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程主题:不重不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阅读原文:</p><p class="ql-block">《公冶长》《学而》原文:</p><p class="ql-block">【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p><p class="ql-block">【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要点速递:</p><p class="ql-block">君子不重则不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思考:</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让自己庄严起来?</p> <p class="ql-block">纪念孔子2576年直播</p><p class="ql-block">1.最好的传承是践行。</p><p class="ql-block">2.大事=小事*时间*空间*迭代。</p><p class="ql-block">3.起心动念是我们能把握的最小的小事。</p><p class="ql-block">4.学以成人,习以成事。</p><p class="ql-block">5.1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p><p class="ql-block">6.你如何度过一天就如何度过一生。</p><p class="ql-block">7.拥有美好人生的关键,不要做一天中最重要的事,要做一生中最重要的事。</p><p class="ql-block">8.生命如此珍贵,不能浪费于不值得、无价值、无意义的事物。</p><p class="ql-block">9.我不怕对手会一万招,就怕对手把一招练了一万遍。</p><p class="ql-block">10.活着就是幸福,争分夺的利益自己,争分夺秒的利益他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体现人生的价值!</p><p class="ql-block">11.活着就是幸福,争分夺的利益自己,争分夺秒的利益他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体现人生的价值!</p><p class="ql-block">12.经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你只管向光而行,自有人逐光而行。</p> <p class="ql-block">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其中,“慎终”这两个字,分量很重。逝者已逝,亲人的离去,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要以终为始。</b></p><p class="ql-block">在盖棺定论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别人将如何评价′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有多少人会为我们真切地哭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曾经帮助过多少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们又能够从人世间带走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些问题让我们慎重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此生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立志。</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立志,即是以终为始。当我们到达人生终点的时候,我们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以终为始来设计我们的人生,策划我们的人生,主动引导自己的人生走向光明大道。当我们提升自己的心灵层面,成为一个有浩然正气的君子,家庭问题自然也就都消失了。问题不是解决的,而是消失的。所谓“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并不存在”。所以,解决家庭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些有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自讼”这个词,每当我们提起“诉讼”二字,一般都是说针对别人的过错,但是针对自己的过错,大多数人却会视而不见。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对自己提起诉讼。阳明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叫做“责人则明,责己则昏”。批评别人的时候看得很清楚,但是到了自己身上就糊涂起来。所以孔子说,没有见过能够自讼者也。</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自讼就是明心静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们轻轻地问自己一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你真的有那么好吗?”</b></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这样去自我反省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心中真的有很多不明和私欲。看到这些心灵的灰尘,就是改变的开始。“大贤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但凡一个人能够自讼,能够明心静心,能够勇于改过,他就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可以是全新的自我来面对全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庄重、不厚重,就没有威严、威信,读书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行事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与不靠谱的人、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份厚重指的是内在的品格、人格,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德行的光辉。千万不要在表面上装作自己很重要的样子,那是一种心虚的表现。一个人如果从内心庄严了,他整个气质与气场就非常厚重,自然而然就会令人生起敬意来。这就是一份人格的力量、德行的光辉。“学则不固”,指的是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够庄严,他的学习也就学得很肤浅、很表面。有的人一听就懂,很有悟性,但是真正用的时候就不会了,也不愿意下功夫。这类人就属于小聪明的人,学得快,忘得也快。因为内心里没有真正的一份敬畏和庄严,就不能把所学的内容内化于心。特别是我们今天学习圣贤之学,不是学知识,而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明心净心,去除一分私欲,则复得一分天理,这也是阳明先生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的这些话都是让我们去实践,要真正相信并实践的功夫。如果我们只是听听就算了,没有立志,也没有勤学,没有改过,更没有责善,那我们学习圣贤之学,就等于是听听而已,没有真正学到心里。“主忠信”,忠和信都是对自己的要求。忠不是忠于他人,而是忠于自己的良知,竭尽全力、恪守职责、无愧于心,自己在做人上首先要求忠于良知。信虽然是取信于人,但同样也是自己要做到诚实不欺,才能取信于人。你看,中华文化就是反求诸己的文化,无论忠还是信,下手处都是对自己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无友不如己者”,指的是要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这里的优秀指的是道德、学问、人格、人品的优秀,但不一定是地位或财富胜过自己的朋友。孔子一贯的主张就是“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地爱所有人、爱天下人,这是仁爱,但要特别亲近仁者,学习仁者,这样才能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提升自己。孔子还说过“贤贤易色”,要以贤人为贤,要靠近贤人,以贤人为学习榜样,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当然,“无友不如己者”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那我们就要发现别人胜过我们的地方。我们遇到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学习到一些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我们见了以后要马上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过失,即“见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过则勿惮改”,错了就不要怕改正,就要自讼。唯有自讼者,是一个真正的勇敢者。“君子多过,小人无过”,君子看到自己的过失,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因而坦坦荡荡,这就是“君子坦荡荡”;那么“小人长戚戚”,小人犯了过错,不敢承认,遮遮掩掩,内心里提心吊胆,所以常感恐惧啊、悲伤啊。一个人不快乐,往往是因为心胸过于狭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