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0日中午,我们从代县火车站乘坐8817次列车,南下,前往太原。</p> <p class="ql-block">太原市,简称“并”,古称 晋阳,别称 并州、龙城。山西省的省会。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北端。</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太原火车站”附近的“骏怡酒店”。</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太原侍了四天三晚。游览了【晋祠】、【山西博物院】、【双塔寺】、【蒙山大佛】四个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太原五一广场上的“首义门”。</p> <p class="ql-block">“首义门”夜景。</p> <p class="ql-block">寻觅当地网红饭店。</p> <p class="ql-block">品尝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p> 一、晋祠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它是祭祀 西周 唐国的开国诸侯姬虞及母后邑姜而建的祠堂。</p><p class="ql-block">姬虞 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胞弟 ,排行老二,以国为姓,故称“唐叔虞”。所以该祠初名为“唐叔虞祠”。后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又称为“晋王祠”,</p> <p class="ql-block">【晋祠】创建年代无从稽考,最早见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span>。说明1500多年前的北魏,【晋祠】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晋祠】 是我国现存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祠庙式古园林建筑群,也是我国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类型序列最为完整的实物孤例,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仅180个);</p><p class="ql-block">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山西省仅11家)。</p> <p class="ql-block">【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它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 各式建筑100余座,各种雕塑194尊,碑碣440余通,诗文匾联219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也无法全览,我只能精中选精,优中挑优,走马观花,匆匆一瞥。</p><p class="ql-block">重点是“晋祠三宝”、“晋祠三绝”、“三大名匾”及“二大名碑”…</p> 晋祠三宝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是【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指的是“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它们位于中轴线的末端,是晋祠核心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它们分别是宋、金等不同朝代的建筑瑰宝,不仅代表了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而且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具有“孤例”般的独特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网络航拍图片)</p> <p class="ql-block">1•献殿</p><p class="ql-block">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享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四周槛堵,上置棂栅,结构轻盈通透,看上去稳如大殿、却巧似凉亭。 </p> <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建筑学家<span style="font-size:20px;">梁思成</span>赞誉献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全部所呈现象颇为灵巧豪放"。</span>是我国现存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献殿。</p> <p class="ql-block">2•魚沼飞梁</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北魏时期已有记载。</p><p class="ql-block">现存形制为宋代遗构,是 连接献殿与圣母殿的十字形桥梁。</p><p class="ql-block"> 中国现存唯一座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和原理建造的古代石桥。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最珍贵之处在于其罕见的十字桥形。它东西向平坦,南北向下斜,仿佛展翅欲飞,故称“飞梁”。这种造型在中国古代桥梁中堪称孤例。</p> <p class="ql-block">3•圣母殿</p><p class="ql-block"> 为祭祀叔虞之母邑姜的殿堂,建于北宋,前廊深两间,是现存最早带围廊的宫殿,为【晋祠】的主体建筑,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北宋时期的建筑典范,是研究宋代《营造法式》的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殿前木雕盘龙为宋制孤品。</p> 晋祠三绝 <p class="ql-block"> 1•宋塑侍女像</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43尊精美绝伦的宋代彩塑,以圣母邑姜为主像,各显风彩。尤其是33尊侍女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北宋宫廷人物写实风格,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曾赞誉其《<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我国的雕塑史上、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2•周柏</p><p class="ql-block"> 西周初年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树身向南倾斜,苍劲古朴、龙蟠虬曲,形似卧龙,又名"<span style="font-size:20px;">卧龙柏</span>"。</p><p class="ql-block">据载,在其北侧原有同年所植"凤柏"一株,两柏并列参天,"古柏齐年"为晋祠内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3•难老泉</p><p class="ql-block"> 晋水的主要源头之一,水温恒定为17℃,泉水清澈见底,是晋祠生命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来过,那时泉水已干涸,现在已恢复。</p><p class="ql-block">泉水昼夜涌流,常年不息,声响如玉。</p> 三大名匾 <p class="ql-block">1•水镜台</p><p class="ql-block">水镜台为古戏台。 清.乾隆年间翰林 杨二酉的秀丽之笔。 书法精湛,寓意深远。</p><p class="ql-block">语出《汉书》“<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span>”,寓意人世间的善恶忠奸如清水明镜般无所遁形,与戏曲教化功能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2•《对越》</p><p class="ql-block">“对越坊 ”之匾额, 明万历年间举人高应元的雄奇之笔 。</p><p class="ql-block">语出《诗经》“对越在天”,意为“报答和宣扬”圣母的功德。</p><p class="ql-block">对越坊,是通往圣母殿的必经之路,在此点明了祭祀主题。</p> <p class="ql-block">3•《难老》</p><p class="ql-block">为“ 难老泉亭”题额, 系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山西籍的傅山先生的神奇之笔 。</p><p class="ql-block">语出《诗经》<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锡难老”</span>,寓意泉水生生不息、青春永驻。</p><p class="ql-block">这三大名匾不仅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p> 两大名碑 <p class="ql-block"> 1• 《晋祠之铭并序》碑</p><p class="ql-block">此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仿王羲之书法亲筆御书的。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刻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2•唐刻.华严石经陈列馆</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6日,在【晋祠博物馆】西南角的浮屠院正式开馆。</p><p class="ql-block">晋祠藏的《华严石经》,也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石刻。由武则天作序的碑,它并非一块独立的石碑,而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多棱柱型石刻群。它是目前传世最早且最完整的《华严经石刻》遗存。</p><p class="ql-block">它是晋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它不是平板石碑,而是刻在四面、五面或六面的多棱石柱上。每卷经文分上下段刻于两根石柱,共计原应有160根,现存135条(含残石)。</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亲笔作序的碑”,是一组承载着盛唐气象、女皇意志、佛教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石经瑰宝。</p><p class="ql-block">石刻中保留了武则天时期创造的十几个新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她为自己名字造的“曌”字。这些字是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直接见证。</p> <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晋祠】不仅是一座祠堂,更是一座凝聚了千年历史的露天博物馆,是到访山西必不可错过的文化圣地。</p> 二、山西博物院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简称【晋博】,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也是了解山西这座“华夏文明摇篮”必去的文化殿堂。</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共计65.8万件/组。其中,珍贵文物 4万余件/组,包括一级文物1650 件(组)。</p><p class="ql-block">这些珍品瑰宝,将循历史脉络,聚文物精华,为我们揭示山西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地位。</p> <p class="ql-block">主馆建筑如斗似鼎,象征“丰收”与“安定”,富有山西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外方内圆,里面四层楼通透大厅,抬头仰望如同“应县木塔”的外形,设计如此巧妙!</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 7 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 5 个艺术专题构成。</p><p class="ql-block">全方位解读三晋文化所蕴涵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p> <p class="ql-block">关于“十大镇院之宝”,没有一个唯一的官方定论,网络上流传着不同的版本。</p><p class="ql-block">我是以这个版本为准,穿梭在博物院的各展厅,寻觅这“十大镇院之宝”。同时也兼顾着其他版本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文明摇篮(位于二层)</p><p class="ql-block">展示山西 实证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考古发现,揭示和彰显山西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p><p class="ql-block">分为:1.人类远祖 2.华夏直根,两个版块介绍。</p><p class="ql-block">重点展示丁村文化、陶寺遗址(最早的中国之一)。</p> <p class="ql-block">“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盘”是这里的明星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第一件镇院之宝:《庙底沟彩陶罐》</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1989年出土于山西芮城县金胜庄村。距今5800~5300年,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彩陶罐”。</p><p class="ql-block">腹部饰有几何纹和花纹,体型硕大,器形完整,纹饰绚丽,是同时期彩陶中最大的一个,展现了华夏先民的早期艺术。 </p><p class="ql-block">系新石器时代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夏商踪迹(二层)</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建立,夏王朝中心区域主要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山西境内发现了众多夏时期文化遗存,山西南部有"夏墟"之称。</p><p class="ql-block">继夏而起的商王朝,在山西已发现的诸多商文化遗存,呈现了商时期多元共融的文化面貌,反映了山西在商王朝500多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p><p class="ql-block">分为:1.大夏之墟 2.殷商重地,两个版块。</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镇院之宝:《兽形觥( gong )》</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代的神秘酒器,</p><p class="ql-block">1976年出土于晋中市灵石县旌介商墓。</p><p class="ql-block">造型别致,采用三层花纹,纹饰精细繁缛,显示出殷商铜器神秘狞厉的时代风格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第三件镇院之宝:《龙形觥 》</p><p class="ql-block">商代的罚酒器具,</p><p class="ql-block">1959年出土于石楼县桃花者村。</p><p class="ql-block"> 独特的龙舟造型,前端龙首、露齿昂翘,造型奇特,器身饰有罕见的鳄鱼纹(鼍纹),在国内青铜器中独一无二,属于商晚期“方国”文化序列。</p> <p class="ql-block">《鸮卣 (xiāo yǒu)》</p><p class="ql-block"> 商代晚期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 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 (1956年/1957年) 。</p><p class="ql-block">猫头鹰造型的三千年前青铜酒器,因外形酷似“愤怒的小鸟”而成为“网红文物”。</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晋国霸业(二层)</p><p class="ql-block">该厅是博物院内最有看点的展厅,乃是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依托出土文物,印证历史典籍,讲述晋人晋事。从西周.叔虞封唐、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到春秋晋文公称霸;从三家分晋到战国称雄。辉煌八百年的晋与三晋,对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本展厅分三个部分:1.肇基河汾</p><p class="ql-block"> 2.争霸春秋</p><p class="ql-block"> 3.三晋称雄</p> <p class="ql-block">第四件镇院之宝:《晋侯鸟尊》</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p><p class="ql-block">第一代晋侯燮父(晋国开国诸侯)的祭祀礼器,见证晋国开端宗庙礼器。</p><p class="ql-block">该宝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成为博物院的核心象征。</p> <p class="ql-block">《晋侯鸟尊》作为晋国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鸟尊盖内和腹底铸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span>铭文,证实其为晋侯祭祀祖先的礼器。</p><p class="ql-block">其设计融合凤鸟与大象元素,凤鸟回眸背负小鸟,尾部象鼻卷曲成支撑点,兼具稳定性与艺术性,体现了西周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它是【晋博】排名第一镇院之宝,西周晋文化的象征,禁止出国展览的国之重宝。</p><p class="ql-block">它是 山西博物院院徽 原型。</p> <p class="ql-block">第五件镇院之宝《铜牺立人擎盘》</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市分水岭墓地126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牺牛背立女子手擎可灵活转动的镂空盘,造型奇异,铸造工艺精湛,用途尚在考证。</p> <p class="ql-block">《晋侯夫人组玉佩》:</p><p class="ql-block">西周晋穆候次夫人陪葬所用,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绿松石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长度近2米,彰显了西周贵族极高的身份地位和精湛的玉器工艺。</p><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我国发现同期墓葬中最大的玉佩组。</p> <p class="ql-block">《晋侯苏编钟》</p><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器的瑰宝,355字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的历史,是研究西周历史与礼乐制度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民族熔炉(三层)</p><p class="ql-block">山西,地处中原腹地与塞外草原的农牧交错地带,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北魏至隋唐时期,山西就展现汉唐之间文化汇聚、民族融合的时代风貌。惊人的考古发现,透射出多元文化互动交融的光彩。</p><p class="ql-block">依托山西崛起的北朝,促成华夏各民族空前融合,促进"丝绸之路"繁荣,催生了盛唐时代。</p><p class="ql-block">本展厅分为四个部分进行了介绍:1.长城内外 2.平城时代 3.别都晋阳 4.异域来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六件镇院之宝《侯马盟书》</p><p class="ql-block">春秋晚期</p><p class="ql-block">1965-1966年出土于侯马市晋国遗址。</p><p class="ql-block">这是晋国卿大夫盟誓的约信文书,用毛笔书写在5000余件圭形的玉石片上的朱书文字,推测是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文书。 </p> <p class="ql-block">是春秋晋国卿大夫盟誓的原始档案,最早毛笔字实物之一,记载晋国盟誓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七件镇院之宝《胡傅酒樽》</p><p class="ql-block">汉代,</p><p class="ql-block">1962年出土于右玉县大川村。</p><p class="ql-block">口沿刻铭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span>”</p><p class="ql-block">通体鎏金加彩绘,器身饰有虎、骆驼等多种动物纹饰,精美华丽,西北地区多民族融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第八件镇院之宝《雁鱼铜灯》</p><p class="ql-block">汉代顶尖的环保灯具,大雁伫立,回首衔鱼,腹腔中空可以转动,即能挡风,又能调节灯光亮度,腹下盛水还能防止油烟污染空气。设计蕴含古代环保理念和智慧,烟尘可通过雁颈导入雁腹水中,净化空气。</p> <p class="ql-block">第九件镇院之宝《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p><p class="ql-block">北魏 ,1965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该墓是太和八年(484)的墓葬。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p><p class="ql-block">该“漆画”彩绘《列女传》故事,画风近顾恺之,书法兼具隶楷之美,是南北朝绘画与书法的珍稀实物,被视作珍贵的古代绘画实物。</p> <p class="ql-block">第十件镇院之宝《虞弘墓石椁》</p><p class="ql-block"> 隋代 ,1999年出土于太原市王郭村虞弘墓。</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且有准确纪年的墓葬,</p><p class="ql-block">石椁为汉白玉制成,外廓的彩绘浮雕充满浓郁中亚波斯风情,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研究北朝至隋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极珍贵史料。 </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佛风遗韵(三层)</p><p class="ql-block">依托山西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资源,此展厅陈列了从北朝至明清的佛教造像和经卷,精美绝伦。从而展示了从北朝、隋唐至明清佛教艺术逐步中国化、世俗化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宗教本虚幻,艺术却真实,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p><p class="ql-block">本展厅分为三个版块:</p><p class="ql-block">1.宋明世相</p><p class="ql-block">2.大唐气度</p><p class="ql-block">3.北朝风貌</p> <p class="ql-block">第六展厅•戏曲故乡(三层)</p><p class="ql-block">依托山西出土戏曲文物,展现战国至明清中国戏曲艺术滥觞、展示了山西作为中国戏曲发祥地之一、发展并不断成熟的过程,彰显山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本展厅有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1.戏曲先声,</p><p class="ql-block">2.搬演人生,</p><p class="ql-block">3.梆音彻响。</p> <p class="ql-block">第七展厅•天下晋商(三层)</p><p class="ql-block">展示明清时代纵横欧亚的晋商群体艰苦创业、奋斗崛起、行商天下的历程;展示晋商开辟万里茶道、创立票号、实业救国的历史贡献。解读晋商文化,弘扬晋商精神。</p><p class="ql-block">本展厅分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1.渊源,</p><p class="ql-block">2.辉煌,</p><p class="ql-block">3.承传。</p> <p class="ql-block">第四层是五个艺术专题展。</p><p class="ql-block">《翰墨丹青》、《瓷苑艺葩》、《方圆世界》、《玉韫华夏》和《土木华章》,分别汇集书画、陶瓷、货币、玉器和古建筑精品,展现独具魅力的中华古老艺术和伟大创造。</p><p class="ql-block">徜徉艺术专题此间,精彩纷呈,历史与艺术之美触目皆是,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山西博物院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宝库,是您读懂山西五千年历史的最佳窗口。</p> 三、双塔寺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门进入“双塔公园”。</p><p class="ql-block">“双塔公园”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村,是2021年围绕“双塔古寺”新建的大型综合性公园,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既能感受历史厚重又能享受园林美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公园建设“三馆(堂)、六区、六园”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门入,北门出,纵穿整个公园。</p><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已近下傍晚,匆匆而过,直奔【双塔寺】而去。</p> <p class="ql-block">古晋阳八景之《双塔凌霄》。</p><p class="ql-block">园内【双塔寺】即“永祚寺” 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太原的地标建筑,寺中双塔巍然高耸,成为“魅力龙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凌霄双塔》是目前全国现存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善、塔身最高的一组,堪称我国"双塔之最"。</p><p class="ql-block">我们重点游览了【双塔寺(永祚寺)】。</p> <p class="ql-block">【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占地面积130余亩,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p><p class="ql-block">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双塔”、“无梁殿”、“古牡丹”、“墨宝”,这四个珍贵的文化遗存,是四大看点,赋予了这座数百年古刹神奇的魅力,使其成为了一座集人文情结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太原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永祚寺】依山构筑,坐南朝北,由“寺院”、“塔院”和“碑廊院”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寺院” 主要建筑有山门、前院东西厢房、二门、三门和后院的大雄殿、禅堂、方丈室等。</p><p class="ql-block">看点一: </p><p class="ql-block">“大雄殿” 该建筑不用一木,不用梁架,全为砖砌,形似于木而工精于木,故又称“无梁殿”。为研究明代无梁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看点二:</p><p class="ql-block">大雄殿前东侧尚有古牡丹﹣-"紫霞仙",是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明代牡丹和最古老的寺院牡丹,可谓"太原百草群芳之首"。</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塔院”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碑廊院”为“宝贤堂”。是一处书法艺术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看点三:这里珍藏了明清两代重要的石刻法帖, 明代.弘治年间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和 清代.康熙年间的《古宝贤堂法帖》 ,非常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第四大看点就是“双塔”。</p><p class="ql-block">我们着重游览了它们。</p> <p class="ql-block">位于西北的是“宣文塔”,该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晋穆王朱敏淳特邀护国禅师、五台山高僧妙峰法师扩建而成(佛教)。</p><p class="ql-block">塔高54.78米,13层,平面八角形,塔刹为铜铁制宝瓶顶,为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宣文塔塔身轮廓呈流线形,七层以上有明显收分,同时有琉璃剪边做装饰,雄伟壮丽。</p> <p class="ql-block">塔底层开辟塔门,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p> <p class="ql-block">我循着砖梯,手脚并用,登上了最高点——第十三层。</p><p class="ql-block">因为光线很暗,拍得不是太清楚。</p> <p class="ql-block">位置偏东南的是“文峰塔”,它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是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为补辅太原"文运"不足而建造的风水塔(道教)。</p><p class="ql-block">塔高54.76米,13层,平面八角形,为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p><p class="ql-block">文峰塔塔身轮廓呈直线形,没有明显收分,塔身用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工艺精湛,古朴素雅。</p><p class="ql-block">该塔是锁门,不让攀登的。</p> <p class="ql-block">两塔之间的“过殿”里有一个中国明代古鐘巡礼展——《法界梵音》。</p> <p class="ql-block">夕阳余辉下的“双塔”。</p> <p class="ql-block">“双塔公园”的北门。</p> 四、蒙山大佛 <p class="ql-block">以摩崖石刻巨作——【蒙山大佛】为主体的“蒙山圣境景区”位于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主峰海拔1325米,年平均温度9度。</p><p class="ql-block">这里气候凉爽,峰峦秀美,绿树成萌,泉水淙淙,空气清爽,幽雅绝俗,为天然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不仅有大佛本体,还有连理塔、铁佛殿、开化寺遗址、御驾桥等众多历史遗迹,可以一览从北齐到宋元时期的佛教文化层。</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后,我们沿着山路,循着潺潺水声,向西北方向,缓缓上行,前往北峰。</p> <p class="ql-block">浮雕——《凿佛盛景》</p><p class="ql-block">据《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夜燃油万盏,光照宫内"。为再现这一盛景。</p><p class="ql-block">2009年春夏之际,在道路左侧的山体斜坡上,设计开凿了1000平米的石刻浮雕,整个浮雕构图精巧,气势磅礴,惟妙惟肖,重现了北齐开凿大佛时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御驾桥》</p><p class="ql-block">历代皇帝来此朝拜【蒙山大佛】的必经之路,因此御驾桥也称"龙桥"。</p><p class="ql-block">御驾桥桥面和桥栏于2007年进行修缮,桥拱是原物,由150块长石拼接而成,桥拱中间依稀可见磨去棱角且历经沧桑的装饰物饕餮。</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 位于御驾桥与寺底村之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寺庙于2007年根据原貌修复。</p> <p class="ql-block">大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殿内菩萨高两米,布纹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知青排窑》是20世纪70年代新建的窑洞,是农业学大寨的典型缩影,也是知青上山下乡的见证。</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知青们来到这片土地上,在大队队长的领导下,与村民们一道,移山开石,修建了一排排有着时代特色的大寨式窑洞,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人居环境,体现了一种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在此处,向北望去,已看到位于蒙山北峰之阳的【蒙山大佛】。</p><p class="ql-block">公元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凿大岩为大佛,历24年始成。</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原名大岩寺.誉为“并州第一古刹”,属皇家寺院,历代大德高僧曾在此弘法修行,是世界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p><p class="ql-block">文宣帝高洋为了方便远瞻“大佛”,在大佛南二里远处修筑寺院,并赐额"开化"。</p><p class="ql-block">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年),建起了庇盖大佛的佛阁,改称"净明"寺。</p><p class="ql-block">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p> <p class="ql-block">《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内供奉释迦牟尼铁铸佛像而得名。后寺庙损毁.铁佛于1985年被移至太原双塔寺保存。2009年铁佛殿修复,千年铁佛重回故地。</p> <p class="ql-block">铁佛殿内正中高坐的是佛像为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吨,中空分段浇铸而成。历经千年,保存仍然十分完整,这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弥足珍贵。同时,铁制铁佛也显示了当时铸造技术、工艺水平之高,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连理塔》,邑志称为"释迦牟尼如来舍利塔"。两塔南北并立,东向,南塔额"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额"定光佛舍利塔",两塔形制相同,下连基座,俗称"连理塔"。</p> <p class="ql-block">塔平面成方形,总高度均为8米多,塔顶层层内收,塔刹成八角形亭台式,顶部装饰已塌落。此塔近观隽雅秀丽、远眺犹如两朵未开的花蕾,这种建筑形制为唐到宋的过渡形式,国内十分罕见,为我国建筑史上极有价值的范例,也是太原市现存仅有的"双花塔"实例。</p> <p class="ql-block">《蒙山塔林》是开化寺历代高僧大德的墓塔群。现存各朝代高僧墓塔基座300余座,完整修复的有20多座。</p> <p class="ql-block">部分塔铭碑文清晰可见,作为见证开化寺历史弥足珍贵的存世文献,佐证了史志中关于蒙山大佛及开化寺的历史记载,其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可估量。</p> <p class="ql-block">滴水岩</p> <p class="ql-block">凈池</p> <p class="ql-block">从“如意门”,登阶而上,可达“大佛广场”。</p> <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依山镌刻,结跏趺定而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身体颇显雄壮,有着鲜明的北朝风格。</p><p class="ql-block">整座大佛高大巍峨,气势磅礴,正所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p><p class="ql-block">当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瞻礼大佛时,顶礼膜拜,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根据唐朝记载像高"二百尺"约合现在63米,早于乐山大佛162年。</p><p class="ql-block">就凿成的确切年代而言,这尊凿于6世纪的晋阳蒙山大佛,就目前所知是世界上开凿年代最早、凿成年代最长、体量最大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它不仅是世界第二大佛,更是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