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玩于2025年9月14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作于2025年9月29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4日早上,我从西安火车站出来后,在马路对面的餐馆吃了早饭,接着来到西安汽车站,在这里坐上了去往秦兵马俑博物馆的直通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我在书上或网上无数次的看过关于秦兵马俑的内容和介绍,它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庞大的地下军阵似乎守卫着附近的秦始皇陵,也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秦军的强悍。秦兵马俑如同磁石吸引着我,成了我本次西安之旅的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乘坐的直通车在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临潼区的秦兵马俑博物馆。汽车在停车场刚停稳,我便迫不及待的下了车。抬头往前看,一座如同巨大宫殿的入园门口矗立在眼前,门上有一块黑色牌匾,上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几个金色大字闪着暗淡的金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我才发现西安的天气好热啊!太阳就像一个挂在天上的火球往地上释放着无尽的热量。而下身穿着长裤,上半身里面穿着半袖、外面罩着防晒衣的我,在周围都是身穿裙子、短裤的游客当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感觉自己几乎要被“烤熟”了,真后悔自己事先没查看西安这两天的气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检完票之后走进了大门,顺着一条林荫小路往前走了十分钟左右,来到了第二处检票口,在这里检完第二次票后,我来到了一处外观像礼堂的拱形屋顶的建筑面前,这是兵马俑一号坑展馆,看上去又大又宽阔。“这里面能看到什么呢?”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想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秦兵马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为了避免出现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思来想去,我去请了一位讲解,跟着讲解能够学到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走进一号坑展厅后,迎面的场景令我目瞪口呆。就见观赏台下方的庞大坑道里密密麻麻的矗立着无数兵马俑,这些身材都很高大的兵俑聚集在一起,看上去如同一片丛林。面前的兵俑虽然多,却排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仿佛一支整装待发的大军,黑压压的太有压迫感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到观景台的最前面,小心扶着栏杆,仔细观察着下面,所有兵俑都身披铠甲,看上去威风凛凛,我仿佛听到了大军行进中,铠甲上的甲片相互摩擦发出的“叮当”声。这些兵俑有的一手垂着,一手半握着并悬在空中,似乎拿着长矛等兵器;有的两手都在半空悬着,只是一只手在低处,另一只手在高处,如同一手持弓,一手拉弓弦;还有的两只手举的一般高,看样子是在手握缰绳驾驭着战车……这么多的兵俑,手势和动作却几乎没有相同的,这让我有些难以置信,秦朝的工匠们该得有多少种设计方案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顺着参观通道来到了一号坑侧面的观赏台,看着下面几乎朝着同一个方向站立的兵俑,此刻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秦王,正在“检阅”着自己的精锐部队,一想到统一中国的大业即将实现,心里情不自禁的激潮澎湃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站在侧面观景台上看着下面的兵马俑,发现兵俑们的面部呈现着不惧生死的表情,眼神中透露着一股杀气还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好像指挥官一声令下,兵俑们就会奋不顾身、争先恐后的杀向前方,谁也不甘心落在后面;再看兵俑阵中的几匹陶马,大小跟真马一样,肥厚的膘紧绷着,四条健壮的蹄子做好了飞奔的准备,脑后的鬃毛随风飘逸着,所有陶马似乎下一秒就会驰骋沙场。面前排列整齐的兵马俑军阵,让我感受到了当年秦军横扫六国时攻无不克、锐不可当的气势。难怪当年大诗人李白会发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号坑的后半部分还摆放着一些兵俑,只是这些兵俑都有破损的部分。有的只是身上出现些许裂缝和小孔;而而有的却出现了很大的破洞,让兵俑看上去像是个重伤病员。讲解员指着这些兵俑,用略带沉重的语气说:“这些兵俑一部分是在土里埋葬时被土石压坏,还有一部分是在发掘过程中不慎损坏。看到兵俑身上挂着的不同颜色的小牌子了吗?(讲解员一边说一边指给我看,我点点头表示看到了)。这些小牌子是用来区分兵俑的损坏程度,有的颜色表示兵俑损坏比较轻,而有的颜色则表示兵俑受损非常严重……”此刻我看着这些破损的兵俑身上那一个个黑洞洞的窟窿,只觉得心痛和惋惜,真恨不得自己变成一个能工巧匠,把兵俑修复的完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一号坑展馆走出后,来到了三号坑展馆。与刚才看过的规模庞大的一号坑相比,三号坑就小的很多,里面只有寥寥数个兵马俑,其中几个兵马俑身姿笔直像松树似的矗立着,如同现在站岗的哨兵;还有几个兵马俑对向排列在坑道的两边,似乎威严的守护着最里面的几个兵马俑。“为什么三号坑这么小呢?为什么这里的兵俑这么少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时,讲解员为我说到:“三号坑相当于整个秦兵马俑的‘司令部’,既然是指挥部,肯定是又小又精悍,如果太大了,就会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原来如此,我这才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讲解员指着下面的兵马俑继续讲道:“从古到今,所有的作战指挥部里只有指挥官和参谋等寥寥数人,相当于全军的‘大脑’。咱们看到的三号坑也正好对应了这一点,所以三号坑的兵俑才会这么少……”讲解员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坑道最里面的几个兵俑说:“那些兵俑就是指挥这支部队的将军以及手下的谋士。”虽然距离远,但我还是能勉强看见,几个兵俑围在一起,似乎在讨论着该怎样进军、仗该如何打……我看完里面的那些兵俑,又看了看外面站岗的兵俑,“外面这些兵俑也许是保护指挥部的警卫部队喽”我暗想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离开三号坑展馆后,走进了二号坑展馆。这里的坑道规模跟一号坑差不多,只是下面的兵俑却并没有看到多少,即使看到的兵俑,也都是摆放的横七竖八甚至还有躺着的,除此之外,我还看见坑道里的好几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土。整个二号坑给我感觉太乱了,仿佛来到了尚未发掘成功的考古现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实在有些不解,于是便问讲解员为什么二号坑会这样。讲解员对我说,二号坑目前采取的是边发掘边展览的方式,那些厚厚的土层下面还埋有许多兵马俑。只是目前为了保护兵俑,所以暂时不进行发掘,等到保护技术“更上一层楼”后再逐步发掘,到时就会有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珍品展现在我们面前!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我不禁为这一措施点赞,是啊,在技术不成熟的阶段,不随意开挖、发掘,就是对文物的最好保护。同时我也充满了期待,将来如果我再来兵马俑参观时,也许真的能看到新发掘出来的且完好无损的精美兵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二号坑展馆里,虽然下面的坑道里乏善可陈,但是参观通道旁的几个玻璃展柜里却展示着几尊保存完好的兵马俑,这几个兵马俑就像是精美的艺术品,展示着秦代将士的风采同时,也展示着秦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玻璃展柜里的一尊跪射俑吸引了我。这尊兵俑呈半跪壮,右手似乎在握着什么东西,左手好像往后拉着什么似的。讲解员告诉我这个兵俑使用的武器是弩箭,它的右手是准备扣动扳机,左手在拉着弩弦。兵俑的头发丝清晰可见,似笑非笑的面容充满了对胜利的期盼,一身严丝合缝的盔甲保护着兵俑的安全,最妙的是连兵俑战袍上的褶皱都体现出来了,仿佛兵俑半跪时战袍上的褶皱就该这样似的。我一边看一边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跪射俑旁边还有一个玻璃展柜,里面是一个牵着战马的兵俑。这时讲解员的一番话使我感到惊讶,原来在秦代,骑兵是没有马镫的。因此秦代都是挑选个子高大的人去当骑兵,个子越高越容易上马和下马。我不敢想象,骑兵没有马镫,上下马该得多费劲啊;在冲锋陷阵时还得加倍小心别让自己掉下来。看来一个小小的马镫的发明,也是一项技术革新,对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玻璃展柜里摆放着一尊立射俑。这尊立射俑的动作与刚看到的跪射俑就不一样,从它的动作就可以看出它使用的是弓箭,兵俑左手挽弓,右手持箭并拉开弓弦,随时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玻璃展柜里的一尊身材魁伟、膀阔腰圆将军俑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先前看到的几个普通兵俑不同,这尊将军俑透露着久经沙场、稳健风雅的气质。将军俑左手朝下平摊着,右手搭在左手上并握着左手腕,应该是拄着类似于宝剑的兵器。而将军俑上半身还有几个花结,讲解员对我说:“这些花结属于军阶标识,衬托着将军的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军衔。花结越多,其地位越高。面前的将军俑身上一共有7个花结,它的地位和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战区总司令或军委副主席!”我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庆幸自己请了讲解员,因为有了讲解员我才知道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将军俑的前边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中级军吏俑。“如果不看讲解牌,怎样看出这尊军吏俑与刚才的将军俑谁的地位高呢?”我不解的问道,讲解员告诉我有两个方法,一是看身上的花结,花结越多,地位越高;二是看兵俑身上的像鱼鳞似的铠甲,铠甲越密集,地位越高,越稀疏,地位越低。面前这尊中级军吏俑的铠甲相较于将军俑,确实非常稀疏。我估计它的地位和职务类似于现在的团长或营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最后一个玻璃展柜里看到了秦军的战车兵,四匹健壮的战马并排在一起,后面立着三个动作不同的兵俑。我在书上看过,还是有所了解,战车上的三个士兵各有各的职责,一个负责驾驶车辆,一个拿着弩负责远程射杀,另一个则拿着长矛负责近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二号坑展馆出来后,我今天的秦兵马俑博物馆之行算是进入尾声了,只是我总感觉好像少逛了什么地方,120块钱的门票,就看了三个兵俑坑感觉意犹未尽,可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于是我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走出了景区大门,坐上了回西安市区的直通班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前几天我在浏览秦兵马俑的旅游攻略时,不禁让我遗憾不已,原来在秦兵马俑博物馆的附近还有一个丽山园,与秦兵马俑包含在一张门票里,从兵马俑博物馆出来后乘坐景区摆渡车几分钟就到,那里有铜车马在内的许多精品,与秦兵马俑相互补充。看完后我只埋怨自己,去西安之前为什么不详细做好攻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很遗憾没有看到铜车马,于是我从网上找来了铜车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该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该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回西安市区的路上,我一边整理着在兵马俑博物馆的所见所闻,一边思考着一个问题:当年那么强悍的秦军,为什么没能改变秦朝仅仅存在15年就灭亡的现实?联想到曾经学过的知识,我觉得秦朝就是太过依赖武力了。诚然,秦国凭借强大的武力取得了一个个胜仗,最终统一了中国。可是在接下来治理国家当中,秦朝却对人民实行各种暴政,残酷压榨人民,导致人民揭竿而起,最终秦朝在人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灭亡……一个国家如果不搞好内政,单凭武力,只会激化社会矛盾,只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通班车在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抵达了西安市区,我下了班车,来到了预定好的旅馆,本次西安之行的第一天落下了帷幕。欲知接下来的行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