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忻州城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称九原县、秀容县</span>。始建于东汉,唐宋时扩建,到明万历时(1596年)建东西南北四门及瓮城,形成了“四面城墙八座门”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 忻州是山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p><p class="ql-block"> 忻州地处塞北大地,理应粗犷,但在历史上用“秀容”之名近20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令人不解。</span>(公元410年北魏设立秀容郡及秀容县,到公元598年隋朝止)因此忻州古城又名“秀容古城”,如今古城里的“秀容书院”依然远近闻名。</p> <p class="ql-block"> “秀容”得名于“五胡十六国”初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超级大帅哥”、</span>匈奴首领刘渊“姿容秀美”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刘渊“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其部众因此被称为“秀容胡”,所居之地得名“秀容川”(今山西岚县一带)。后又随行政区划变迁,北魏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忻州地区设为“</span>秀容郡”,忻州古城设为“秀容县”。</p> <p class="ql-block"> 隋朝废秀容郡而取“忻口关”之意设“忻州”,忻州之称自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这“忻口关”的“忻”可是大有来历。</p><p class="ql-block"> 据说忻口是汉高祖刘邦的命名:西汉初期刘邦讨伐匈奴被困于大同白登山(白登之围),侥幸逃脱后南逃,一路担惊受怕,进了忻口关才确定脱险,大难不死、心有余悸的刘邦将此关口赐名为“忻”,不是“欣”。因古文中的“欣”是指喜形于色,而“忻”之意指心中暗喜。</p><p class="ql-block"> 一个“忻”字,绝对精妙传神。</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的小巷的冷清与美食街的热闹反差巨大。</p> <p class="ql-block"> 秀容书院为忻州首所学府。位于忻州古城西南九龙岗,清乾隆年间由知州鲁潢创建。书院依山势分上、中、下三院,上院西坡建有文昌祠及三座风景亭,其中北侧寥天阁为全城制高点,前设砖拱门“天之衢”,寓意书院学子登阁后前程通达。</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有遗山祠,是“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为元好问是忻州人,被誉为“北方文雄”。</span>遗山祠始建于元末,是为纪念金末元初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号遗山)而建,2010年重修后建筑为清建风格。</p><p class="ql-block"> 元好问所著的《雁丘词》最有名,他以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为引,通过一对大雁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赞美。其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已成为传诵后世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的护国寺。</p><p class="ql-block"> 还有泰山庙、财神庙、关帝庙等。</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的东大街是夜晚亮点,晚间,酒吧一条街灯红酒绿,歌声乐声此起彼伏,不同风格的酒吧聚集在一起,当然会更有氛围,适合年轻人玩乐。</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的“打铁花”演出也是古城游的一大亮点,每天到古城的游人买票踊跃。</p> <p class="ql-block"> 每晚上8点半准时开场,一个个与“火”相关的特技表演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打铁花表演的最后一个节目是邀请观众一起围着篝火跳“锅庄舞”,热热闹闹,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高大城墙上,灯火辉煌的城楼静静伫立。</p><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文化韵味,也充满了市井烟火的诱惑,当然还有千年不衰的美丽“秀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