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随几个朋友一起去东非看动物。同行者中有一位资深的动物科普工作者,在safari的途中我们刚好同车,在拍摄野生动物的空隙,她就给我们讲解、介绍一些野生动物有趣的习性,让我这个对野生动物不太感兴趣的人也渐渐喜欢上了它们。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去了6个国家,通过陆路、水上两种safari方式,拍到了近百种野生动物,我将按类整理,并把学到的有关野生动物知识简单归纳并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角马(牛羚)、斑马 东非的塞伦盖蒂-马赛马拉大草原有1650多万平方公里,栖息着世界上种类众多、数量庞大的野生动物群,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在这片大草原上,每年都在上演史诗般壮观的自然景观:约 150 万只角马和 30 万只斑马,还有约 50 万只羚羊等其他动物,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往返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之间,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活动。 <p class="ql-block">司机说这些角马是头天晚上从塞伦盖蒂迁徙到马赛马拉草原的</p> 问题来了,东非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来回奔波呢? <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的草原属于干湿季节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首先进入旱季,期间降水显著减少甚至中断,因缺水草原植被无法继续生长,大片草场像是被耕作过一样,失去了往日风吹草低的景象。水源也逐渐枯竭,仅存少数河流、湖泊作为动物的“生命水源”。</p> <p class="ql-block">此时塞伦盖蒂的草场情况</p> 此时塞伦盖蒂的草场情况 而其北侧的马赛马拉草原进入旱季的时间从7月份开始,比塞伦盖蒂晚一个多月。为了延续生命,数量众多的角马、斑马和羚羊等食草动物,就必须跟随雨水的丰沛程度不断地转换草场,寻找雨后丰盛的食物和水源。于是迁徙队伍从塞伦盖蒂一路北上、跨越马拉河来到马赛马拉。大迁徙就这样展开了。 <p class="ql-block">马赛马拉的草场情况</p> <p class="ql-block">此时马赛马拉还会有降雨</p> <p class="ql-block">然而,马拉河将塞伦盖蒂与马赛马拉拦腰切断,且无法绕过,是大迁徙途中的天然屏障,湍急的流水和鳄鱼的阻击,成为最艰难且最壮观的一幕,被称为天河之渡。是整个大迁徙中最震撼的标志性场景。</p> 众多角马从四面八方赶来逐渐聚集在马拉河畔,准备过河了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马赛马拉草原面积较小,无法长期提供食物,因此迁徙队伍又要向南折返,重回塞伦盖蒂。 在其他地方,或是由于草原面积不够大、或是周围地形的阻碍(如比邻塞伦盖蒂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动物保护区),再或是由于这个地方除降雨外还存有少数其它水源、使这里的动物无需进行长途且大规模迁徙。 <p class="ql-block">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动物保护区里的动物</p> <p class="ql-block">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动物保护区里的动物</p> 问题2、为什么角马(牛羚)和斑马会组成”联盟“共同迁徙? 你或许会好奇:角马(牛羚)属于牛科;斑马属于马科 —— 这两种分类学上截然不同的动物,为何总能并肩踏上凶险的迁徙之路?答案就藏在它们刻进基因里的协作智慧中。 首先是取食习性的 “黄金互补”。 斑马是天生的 “高草食客”,长而灵活的门齿像锋利的剪刀,能轻松咬断长而成熟的草类上部茎叶; 而角马偏爱 “短草套餐”,特殊的牙齿结构让它们能啃食斑马修剪后的草茬,连地下的茎秆和根部都不放过。 <p class="ql-block">迁徙路途中,斑马总会提前一步 “开路”,为身后的角马 “定制” 适口的食物,两种动物不仅能高效利用草原资源,也为后续跟随的羚羊啃食露出地表的新生嫩草提供了方便,资源一点都不浪费。</p> 最关键的,是感官优势的 “无缝配合”。 斑马拥有 “全景监控” 般的视觉和听觉,眼睛长在头部两侧,能 360 度观察周围环境,耳朵像灵活的雷达天线,能精准定位远处的声音,是群体里的 “远距离瞭望者”,能第一时间发现潜在危险; 角马则有 “气味探测器” 般的嗅觉,能感知空气中极其微弱的气味变化,哪怕是几公里外捕食者的气息,甚至在干旱季节,还能靠嗅觉找到隐藏在角落里的水源。 迁徙时,斑马负责远距离监测,角马则感知近距离威胁,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预警系统。大大提高了整个群体对危险的感知能力。 其次,面对捕食者,它们的防御行为更是 “强强联手”。 斑马遇到危险会迅速聚集,紧密的群体加上黑白条纹晃动,能干扰捕食者的视觉,让对方难以判断单个目标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而角马则会选择 “动态防御”,快速向不同方向奔跑,制造混乱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马拉河这样的 “危险地带”,面对湍急的河流与潜伏的鳄鱼,斑马和角马通过协同行动,大大提高了整个群体的生存概率。 问题3、为什么每次过马拉河都是角马打头阵? 你注意到没有,在天河之渡中,总是角马率先踏入危险河流,扛起 “开路先锋” 的重任?这背后,是生存需求与群体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生存的迫切需求。 <p class="ql-block">角马种群规模庞大,是迁徙大军中对食物需求量最大且最迫切的物种,此时,塞伦盖蒂一侧的草场已难以满足需求;而河对岸,是一望无际、未被啃食的丰美草地。这份对 “救命食物” 的渴望,让角马成为最急于渡河的物种。</p> 其次是角马独特的群体 “联动性”。 它们像被无形的线连接,个体的进退信号会快速传递给同伴,“一人动,众人随”, 且性格相对冲动,很容易在领头者带动下形成“集体冲锋” 的态势;<br><br> 不知道发现了什么,在带头角马的带领下,原本准备渡河的角马突然落慌而逃,快速向四周的丛林中跑去。 反观斑马,群体规模小、性子沉稳,更愿观察而非冒险,自然不会抢先渡河。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欢迎继续观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