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驰神往老君山

秋水易寒

<p class="ql-block"> 心驰神往老君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水易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钟灵毓秀景室山,</p><p class="ql-block"> 诸峦巍峨耸际天。</p><p class="ql-block"> 不敢高声凡间语,</p><p class="ql-block"> 恐惊天上云外仙。</p><p class="ql-block"> 云遮千里凝造化,</p><p class="ql-block"> 雾锁万峰聚烟岚。</p><p class="ql-block"> 东来紫气浮关现,</p><p class="ql-block"> 金壶汁尽五千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君山记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水易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早6:01分起床,跟妻两个人喝了鸡蛋水。6:35带上行李箱外加两个背包下楼骑车去淇河路大山幼儿园。大老远便看见1号大巴车停在路边儿了。姐和秀英早早来了,已给我俩占好了位置。7:10分上京港澳高速,过新乡转荷宝高速往西南力向驶去。9:01大巴车进入焦作沁阳服务区。短暂停留之后,继续西行于上午11:53下栾川县老君山站,12:01到县城栾成香大酒店就聚。菜品味道、质量、数量都还不错,大家都非常满意。除了大米,都说人家的馒头好吃。</p><p class="ql-block"> 饭后大家立即上车于中午14:00许到达老君山云景索道处去排队等候上山。太壮观了!人山人海,w型的队伍外面棚子下一处,进入一楼又一处,上至二楼又一处。三道关口排下来,就用了将近两个小时。里面又闷又热,排得人直想吐,这是我见过的设计最不合理的排队等候方式了。这样的排队方式、这样长的等待让人绝不想再来第二次。</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到15:50终于坐上了索道。云景索道是景区内的一级索道,全长3327米,单程票价70元,往返130元。8分钟便可直达中天门,可减少400米爬升,节省体力,而且这云景索道爬升的速度也非常的快:15:55上缆车,16:03到达.下缆车16:05分来到步徒步登山处的中天门。此时海拔在大约1099米。下了揽车徒步爬山的人成群结队,往上看陡峭的石阶又长又陡,令人望而生畏。从下面一下子升到1100米这样的如此高度,若不能及时适应,再加上登山心切,顾不上稳稳神儿,喘口气儿,就迫不及待往上攀爬,,天气又极热,所以在登上第一级台阶的大平台处的中间时,姐便出现了心脏不舒服、跳得厉害的情况。等好不容易上到第一个大平台上,姐已走路踉跄,气喘吁吁,脸色煞白了。我跟妻一看,决定让姐和秀英再下到刚才云景索道处,去坐不远处的二级索道上去。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不知道上面还有多长这样长而陡的台阶,照姐当前的情况看,擎爬肯定是不行了。姐接受了我俩的建议,下去坐索道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妻继续往上走,刚上到第二个大平台处,正准备去一旁喘口气儿、稳稳神儿。忽然听得前面人声喧哗惊呼:有人低血糖晕倒了。妻近前一看,原来是她们大山外语的爱琴老师。只见她双眼紧闭,脸色煞白,不醒人事,挺吓人的。旁边一姑娘(她外甥女)正掐她人中。我俩赶紧过去,给她凉水洗额头、扇扇儿。大约两分钟后,她方缓过劲儿,可还不睁开眼睛。几个人将其搀扶到一边的石条上让她继续躺着。十来分钟后,她才逐渐恢复,神智清醒过来。她说,她也不知道自己咋突热就毫无征兆地晕倒了。她外甥女亦吓坏了,看看她无大碍了,嘱咐她外甥女,让他俩干脆也到下面坐索道,不要再冒险攀爬登山了!之后我俩继续拾级而上。等到达第三个大平台上后,发现再往上走,几乎没有什么陡峭的石阶了。大都是环山盘旋而上的平坦的山路或栈道,并不像想象之中的那么困难。</p><p class="ql-block"> 随着拥挤的人流继续前行,沿途所见皆是非常独特的美景,尤其这里的山岩大都呈灰褐色水泥状,和天界山、华山等处的山石颜色质地、形状大相径庭。往前虽说也整体呈上升趋势,也有台阶需要攀爬,但大体上都可以接受。十里画屏栈道上人挨人,人挤人,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好在游人们都不浮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此处的十里画屏,较之辉县天界山的悬空栈道更陡、更险、更长,更独特、更有看头儿。之前期待已久的老君山之行,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得以一睹她的盛世容颜了。</p><p class="ql-block"> 老君山,有人称其为“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其位于洛阳栾川县城南三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多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得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名耽)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道教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老君山原名)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历史上唯一被皇封的“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p><p class="ql-block"> 老君山地质原貌保存良好,它记录着十九亿年来华北古陆块南缘裂解、离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老君山以中低山夹河谷地貌为主,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栾川,长期归属尉氏县管辖。据传,老子在函谷关写成《道德经》后就告别关令尹喜,骑上青牛而去。《史记》记载“莫知其所终”。据文字记载,老子归隐于洛阳栾川附近的景室山,即老君山。因此老子文化和道教文化便深深影响着老君山。同时也成为中原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香火炽盛,是中国北方道教信徒们的拜谒圣地。诗人王心鉴作有《老君山》诗,言到“云岭一万重,秋来此间清。扑面迎翠色,回转别泉声。金顶倾紫气,石林逸仙风。深涧皆静寂,蛱蝶不知名。”</p><p class="ql-block"> 老君山有两千多年道教文化历史。传说老子传《道德经》后,告别函谷关的关令尹喜,骑着青牛而去,《史记》记载“莫知其所终”。另有记载称老子归隐于洛阳景室山,即老君山,景室山因老子在此归隐修炼而得名。清《卢氏县志》载:“国还归于周昭王时过函谷,犹龙之叹,现身说法,妙用无穷,当其过函谷,令尹请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乃著上下篇五千余言。令尹者即尹喜,字文公,道家所称,灵宝天尊是也。公尝仰观乾象,见东方紫气浮关,知有神圣过物色而迎之,果遇老子。今灵邑太初观(即古尹喜),候见老子终处,南宗圣宫,即尹喜之故宅也”。老子写成《道德经》后,就告别了函谷关的关令尹喜,骑着青牛而去了,《史记》记载:“莫知其所终”。据以下文字记载,老子归隐于洛阳景室山,即老君山。</p><p class="ql-block"> 《拾遗记》卷三记载:“老聘在周之末,居反景室之山,与世绝迹。惟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而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聘共谈天地之数。及聘退迹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术,四海名士,莫不争至。五老即五方之精也。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行。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昼夜精勤,行劳神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呕心沥血,以代墨焉。递钻脑骨取髓,代为膏烛。及髓血皆竭,探懐中玉管,中有丹药之屑,以涂其身,骨乃如故。老子曰:“更除其繁,存五千言”及至经成工毕,二人亦不知所往。”</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老君山的十里画屏栈道上,步移景换,美轮美奂。依栏杆俯瞰脚下,绝壁万丈,如临深渊,给人以腾空欲飞的感受。惊险处,看得人胆战心惊,可又留恋不舍。过一山洞来到山山脊的另一边,是截然不同的两重天地、两个世界。刚才洞那边阳光明媚,满山苍翠;来到这另一边儿却是岚烟弥漫,云水蒸腾,苍山辽远,茫茫无际,犹如云外仙境一样的缥缈神秘。游客们拿出手机,忘情地拍下这一帧一桢的世间奇景,并啧啧称赞,以为妙绝。</p><p class="ql-block"> 18:55分许,我跟妻终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登上了老君山山顶的道观群。从南天门往上攀爬,先到了老君庙,门前一楹联:山卧青牛紫气东来三万里,法宗大道函关功度五千言。横批:敕建老君庙。庙前有康熙九年“敕建老君山金顶太清观记”石碑一通,因时间太迟了,我们既没登王皇顶,又因人太多没登上最著名的金殿,只远远拍了照片而已。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的三座金顶,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19:30的老君山道观群的山顶之上,仍旧是人山人海。山下面的游客依然还是一拔又一拔的蜂拥而至,纷至背来。因导游小赵说的下山20:30的集合时间,我们在山顶意外邂逅了姐、秀英之后,几个人商量说,别再看金顶灯光秀了。咱们下去至少也要个把小时,听人说坐下山索道也要等好长时间。于是我们四人匆匆告别金顶,于苍茫暮霭、昏黄不定的夜色之中,步行多走了二里地,去坐了人比较少、等得时间短的、稍远些的峰林索道下了山。前后用时三十多分钟。下到山底,出了索道口,此处的2号停车场离我们的11号停车场还有三、四里的路程。问了停车场的师傅确认后,我们又步行30分钟,紧赶慢赶终于在不到8:40赶到了11号停车场大巴车上。可到那儿一看,还有十几个人没到。只得又一直等到22:30才发车。到了重渡沟牛郎家一民宿地儿,卫生条件很差,洗洗,直再12:00多才去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从老君山回来后,世事纷扰,心甚不宁。想写老君山游记及诗的想法便时写时歇,一直拖延到开学后的第三周9月17日才又静下来创作了有关此次老君山之旅的一首律诗。之后再次整理游记文字,又拖延到第四周2025年9月22、23日方将所有文字编辑工作全部完成后,于9月28日中午17:50将文字发现美篇朋友圈,完成了此行的后续工作和心念已久的夙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2日(农历闰六月十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