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韩基柱 <p class="ql-block">纪实活动(三)</p>
<p class="ql-block">五秩五载再聚首,青春足迹印盘山——大连70届知青重返盘锦新立屯村共庆下乡55周年</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2日,秋阳和煦,金风送爽。原大连十二中赴盘锦公兴大队七队张家窝棚的70届知青们,怀揣着半个世纪的思念与深情,踏上了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今已更名为盘山县甜水镇新立屯村的土地,隆重举行下乡盘锦55周年纪念活动,共赴一场跨越岁月的青春之约。</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载光阴流转,初心未改情更浓。五十五年前,辽宁南大荒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沟渠纵横,人烟稀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拖拉机没有上棚盖,自行车没有后瓦盖,有女不嫁盐碱地”,这句当年广为流传的民谣,道尽了彼时盘锦的艰苦与荒凉。那时的这里,经济凋敝,劳动力短缺,发展举步维艰。</p>
<p class="ql-block">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群风华正茂的大连知青响应号召,背起行囊,告别故土,奔赴这片亟待开垦的热土。他们接过生产队的“接力棒”,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田间地头。如今回望,那段岁月虽艰苦卓绝,却熠熠生辉。每一滴汗水都已化作记忆的珍珠,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奋斗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重走青春路,乡音未曾改——大连知青乘绿皮火车再赴新立屯之约</p>
<p class="ql-block">9月12日清晨,一列从大连驶向山海关的绿皮火车缓缓前行,车厢内坐满了白发苍苍却眼神明亮的特殊乘客——他们正是当年奔赴盘锦新立屯的70届知青。</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前,他们正是乘坐这样的火车,穿越黑夜与风雨,在清晨抵达沟帮子站,开启了人生中最难忘的知青岁月。如今,为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旅程,他们特意选择同样的交通方式,重走青春之路。下午抵达后,知青们携带着精心准备的大连海鲜,满载着对乡亲的牵挂与感恩,乘车驶向新立屯村。</p> <p class="ql-block">一腔热忱系乡魂,五十五载不了情——记知青群主郭丽媛与新立屯的温暖羁绊</p>
<p class="ql-block">在大连知青与新立屯绵延半个多世纪的情缘中,群主郭丽媛始终是那根最坚韧的情感纽带。她不仅是当年知青中的楷模,更是今日老知青心中最温暖的“主心骨”。</p>
<p class="ql-block">这份深情,早已融入一次次重逢的细节之中。53周年纪念时,她自费为全体知青统一服装,只为让大家以整齐昂扬的姿态重返故地;今年55周年,她再度牵头组织,联络各方,协调行程,用行动诠释了何为“不负青春不负情”。她的执着与奉献,深深打动了新立屯村两委,也换来了乡亲们最热烈的欢迎与最真挚的礼遇。</p>
<p class="ql-block">接风宴设在知青记忆中“过年才去”的沟帮子饭店,桌上摆满了皮薄馅大的水馅包子、香气四溢的沟帮子熏鸡,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时光的温度与乡情的厚重。饭后,欢快的大秧歌热烈开扭,鼓点铿锵,舞步飞扬,跳出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也舞动了永不褪色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一幕,是探望扎根新立屯的知青刘秀枝。当阔别五十五年的老同学再度相拥,千言万语化作无声泪水,那泪水里,有青春的回响,有岁月的沉淀,更有此生难断的同学深情。</p>
<p class="ql-block">相聚虽短,情意绵长。临别之际,乡亲们陪同知青游览北镇名山,协助采购河蟹、熏鸡等家乡特产,将浓浓的乡情打包相送。9月15日,老知青们带着满心温暖与回忆,依依不舍地踏上归程。</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韩基柱</p>
<p class="ql-block">照片摄像提供孙桂莲</p>
<p class="ql-block">审核郭丽媛2025年9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