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日下午游——罗丹艺术中心

徐文华

<p class="ql-block">罗丹艺术中心展出106件罗丹原作,包括《思想者》《青铜时代》《夏娃》《巴尔扎克》《加莱义民》等6件法国罗丹博物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8日下午,从浦东美术馆出来,在天桥用过午餐,乘坐二号线换乘十三号线,世博大道下,走到出口处才发现外面正在下大雨哦!唉!昨天带了伞☂☂☂不下雨,今天没带☂☂☂下起瓢泼大雨了。咋办呢?地铁乘回去吧!被雨淋了不是开玩笑滴!犹豫不决时,一位年轻人看了手机天气预报,说是雷阵雨,没事没事!静心等了几分钟,雨停了,跟着人流一起往罗丹艺术中心走去估计都是浦东美术馆看了奥赛博物馆的画展,再去罗丹艺术中心免费看罗丹雕塑真迹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丹开辟了现代雕塑的新的发展方向,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p><p class="ql-block">罗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拉丁区一个普通雇员家庭。1854年,他进入波提特设计学校学习,与雕刻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罗丹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2],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p> <p class="ql-block">世界的罗丹,罗丹属于世界!</p> <p class="ql-block">《吻》,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罗丹艺术中心的镇馆之宝,买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件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纳入大理石整体之中,避免了脚的繁琐而加强了坐像的整体感。以极为古典的写实手法雕刻而成。他们起伏,细腻,优雅的肌体和姿态,引起了极为生动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正凭借这些光影在闪烁。</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望着这生动眩目的杰作时,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激动,即生命之本源的感动。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弦的。</p> <p class="ql-block">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塑巴尔扎克,鲁迅公园就有,《巴尔扎克》:这件作品是对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大胆致敬,刻画出他在夜晚奋笔疾书后的清晨时刻。然而,这也是一件争议之作,罗丹声称这是他终身审美的高度,并坚持不出售。</p> <p class="ql-block">《巴尔扎克像》是奥古斯特·罗丹于1891年至1898年创作的青铜雕像,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该作品受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为纪念作家巴尔扎克而作,耗时七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罗丹通过研究文献、肖像画及实地考察,选择以巴尔扎克夜间身披睡袍、昂首沉思的瞬间为造型,强调精神气质而非外貌细节。雕像最初包含细致雕刻的双手,后因局部过于突出破坏整体效果而被去除,最终以宽大睡袍包裹身躯,通过衣褶线条强化头部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作品在1898年沙龙展出时因突破传统写实风格引发争议,被讽刺为“麻袋里的癞蛤蟆”并遭委托方拒收。罗丹致死都拒绝出售该作品或将其铸成青铜雕像,直到1939年铜像在巴黎正式落成,现作为罗丹美术馆核心馆藏展示。</p> <p class="ql-block">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p> <p class="ql-block">在罗丹10岁时,巴尔扎克就已去世。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阅读、考察和研究,前后作了四十多件形象习作,着意刻画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征。雕刻家认为,创造形似的巴尔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代表作,通过极具张力的造型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人类对命运的沉思与抗争,成为现代雕塑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通过蜷缩的体态、紧绷的肌肉与托颌的右手构成三角形构图,既呈现沉思的静态感,又通过脚趾抠地、背部隆起等细节暗示内在张力。‌‌</p> <p class="ql-block">精准的人体解剖结构展现了劳动者健硕的体魄,肌肉线条的夸张处理则强化了精神痛苦的视觉表达。‌‌</p><p class="ql-block">表面保留粗犷的雕刻痕迹,突破传统雕塑的光滑质感,增强原始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低垂的头颅、深陷的眼窝与紧锁的眉头,将但丁《神曲》中的文学意象转化为对人类苦难的具象化凝视。‌‌</p> <p class="ql-block">《加莱义民》日是罗丹在</p><p class="ql-block">1886年,完成的一件震撼人心的作品——《加莱义民》。这是一件组雕,六个人物各自展现出不同的性格,面对死亡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p><p class="ql-block">德·圣彼埃尔:站在这群义民中间的德·圣彼埃尔是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低着头,须发长长,坚定的步伐和深锁的眉头让人心生敬畏。他第一个挺身而出,鼓舞了其他人。</p> <p class="ql-block">《加莱义民》不仅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而且罗丹没有把这些英雄神化,而是塑成了和我们一样有勇敢与怯懦、无畏和留恋彷徨的人。罗丹坚持不把这组雕像放在基座上,为的是能让人们深入其间,真切地感受义民赴难时真实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加莱义民》‌。</p><p class="ql-block">群雕作品,刻画六位市民为拯救城市自愿赴死的场景,人物动态各异,情感悲壮。突破传统纪念碑形式,强调集体牺牲精神,现藏于法国加莱市。‌‌</p> <p class="ql-block">这位解说员讲的很好!必须点赞!他就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依据模型很详细很生动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娓娓道来,让我们外行也能够听明白,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罗丹《夏娃》雕塑:现代雕塑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不仅是其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现代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夏娃的雕塑展现了罗丹卓越的叙事才华:她紧紧抓住自己,仿佛在保护自己脆弱的身体,每一块肌肉和肌腱都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罗丹曾说:“我的人物的真实性,不是肤浅的,而是从内到外绽放,就像生命本身一样……”他并不拘泥于解剖的准确性,更倾向于表达生命的力量。他将这种力量通过青铜雕塑的表面展现出来,将其简化、凹凸或夸张。</p> <p class="ql-block">罗丹90%的青铜作品都是在他去世后制作的,而Helene Bailly Gallery所收藏的《夏娃》是在罗丹生前浇铸的,因此显得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罗丹成名作,塑造匀称青年男性,重心左移,右足微踮,表现人类觉醒的蒙昧状态。以写实手法和科学解剖著称,现藏于巴黎卢森堡国立博物馆,曾作为法国“国宝”展出。‌‌4‌‌</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这是罗丹脱离老师工作坊后的个人代表作品,过于逼真而备受争议,被指控为真人翻模而非纯粹雕塑。</p> <p class="ql-block">和《戴头盔的智慧女神》合影留念,祈求智慧!</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被誉为继米开朗基罗后最伟大的雕塑家,他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的不朽名作《地狱之门》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但丁的《神曲》,虽然他忽略了但丁诗歌中的三分之二,只着重表现最黑暗的部分——地狱。</p> <p class="ql-block">《地狱之门》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走出罗丹艺术中心不远处是一片🌻🌻🌻地,留影纪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