它的独特风景藏着荒漠与流水共生的独特韵味,不同河段、不同季节,皆有令人震撼的风光。其中上游河段,水流平缓,两岸是茂密的胡杨林与芦苇荡。每年秋季,胡杨褪去翠绿,换上金红的盛装,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河面上,河水泛着粼粼金光,与岸边的胡杨连成一片,仿佛天地间铺展开一幅巨大的金色画卷。林间不时有野骆驼、塔里木马鹿穿梭,鸟鸣声与流水声交织,充满了生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塔里木河中段,河道开始变得蜿蜒曲折,形成了众多河曲与汊流,造就了“水上迷宫”的奇景。这里的水面时而宽阔如湖涌,时而狭窄如溪流,两岸的红柳丛沿着河岸延伸,红柳开花时,一片嫣红点缀在荒漠与碧水之间。每当黄昏降临,夕阳将天空染成橙红,河面上倒映着晚霞与岸边的草木,光影变幻,美得让人沉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这一段流经的区域,有一座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库车。库车,古时称龟兹,地处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是古龟兹国核心所在地,有着三千多年文明史。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重镇,曾是西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库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龟兹文化的发祥地。龟兹乐舞更是闻名遐迩,对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发展影响深远,唐代宫廷燕乐中就有诸多龟兹乐元素。这里佛教文化昌盛,留存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等众多佛教石窟,壁画精美,艺术价值极高。如今的库车,既保留着古老的历史韵味,又充满着现代的活力,是人们探寻西域古文明、感受自然之美的绝佳之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单就知名度而言,轮台胡杨林在新疆肯定是独一无二的。该景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的塔里木河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胡杨林保护区。这里的胡杨林被誉为“第三纪活化石”,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价值而被称为“沙漠英雄树”。每年的10月初至11月中旬是观赏胡杨的最佳时期,这时的胡杨林会呈现出金黄色的壮观景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同时,轮台胡杨林景区还集塔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为一体,是观光览胜、休闲娱乐、野外探险、科普考察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景区内有126处古老胡杨林道和一条13公里长的环形铁路,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游览胡杨林,欣赏沿途的美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塔里木河的下游河段,则更显得苍凉与壮阔。由于水量的明显减少,河道时常改道,留下一片片干涸的河床上,布满了龟裂的土块,与依然有水的河段形成鲜明对比。但即便如此,下游仍有顽强的胡杨扎根在沙地上,它们有的树干粗壮,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挺立;有的则枯木横斜,姿态狰狞,却透着一股不屈的生命力。偶尔可见的一些湖泊,比如台特玛湖,在丰水期时,湖水清澈,周边长满水草,成为水鸟嘻戏与繁殖的乐园,一群群鸟儿掠过湖面的景象,为这片荒原增添了灵动之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是在塔里木河畔居住的罗布人村寨:作为沙漠中最独特的居民,古代文献中记载着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的生活,时至今日,罗布人仍保留着新疆最古老的渔猎文化以及古老方言,他们使用"卡盆"(独木舟)在塔里木河支流捕鱼的传统延续至今。寨中的"神女湖"是沙漠中罕见的淡水湖,湖畔的红柳沙包与胡杨枯木构成超现实景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塔里木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荒漠中的生命纽带,它的形成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的壮美景色则展现了极端环境下,水与生命交织出的独特魅力,并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寻、去感受。而如今的塔里木河,既是见证地球演化的地质博物馆,也是承载多元文明的生态长廊。从冰川融雪到尾闾湖沼,这条大河用奔腾不息的水流诠释着干旱区水与生命的永恒命题。当夕阳为胡杨林镀上金边,塔里木河的波光里依然闪烁着西域文明最初的曙光,提醒着人们:在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土地上,每一滴水珠都凝聚着自然与人类的共同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多年来,自己虽然有过三次到新疆自助游的经历,并在伊宁、库车、沙雅、轮台等地亲眼目睹和拍摄过塔里木河的壮观景色,但要想全景式地呈现这条源远流长且波澜壮阔的大河,实在是我所力不能及的,由此也就从过去积累的图片以及网络的资料中选取一二,将若干个片段粗线条地串联起来,弄成一个并非完整而似乎有些形状的东西,这既是我对这条大河的美好回忆,也是我向这条大河的真诚敬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本篇文字的撰写参阅了有关资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