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甘南游的广告铺天盖地的,身边不断有人出行去甘南,即使有高海拔,下定决心不上高原的王立青也动心了。于是我们通过小红书联系了兰州当地甘南品质游客服,舍去了色达这种路途太远的景点,制定了兰州——甘加秘境——拉卜楞寺——郎木寺——阿万仓——娘玛寺——莲宝叶则——各莫寺——黄河第一湾——若尔盖草原和花湖——扎尕那——米拉日巴佛阁——黄洮交汇——刘家峡——兰州这样一个6晚7天的小团行程。</p> 网络上的图片,图中文字有误,见谅! <p class="ql-block">8月25日从北京乘火车出发,有铁道兵经历的人对铁路铁轨有着深厚的情谊。26日早到达兰州。</p> <p class="ql-block">旅游地接公司接站师傅准时接送我们到住宿的宾馆“河湾丽景酒店”,办理完入住手续,等候签订合同并交付旅行费用余款。酒店里都是去甘南旅游的中老年游客,旅行社的合同专员抱着成摞的定制合同,从上午一直签到晚上,甘南旅游的宣传力度真的很强啊!</p> <div>8月27日早晨,我们车的司机兼导游考虑有一对上海来的旅客是昨晚12点钟才到达酒店,这位80后小帅哥白宗盛师傅很贴心地没有赶大早,8点钟车来接上我们6位团员出发,开始了甘南旅游之路。当然,我们也真赶上兰州城里的堵车光景。<br></div> 驶出城区,小白把车子开的飞快。第一站 游览甘加秘境。<br>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镇,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其拥有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峡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种地质资源,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br>迎接我们的是海拔3397米的诺日郎卡观景台,这里无需门票,风景天成。司机小白不带我们游览,所有的景点都将是我们自己游走。 极目望去,高山连绵,绿草连天,黑色的土地上夏季的小花依然屹立风中,远处的村寨如世外桃源。在蒙蒙细雨里,宽广无边的高山草原令人心驰神往。久居都市的人们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来看恒久不变的山川,来听寂静山顶上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周围没有别的游客,我们得以独享这份美景! 继续前行,来到甘加秘境游客中心,这里是秘境景点入口,需要购票,并乘坐景区摆渡车进入。 乘坐景区车穿过八角古城。<br>八角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余年前,汉昭帝时设立的白石县即如今的八角古城。汉唐时代,甘加地区是汉藏经济交流要塞和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关键驿站。现如今古城规模保持完好,里面有居民居住,并有营业的店铺,说是有客栈可以夜宿,有兴趣的人真的可以来此住住。 摆渡车穿过古老的土夯制的城门。<div>八角城是历代中央政府与土谷浑、吐蕃、西夏等王朝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残垣断壁的古老城墙,静静地看着2000年来的过往人群,现代人是否能透过这土城墙,想起为争夺此地逝去的生命和兵火纷争的历史。</div> 来到城后小山下,一座300多米高的观景台立在眼前。走上观景台才能看到八角古城的全景,但这里已是海拔3800米....背着相机的王立青,还是硬着头皮往上走。<div>高原反应开始显现,大口的呼吸,仍感觉喘不上气,只能走走停停。同行的杨卫国和同车的旅友早走的没影了!为这次出游,王早早在家就开始服用“红景天”,走到中途还含服了几粒“速效救心丸”。边走边回头看,嗨.....古城还是看不全!只能继续往上走.....喘着....走着...</div> 走了多久也不知道,最终还是走上了观景台的最高处!看....八角古城全貌!城廓形成八个城角,城墙间距均在弓弩有效射程内,实现无死角防守,易守难攻。 美景果然没有辜负王立青的辛苦啊!看着眼前的美景,赶紧喘平了呼吸,面对如此风光,高原反应减轻了很多,开始尽情地按动相机快门。留在观景台上的杨卫国看到别人都已下去了,就开始不停的催促着..... 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能离开呢!拍了很多,受篇幅限制,分享精选。 依依不舍地走下观景台,甘加秘境摆渡车送我们到——白石崖溶洞遗址。它是青藏高原上目前已知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考古遗址,对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人类历史、人类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溶洞遗址要走进去很长的路,我们只在沟口看了一下风景,打卡留影。 这沟口有很多土拨鼠,过往游客们不断的投喂,据说它们现在就只吃雪饼了!从它们肥硕的身躯就可以知道,它们过的有多滋润!欣赏土拨鼠“表演”算是白石崖沟口的特有节目。 白石崖沟口的溪水,是夏河的上游,夏河最终汇入黄河。 溪水边有座水动力的转经筒,很有意思。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告别甘加秘境,驱车赶往拉卜楞寺。<br>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是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占地总面积 86.6 万平方米。 拉卜楞寺是1709 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修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寺院成为藏传佛教综合性学府,以及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div>看到围墙外的转经筒,同行者都赶紧上来转!有人提醒这么转着走有3公里,于是赶紧找入院大门。</div> 谁知时间已到18时,寺院停止参观了。心里不免抱怨司兼导小白怎么不提醒我们呢,今天的重点应该是这里呀!(也怪大家在甘加秘境玩儿的时间有些长了,主要是王立青登观光台用时太多!) 很遗憾就只能看看外面了。同行旅友开解道:进去也看不懂,又不能拍照。呵呵,对于不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到此也真就是为“打卡”! 没有导游讲解,大家不知道哪儿是哪儿,举着相机、手机隔着围墙对着露出来的屋顶一通乱拍😂。 回来网上查到:拉卜楞寺主要殿宇90多座,有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坛、法苑、印经院、佛塔众多,房间不下万间,形成了一片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div>就是做了功课,用一整天的时间也转不过来呀......我们释然了!</div> 寺里的六大学院包括: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续部上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各学院均为院落式布局,建筑形制基本相同,经堂是主体建筑。其中,闻思学院是拉卜楞寺中最大的学院,设有五大学程,学完全部课程至少要十五年。这里的每一道飞檐、每一扇窗户,对崇拜者来说都是那么圣洁,那么值得向往! 这个地方看懂了。正月里拉卜楞寺有历时十五天的祈祷法会,正月十三举行“亮佛”,众僧人要将数十丈长的巨大绣制佛像,抬着走过这条河,展挂在这晒佛台上。那时僧众高诵沐浴经,群众肃然,场面一定极为盛大。 同行的人还在围着寺院围墙转悠,王立青看到对面小山上有步道台阶,于是自己走过公路,慢慢的往上走。又登高了.... 对有高原反应的人来说实在不友好!<div>主要是想对得起这趟长途跋涉,放弃这么好的观景点实在是太可惜了。果然,景色不负有心人啊!凑巧遇见几位陕西来的游客从身边走过,赶紧请人家帮助给自己留个拉卜楞寺的全景!<br></div> <div>27日晚上住在夏河县。此行旅行社只安排早餐,午餐晚餐都是在当地找餐厅自行解决。司机小白带我们来吃藏餐。<br></div> 这家门脸不大的藏餐厅,走进去却非常漂亮! <p class="ql-block">藏式的装饰,木作精细,织品重工且绚丽,满屋透着不惜工本的用力!拍照,拍照!6个人点了几样藏式餐品,有火锅、烤肉、青稞做的小点心,口味不错。只是我俩没拍下来。</p> <div>当天夜里开始下雨,第二天28日,雨还在下个不停。司机小白将原定的行程做了适当的调整,不去阿万仓湿地,改去路途较近的桑科湿地。<br></div><div>28日的第一站——桑科湿地⬇️</div> 湿地内水草丰美,夏季野花遍地,秋季则金黄一片,景色如画。这里的水域清澈,河流蜿蜒,与周边的草原、山脉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湿地风光,清晨薄雾未散时宛如仙境。 丰富的水域和沼泽地,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是黑颈鹤、赤麻鸭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也是众多候鸟的停歇补给站。<br> <div>来到桑科草原,这里有为游客提供的穿藏服、骑马等体验项目。<br></div> 穿上藏服留个影 骑上马溜达溜达。细雨里,穿上厚厚的藏袍,玩儿的还是挺开心的。 <div>离开桑科草原赶去郎木寺。<br></div>路上雨下个不停。 <p class="ql-block">雨天本就走的慢,途中还遇牦牛群挡道,没办法这里是人家的地盘,急不得!</p> 雪越下越大了。 小白的司机同行发来当天在莲宝叶则景区拍的视频,看到那边雪下的不小.....真担心明天莲宝叶则景区是否能开放? <div>赶到郎木寺吃午餐。郎木寺既是一个地名,也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名称。它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的甘肃省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街上堵满了旅游车辆,招来警察疏导通行。<br></div> 郎木寺的格尔底寺(四川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由第一世格尔底活佛创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四川格鲁派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 这里供奉着第五世格尔底仁波切真身舍利,为安多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是寺内最受尊崇的圣物。当然普通游客是看不到的这等圣物滴。 寺外山上森林覆盖着雪花。 离开四川寺,车辆驶过郎木寺的赛赤寺(甘肃寺)。 <div>车辆继续前行,天还在下雨。<br></div><div>司机小白就近去了千湾湿地,对于我们来说,去哪里只能悉听尊便,但愿风景不错。</div> 果然风景不错,水草丰美,牛羊肥壮。 阿坝境内的漫泽塘湿地大门。 漫泽塘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587公顷,内有林地、草原、湿地、河流,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湿地生态功能区。 离开漫泽塘湿地,车子赶往今日住宿地——阿坝县。<div>车窗外的天空云层越来越薄,斜阳照在牦牛身上,慵懒而美好!<div>明天上莲宝叶则,应该不会有天气障碍了!</div></div> <div>29日清晨,在阿坝县的酒店看到雨后明丽的晨景,好天气来了!<br></div> 宾馆的藏式早餐。 <div>29日第一站是各莫寺。各莫寺又称“慧园寺”,是四川省阿坝州藏传佛教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br></div> 各莫寺创建于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创建。“文革”时期被毁,后经恢复重建。各莫寺主要建筑有菩提大宝塔、转经廊、转经殿、大经堂、法喜苑。以宏大的寺庙建筑、大佛塔、和神秘的藏秘修炼而著称。 2002年,各莫寺将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融入到寺庙僧侣学习中,以进修班形式集体学习显宗的五部大论。寺内每年举行“莫郎节”等宗教活动,藏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举行,期间有诵经祈祷、展佛、跳神等仪式。 <div><br><div>法喜苑主体为高80余米的弥勒殿,由五佛殿、两居士楼、一大经堂连体而成。2017年,法喜苑建筑荣获“最大连体佛殿建筑”与“室内最高弥勒佛坐像”中国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项。<br></div></div> 大殿外立有8根金丝楠木立柱,十分罕见。 看看,这立柱有多粗! 大殿门边墙上绘有精美的唐卡。 寺院里到处金光闪闪,亮瞎游人的眼。 进入大殿看看。<div>走进大殿,37米高的密勒佛坐像端坐主殿中心,黄铜铸造并鎏金,是信徒朝拜的核心场所。四周还供奉由千余尊度母像及其他佛像。</div> 走到二层,有电梯直上8层,内有各莫寺文物陈列展。<div>从楼上可远眺各莫寺其他建筑。</div> 各莫寺院墙外,正在进行什么法事? <div>离开各莫寺,汽车一路前行,高原草地像画卷铺向天际,海拔逐渐升高。今天要去甘南游的重点——莲宝叶则。<br></div> 莲宝叶则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处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汇处。总面积约800余平方公里,境内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141米。考验王立青身体的时刻又来了。 莲宝叶则境内以奇峰异石、冰川遗迹、雪山湖泊为主。有大大小小湖泊360多个,多以串珠状分布。主要景点有措拉玛、罗云措、章木措、扎尕尔措等,其中措拉玛是阿坝县莲宝叶则风景区面积最大的湖泊。<div>⬇️下图就是扎尕尔措,扎尕尔措是四湖中海拔最高的湖泊。</div> 旅行车继续向上行驶,到达海拔4424米的盘羊坪,这里四周陡峭山峰环抱,我们的旅行车进入停车点不能往上走了。 莲宝叶则的山体简化说是由第四纪冰川融化侵蚀而成,大陆板块的挤压、抬升,形成角峰、刃脊、冰斗、U形谷等冰蚀地貌,还有冰川堆积地貌,最终成就了莲宝叶则的地貌。<div>在海拔4424米的山坡,慢慢走走看看,好像身体还可以承受。</div> <div>看着眼前陡峭山锋,心想:山顶若积雪覆盖,那会给人神秘圣洁之感,不似现在灰白兀立张牙舞爪,是地球温度变暖导致的吗?面对这巍峨的群山,人类自身渺小而卑微,自然的力量巨大而神圣!</div> 这个大石头上刻有海拔高程,赶紧排队打卡以此为证😁 上图身后绿色建筑就是这里的咖啡馆⬆️。杨卫国与同车的旅友乘坐摆渡车要继续上到海拔4520米的观景台,王立青自知之明,留下来坐在咖啡馆里观景等待他们。 喝着热牛奶,还能欣赏到如此壮美的风光,不枉此行啊! 莲宝叶则周边山里聚集着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大寺,如格尔登寺、郎依寺等,各寺庙建筑宏伟,内部收藏有众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杨卫国到达海拔4520米的观景台,这里也是莲宝叶则游客能到达的最高处。 游客在观景台的最佳拍摄点有序排队打卡👍 莲宝叶则是藏区十大神山之一,是藏族同胞顶礼膜拜的神山圣地,有着很多神话传说。这险峻狰狞的景观,是大自然粗犷神力造就的,怎样的理解都不为过! <div>离开神奇的莲宝叶则,前往29日的第三站——九曲黄河第一湾。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br></div> 在黄河的北岸山巅上设有观景台,接近海拔4000米,景区修建了云上电梯(观光扶梯),方便游客登顶俯瞰黄河“S”形全景。此外,还有观景栈道,游客也可选择徒步登顶,欣赏沿途风景。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东下,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受西倾山阻挡突然拐弯,后在若尔盖县因北秦岭、龙门山和大雪山三大构造带的挤压,黄河在与白河汇合处调转方向,形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U”形大回旋,即“九曲黄河第一湾”。 工作时曾有机会走黄河源,20多年后来看黄河第一湾,天地常在,山水未变,人已半生过去! 山不动 水动,水不动 云在动!黄河第一湾延时拍摄视频⬇️ 拍照这件事 女人还是很拼的!当天从海拔4500米高原下来,同车的2位女士还能在观景台上迎风站立3个多小时等拍日落,同行的男士们早躲到房间里聊天去了🫢。 因为时节变化,黄河第一湾的落日没落在弯道正中,但也足够壮美。每一天的日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它不可复制的独有的美丽! 日落大河,光影绚烂,黄河第一湾日落延时⬇️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唐克镇,今晚大家吃木桶鱼。</p><p class="ql-block">常跑这条线路的司机小白帅哥,每天晚上都推荐给我们当地的特色餐厅,我们也尽可能的多品尝一些特色美味。AA制的方式让大家吃的愉快,吃的还不贵😆!</p> <div>30日一早,出发去第一站——诺尔盖草原。<br></div><div>这里矗立的牌子和山上的黄河流经简图,招揽着过往的车辆和游客。</div> 地处四川、甘肃和青海三省的交接处的若尔盖草原,90多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个地方,约有一万多名红军将士长眠于草地。当时巴西会议使得共产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包座战役打通了胜利北上的道路,这段历史在长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br> <div>这里海拔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四周群山环抱,成为高原上的盆地。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也是黄河上游源头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区。草原动植物种类繁多,栖息着黑颈鹤、白天鹅等候鸟和野生动物,还盛产麝香、虫草等名贵草药。</div> <div>离开若尔盖草原,赶到30日的第二站——若尔盖花湖。<br></div> 花湖景区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若尔盖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是保存较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海拔3468米,属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有“中国最美的湿地”的美誉。<br> <div>走到这里,多天来厚厚的云层渐渐散去,在蓝天的映衬下,花期过后的黄绿草甸如此丰满厚实,若不是沼泽地,很想躺下,享受这份天地中只有自己的宽广和辽阔。雪山、绿草、白云、碧水,晴空下的花湖奉献出油画般的浓烈色彩,值得来看看!</div> 花湖之眼是花湖的地标性景观,为心形湖湾,从观景台俯瞰,形状独特,景色迷人。 花湖里,湖中有花,花间有鸟,泥炭湿地是黑颈鹤、赤麻鸭等珍稀鸟类的主要栖息地。 花湖里的步道,走一圈是4.8公里。没有交通工具,走进去就得腿着走出来。在3000多海拔高程上,连走带玩儿再拍照,2万多步是一定的,真的累哦! 花湖午餐后,在停车场等待3个多小时的小白帅哥,拉上走累的6位游客,一路狂奔,赶往扎尕那。一车人昏昏睡去,没有人看到上扎尕那的一路风景,也真是为难小白了🙏 扎尕那到了,车上的人也都睁开了眼😂。<div>扎尕那,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镇的一个藏族村落,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甘南游招牌景点!</div> 睡了一路、满血复活的王立青,花了15元就为与这块有字的石头合影。 <div>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因其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而得名。</div><div>这里平均海拔3000-3300米,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有60余座古冰川地貌山峰。岷山、迭山纵横交错,遍布峡谷、洞穴,悬泉瀑布,白龙江支流的益哇河水从山上飞泻而下。益哇河河谷是扎尕那村的所在地。<br></div> 早在3000年以前,这里就已出现畜牧文明的萌芽,蜀汉时期引进汉族农耕文明,吐谷浑时期汉地农耕文化和藏区游牧文化相融合,三四百年前吐蕃时期,驻牧部落的后裔迁徙至此定居,形成了现在的村落格局。扎尕那的农林牧复合系统,现已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br> <div>扎尕那村当地居民均为藏族,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村内有始建于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的拉桑寺,是村落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的中心。<br></div> 入住扎尕那民宿,小屋整洁,设施齐全,窗前就能看到景区内山峰。 正在打开行李,听到屋外大雨倾盆。还在庆幸及时赶到住所没被雨淋,就听窗外有人大喊“快看彩虹”! 冲出房门,拿起手机,雨中一通摁快门。还是视频更真切些! 遇见彩虹就很难得,看见双彩虹那得有多么的幸运。 给幸运的人拍张照,愿旅途顺利,愿好运常在🙏! 31日没有拍日出的打算,就踏实睡到7点钟。吃早饭时小白说要带我们去达日观景台看晨雾中的扎尕那。<div>⬇️下图是朋友分享来的扎尕那“达日观景台日出”。</div> 赶到观景台,路上车多得走不动。赶紧下车走到观景台..... 日头很高了!<div>晨光中,炊烟袅袅,鸡鸣声声,离城市人远去的过往生活场景,呈现游客眼前。这些是祖辈曾经的生活,却以现代化的理由摒弃掉。如今千里舟车劳顿跑来观看..... 感谢扎尕那,保留下这份日常却真实、平凡却珍贵的现实。</div> 离开达日观景台,大家期待去走江迭公路,这段出扎尕那的路,因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从此处穿越到迭部县扎尕那而得名。全程约100公里,部分路段为简易铺装的沙砾路面,9座以上的大旅行车不让走,加之穿越悬崖峭壁,驾驶者需具备一定经验和技巧,而更加神秘。 号称百年藏寨的尼巴村,它是甘南藏区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生活及生产方式的最大纯牧业村。还有安多藏区唯一一座由清朝政府出资创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刹贡巴寺。 蓝天下,高海拔的群山顶部裸露出光秃秃的石头,针叶的松树林是人工飞播长出来的成果,低矮的高山植物在山脚下肆意又小心的生长着..... 但愿火热的甘南旅游别破坏这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 <p class="ql-block">多让郭垭口,海拔3775米,是”洛克之路“的最高点之一,有人会有高原反应。走到此,或许是之前已上过海拔4400多米高度,或许是行程快走完了,还因为眼前的景色太吸引人,总之每天都在吃红景天、速效救心丸傍身的王立青,好像已经适应了这里的高原!</p> 身边五彩经幡飞扬,脚下高山草原一望无际,头顶天上白云,任山风在耳边呼啸,天地之间站立着自豪的自己! 垭口的玛尼堆旁,散落着写满经文和纹饰的纸片,藏族妇女们围着玛尼堆,边走边念经文,边把手中的经文纸抛撒向空中。一圈一圈地走,一遍一遍地撒,在离天空最近的山顶,祈福神灵护佑平安。 我们是从南门进扎尕那,从北面走”洛克之路“出来。走到山下“中国最美百公里公路起点”时,觉得与别人反着走的🤭!<div>无所谓啦..... 走过了想走的路,看过了想看的风景,还遇见了双彩虹!这个岁数,放弃了不想爬的山路,没去不愿走的沟涧,虽也有没看的风景,但自己觉得挺好的。 扎尕那.... 值得来!</div> 接着我们赶到合作的米拉日巴佛阁,完成31日最后的景点。<div>米拉日巴佛阁全称“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div> 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是为纪念藏传佛教史上有传奇色彩的米拉日巴大师而修建。现建筑重建于1988年。 <div><div>佛阁总高40余米,外部以石英石砌筑,内部为全木结构,融合藏族堡式与佛阁式建筑风格。佛阁共九层,每一层有不同主题,供奉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以及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div></div> 阁内有反映藏传佛教的各类壁画,涵盖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传承脉络内容。绘画技法高超,规模巨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藏学博物馆”。 米拉日巴佛阁外景视频。 9月1日,甘南之行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天,从合作市前往永靖县,一是看黄洮交汇,二是看刘家峡大桥。<br> 黄洮交汇,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上游段。<div>洮河是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由于其流经黄土高原西缘,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呈浑浊的黄色。而黄河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再加上刘家峡水库的泥沙沉淀作用,此处的黄河水清澈碧蓝。当洮河与黄河在龙汇山前以“Y”字形交汇时,一清一浊、一蓝一黄,形成了鲜明的界线,形成的一道自然景观,吸引游人前来。<br></div> 休息椅上的这句“刘家峡水电站——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标语,吸引了水电从业者探求究竟的兴趣。<div>新中国水电的摇篮应该是1957年4月开工、1960年首台机组发电的浙江新安江水电站。中间还有个1957年4月开工、1973年发电的三门峡水电站。怎么也不是1958年9月开工、1961年停工、1964年复工、1969年首台机组发电的刘家峡水电站!</div> 刘家峡水库大坝。清华水利系毕业的胡主席,1968年就分配在刘家峡工地,那时候刘家峡水电站尚在施工中。 <div>1972年王立青的父亲曾到刘家峡出差半年多,将刘家峡的缆机拆装运到贵州的乌江渡工地。作为水电从业者,知道每一座水电站大坝都是一座丰碑。致敬每座屹立于江河上的水电工程!</div> 横跨刘家峡水库黄河支沟的刘家峡大桥,是西北地区最大跨度的悬索桥。该桥首次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悬索桥桥塔,是世界上最大直径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桥塔造型及以桥塔为中心的景观设计,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成为一处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点。 这里是司机小白带我们走的最后一个景点,全体团员与小白(后右一)合影留念。<div>7人的旅行团在几天的旅行中,最大71岁、最小56岁的我们,相互理解,互相照应,克服了高原反应和气温的极度变化。司兼导小白驾车技术好,每天安排行程,服务热情,保障了大家的旅行安全。<br></div> <p class="ql-block">游完刘家峡大桥,小白帅哥领我们去吃当地特色“黄河大鲤鱼”。最后一炖“散伙饭”点了1条3斤的黄河大鲤鱼、2斤手抓肉,还有风味凉皮等特色菜品,感谢辛苦的司机,犒劳同样辛苦的旅游同伴。</p><p class="ql-block">饭后驶回到兰州,小白师傅照计划送团友们到各自预订的酒店,结束了本次甘南之行。</p> 甘南游,走过广袤富饶的草原,知道遍地牛羊就是行走的银行;登上巍峨险峻的高山,感知天地之宏大;走近虔诚的僧侣和威严的庙宇,感受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庄严。<br>这里土地资源丰富,西部..... 祖国的宝藏、未来的希望!<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杨卫国 王立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5年10月9日 于北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