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之三:路经上海

廖明

夫人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回嘉善老家看看。从扬州去嘉善要经过上海。况且上海还是我母亲的老家,也是夫人的出生地。她一直想重温一下儿时的经历,逛逛大世界,尝尝红房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早我们在堂妹的陪同下祭扫一下叔叔孙道临的墓地。墓地在宋庆龄故居的院内,正好面对叔叔居住过的武康大楼。能安葬在园内的名人墓地还要感谢市政府的特批。墓地树木成荫,绿草成片,安静得很。叔叔在电影界耕耘一生,在这里好好休息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大世界<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红房子西菜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红房子西菜馆最早是1935年由意大利籍犹太人路易·罗威与其法国夫人在霞飞路(现淮海中路)创立的"罗威饭店",1945年迁至陕西南路37号更名"喜乐意"。解放后因店面外墙为红色,京剧大师梅兰芳建议改名为“红房子”。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法式西餐馆之一,1990年代迁至现址淮海中路845号。这家餐馆曾是上海滩最时髦的约会圣地,穿旗袍的太太们在这里喝下午茶,穿西装的绅士们在这里谈生意。如今成了银发族的怀旧据点。小时候曾光顾于此。此行一路寻来,竟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在淮海路这条繁华的街道上,唯独这栋红砖老楼安静得像个局外人,门口连个等位的人都没有。进到里面大厅冷冷清清空无一客,我们用餐时也就来了一位老者。也是的,这里人均两三百的消费会让不少打工人直呼肉疼。有网友算过一笔账,在红房子吃顿牛排的钱,够点十次外卖还能剩钱买两杯奶茶。而且现在上海到处都可找到一家网红西餐厅,装修漂亮,菜品精致,服务员小哥哥年轻漂亮。谁还来这家老式的红房子,听隔壁桌老爷叔讲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两分别点了传统的罗宋汤和奶油蘑菇汤,又点了煎牛排和法式焗蜗牛。菜是原来的菜,但味道大不如从前。</p> 在上海的时候我们还抽空去看了“上生新所”和植物园的国际花卉博览会。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生新所</span></h1> 这些年上海的城市改造项目有个回归老上海的趋势。或许这是人们厌倦了水泥森林之后的后现代倾向,回归城市的古早面貌,以修旧而迎新。或许不是原貌重现,但是也是将原本已经死去的城市机体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加以呈现。<div>  上生新所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大约100年前,这里是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1925年建成后,有高尔夫球场、壁球场和游泳池。此后这里成为旅沪美侨们聚会和娱乐的场所,他们将美国的生活方式带到了上海。 之后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在此设计了英、美、荷、意、西等多种风格的建筑。<br><br></div> 解放后这里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筑被改造成办公楼、厂房和仓库。近年由万科经过全新打造的城市更新项目把这里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供人们了解历史、享受生活的时尚之地,名叫“上生新所”。猜是意为上海人们生活中的新打卡处。 走进上生新所的大门,就像迈入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异时空,淡雅的植被撑起一片绿荫,新老建筑和谐共生。 从大门进去一直走,就看到一个宽大的广场上布满喷泉。广场边上就是建于一百年前歌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健身房,现在改造成时髦的秀场。 边上就是过去的海军俱乐部。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那座露天游泳池。这块西班牙式风格,兼具巴洛克基调的泳池,青绿色的池水配合小块马赛克包裹,古风满满。<br>  游泳池的四周是围廊,白色的圆柱,优美的弧顶,既保留了当年的风采,又充满了时尚和魅力。游泳池四周围廊里有不少餐厅和咖啡店,凭窗而坐或者在池畔小歇,都是不错的选择。 咖啡厅的橱窗里展示着中世纪的舰船模型。 俱乐部的外边是咖啡吧,这栋建筑是原上生所的“麻腮风”生物制品车间,墙面用水泥拉毛工艺来装饰,室外放置了一溜桌椅,逛累了,在这里要上一杯咖啡,享受这休闲时光。 往西就是茑屋书店。房子就是原来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这栋西班牙风格建筑出自奥特•哈扎德之手。改造后的书店有五万余册藏书、日本匠人工作室产品、上百年历史的古装书、日本雕刻家名和晃平的艺术装置……素有“世界最美书店”之称的茑屋书店的确不负这一美誉。据说书店未来将开展众多活动,如与艺术家、作家、出版人合作的讲座活动、握手会、读书会及体验式手工坊等。此外,还将举办以艺术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与美术馆联名的主题展览、艺术讲座等。 当时邬达克本人也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别墅和花园。1932年他将此别墅转让给孙科,这就是后来的孙科别墅。 上生新所园内还开发了很多现代小屋,咖啡厅、工艺品展销、书店......,它将成为上海市内的一处文化艺术的汇聚地,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商圈和全天候活力社区。 <h1><b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植物园</b></h1> 上海植物园在上海南站附近,以前都没有来过。园子很大,我们只走了一角。只是看看花,赏赏景,休休息。 从二号门进去不远就是黄母祠,是为了纪念黄道婆而建。院里的建筑极具江南特色。 藤蔓园 心连心 花展的“主题庭院”展示版块,用个各种鲜花点缀着代表各地特色的庭院建筑,花色万千,庭院精美。 细雨中,我们边走边看,时而坐坐,完全浸沉在清净的树林中,淹没在缤纷的花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