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总是围绕情而展开,也围绕情而结束。人有亲情、爱情、朋友情、同学情……,生命结束之时有不舍之情、渴望再生之情……。今天我们是要到产生爱情之歌的地方去,爱情是人生最绚烂的花朵,其美妙动人为无数先贤智者文人墨客所描绘,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康定无疑是最佳之选,那我们就去康定小城,木格措、跑马山、木雅圣地、塔公草原去看一看这个神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静谧的康定城</p> <p class="ql-block"> 康定城区最出名的三个景点是情歌广场、溜溜城和水井子,它们集中体现了康定的情歌文化、历史风貌与市井生活。</p><p class="ql-block"> 情歌广场,是每晚举行锅庄舞活动,游客可参与藏族集体舞蹈,感受《康定情歌》的文化氛围。位于城区中心,是市民休闲和游客体验康定夜生活的核心场所</p><p class="ql-block"> 溜溜城,因《康定情歌》得名,融合藏、汉、回多元文化,集餐饮、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紧邻折多河,代表康定老城的历史与现代交融,是城区标志性商业街区。</p><p class="ql-block"> 水井子,老城中心的泉水景观,泉水清冽甘甜,曾是商旅休憩地,体现康定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木格措,有人认为是康定情歌发源地!作为318自驾的重要一站,“康定情歌” 这是充满爱意的圣地,一首情歌,一座城,木格措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境内,地处于贡嘎山中段,距离市区17千米,风景区面积约350平方千米,由杜鹃峡、芳草坪、七色海、药池沸泉、木格措(野人海)和红海草原六个景点组成,附近有其它多个高山湖泊和温泉,原始森林、草原和雪山景观互相交融。其中,七色海、野人海及药池沸泉颇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木格措也是电影《新康定情歌》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影《勇士》等多部影视剧的主要外景地。</p><p class="ql-block"> 2010年,木格措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康定市首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康定跑马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炉城街道,因清代至民国时期赛马会得名,藏语称"登托"(意为垫子般的山坪)。景区因《康定情歌》中"跑马溜溜的山上"歌词闻名,包含跑马场、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观,可俯瞰康定城区及远眺雪域神山。</p><p class="ql-block"> 景区配套设施完善,周边3公里内聚集情歌大酒店等10家住宿设施及12家特色餐馆,形成旅游服务集群。2020年更新开放时间为每日8:30至18:00,索道开通后上山时间缩短至15分钟。区域旅游资源联动效应显著,可与金刚寺、南无寺等宗教景点形成游览线路。</p><p class="ql-block"> 山地景观包含海拔2700米的高山草甸与原始森林,可观赏大雪山群峰及折多河峡谷。人文景观以跑马场为核心,保留藏族传统赛马活动场地,每年吸引游客体验马术文化。观景台可360度俯瞰康定城区全貌,日出时分可见贡嘎雪山"日照金山"奇观。</p> <p class="ql-block"> 木雅圣地和木格措各有特色,木雅圣地以藏族文化深度体验著称,木格措以自然景观多样性见长。</p><p class="ql-block"> 木雅圣地,位于折多山垭口,海拔3600-4400米,以雪山草原、花海牧场为特色,设有贡嘎雪山观景台,可远眺海拔7556米的贡嘎主峰,适合摄影和观景。</p><p class="ql-block"> 全国唯一以木雅文化为主题的4A级景区,包含唐蕃古道遗迹、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中心等设施,定期举办藏戏表演、赛马等活动,文化沉浸感更强。</p><p class="ql-block"> 木雅圣地提供高原滑草(海拔4100米)、土拨鼠观察等特色项目,景区内观光车配有藏族文化解说。</p><p class="ql-block">优先选木格措:若偏好湖泊森林景观、温泉疗养,或携老人儿童需控制海拔高度(木格措最高点比木雅圣地低约1000米)。</p><p class="ql-block"> 组合游览,两地相距约60公里,自驾可安排2日联游(D1木格措,D2木雅圣地)。</p> <p class="ql-block">折多山项</p> <p class="ql-block"> 康定因一首《康定情歌》而誉满天下,但围绕这首名歌上演了许多悲喜剧,涉及多名人物,首先涉及的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康定情歌》并非王洛宾原创,而是源自四川康定地区的传统民歌;王洛宾作为公认的改编者参与了整理和传播,但法院终审判决已明确其及其后人不再享有该歌曲的著作权。</p><p class="ql-block">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其词曲源于当地民间传唱,并非由单一创作者独立完成。20世纪40年代,该歌曲已通过《中国民歌选》等书籍收录,署名“康定民歌”或“江定仙编”,表明其民间属性早于王洛宾的改编活动。</p><p class="ql-block"> 王洛宾被广泛认为是《康定情歌》的重要改编者和推广者,但并非原创作者。</p><p class="ql-block"> 王洛宾在20世纪中叶对民歌进行整理和命名,使其广为流传,但历史证据显示他从未到过康定,且早期文献未提及他的改编贡献。</p><p class="ql-block"> 王洛宾后人曾基于作品登记证书和遗嘱,声称继承其著作权,并在多起诉讼中维权,但法院认为这些证据不足以证明王洛宾是原创作者。</p><p class="ql-block"> 近年法院审理并作出终审判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23年作出终审判决,认定王洛宾及其后人不再享有《康定情歌》的著作权,歌曲属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归公有领域。法院指出,王洛宾版本与早期民歌版本高度相似,且其作为“整理者”的主张缺乏充分证据;同时,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证明被推翻,因登记证书不能对抗历史事实。当前状态,该歌曲可自由使用,无需授权,但需尊重其传统来源。</p> <p class="ql-block"> 西部歌王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是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被誉为“西部歌王”和“西北民歌之父”,他一生致力于西部民歌的创作、改编与传播,留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千余首经典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音乐文化。</p><p class="ql-block"> 王洛宾名荣庭,祖籍河北涿州,生于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改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后,扎根西北近60年,将一生献给西部民歌事业。他融合民间艺术与专业训练,创作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歌曲,如《掀起你的盖头来》源自维吾尔族游戏,经改编成为婚俗代表曲。</p> <p class="ql-block"> 关于《康定情歌》的真实来历,有多种说法,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版本:</p><p class="ql-block"> 一、民间传说版</p><p class="ql-block"> 1、爱情故事说:有说法认为,《康定情歌》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康定地区的一段真实爱情故事。传说中一位勇敢的小伙子为了追求心爱的姑娘,不畏艰难险阻,最终用歌声打动了她的心扉。这个版本赋予了歌曲浪漫的爱情色彩,每当这首歌被唱响时,总能勾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2、背脚们集体创作说:据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介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康定情歌》是磨西、泸定新兴乡(古称磨、喇两地)和下河一带的背脚们集体创作的。他们在背运货物的过程中,结合家乡“溜溜”这一词语和跑马山、康定城的真实情景,你一句我一言凑合组唱而成。这个版本强调了歌曲的民间性和集体创作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二、现代考证版</p><p class="ql-block"> 现代学者和研究者对《康定情歌》的来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考证。他们认为,《康定情歌》大概有三个版本:</p><p class="ql-block"> 1、藏族姑娘朵洛说:有说法认为这首歌是唱一位绝色美人,一位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p><p class="ql-block"> 2、李依若创作说:经考据,有说法认为《康定情歌》是四川宣汉人李依若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当年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位康定籍的李姓同学恋爱。两人结伴到康定跑马山游玩时,李依若根据当地的“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女友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p><p class="ql-block"> 3、农牧民原创说:也有说法认为《康定情歌》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原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后由他人填词而流传。</p><p class="ql-block"> 三、传播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无论其起源如何,《康定情歌》都已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它在20世纪40年代逐渐流传开来,并经过多位音乐人的加工和推广,最终走向世界。1946年,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的福建学生吴文季在康定人中收集到了这首歌,并将其转交给老师伍正谦。伍正谦请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师为其配乐伴奏,并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1947年,伍正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随后,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了此歌,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从南京唱到了大西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使《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康定情歌》的真实来历可能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其起源如何,这首歌曲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民歌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康定情歌》的真实故事原型存在多种民间传说,主要包括李苏杰与达瓦的爱情故事和李依若的创作灵感,其中吴文季作为关键整理者将民歌推广至全国。</p><p class="ql-block"> 李苏杰与达瓦的传说:故事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川藏公路修建时期。解放军地质工程师李苏杰在康定解救藏族奴隶达瓦(意为“月亮”),两人相恋并约定同返苏州。但因邮递员刘二破坏信件导致误会,李苏杰被诬为右派,达瓦苦等60年终生未嫁。2005年电影《康定情歌》以此改编,但原型真实性存疑。</p><p class="ql-block"> 李依若的创作故事:宣汉县人马渡乡人李依若(1911-1959)于1930年与康定同姓李的女同学恋爱,游览跑马山时根据湘西“溜溜调”创作《跑马歌》(后称《康定情歌》)。因家庭反对分手,李依若好友及遗孀均证实其常演唱此歌。</p><p class="ql-block"> 1946年,音乐人吴文季在泸县采集到康巴军人哼唱的“溜溜调”,记录14小节原始旋律。1947年交由江定仙编配钢琴伴奏并更名,喻宜萱1948年演唱后使其风靡全球。吴文季并非原型人物,而是民歌的整理者与推广者。</p><p class="ql-block"> 吴文季(1918—1966)是福建省泉州人,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1946年,他在康定采集到《跑马溜溜的山上》(即《康定情歌》的原型),并将其带回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吴文季对民歌进行初步加工,丰富了歌词结构和旋律,使其更具艺术性。他一生采集整理两百余首民歌,是《康定情歌》从民间走向专业舞台的关键桥梁。</p> <p class="ql-block"> 唉哟哟,人的一生从情开始,又以情结束,过中复杂、缠绵、冲动、高亢、低沉……无以言表,恰似《康定情歌》的美妙旋律。让我们走近康定那方产生情歌的神奇土地,沐浴那里的阳光雨露,欣赏那里的山川河流,草原湖泊,美丽姑娘,康巴汉子,还有那动听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零落成泥</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