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化美术、书法学科教学改革,落实新教材育人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美术、书法骨干教师课例展示与新教材培训活动于近日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课例为桥、培训为翼”,汇聚学科教师共同探索教学新路径,现场氛围热烈而充实。</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三节精彩的课例依次呈现,骨干教师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的教学设计,为在场教师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思维的双重盛宴。每一节课都紧扣新教材要求,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关注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好评。</p> 第一节:探秘海底世界——在好奇中解锁海洋密码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海底有哪些神奇的鱼儿吗?它们长得一样吗?”随着老师充满童趣的提问,第一节“探秘海底世界”课正式拉开帷幕。课堂伊始,老师通过动态海底视频、立体海洋模型,瞬间将孩子们带入神秘的蓝色王国。</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鱼儿的形态,老师准备了多样的教具:有不同材质的鱼形卡片,有可拼接的鱼身零件,孩子们可以亲手触摸、组合,观察鱼儿“头、身、尾、鳍”的不同形状。在游戏活动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p> 第二节:鱼儿真美丽——在文化中感受艺术温度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第一节课是“认识鱼儿”,那第二节“鱼儿真美丽”则是带领孩子们走进“鱼儿的文化世界”。老师缓缓讲解鱼图案的“谐音秘密”:“‘鱼’和‘余’读音一样,所以过年时贴的鱼剪纸,代表‘年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 在欣赏了传统与现代的鱼形艺术作品后,孩子们再次拿起画笔,开启“美丽鱼儿”的创作。这一次,他们不再只关注鱼儿的外形,更主动加入了自己喜欢的文化元素,让作品充满浓浓的文化韵味。</p> 第三节:书法展示课——在笔墨中认识汉字结构 <p class="ql-block"> 美术与书法相通,第三节课便聚焦书法基础——“上宽下窄”的汉字结构。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呆、杏”两个汉字,引导孩子们观察:“大家看,杏字的上面部分宽宽的,下面部分窄窄的,就像小房子的屋顶和墙,稳稳当当的。”</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书写技巧,老师用田字格示范笔画顺序,强调“上宽要舒展,下窄要紧凑”,从握笔姿势的纠正,到横画的起笔、收笔,老师耐心指导每一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 三节美术教研展示课,从海洋到文化,从绘画到书法,每一节课都紧扣“趣味”与“成长”,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习,在创作中表达,在体验中收获。艺术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未来,他们定会用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描绘出更精彩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课后三位授课老师依次上台,围绕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流程设计、重难点突破策略及教学反思四个维度展开说课,分享结合具体教学片段,让设计思路,主动提出教学中的困惑,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大家聚焦“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落地课堂”“怎样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等关键问题,畅所欲言、精准点评,在交流中提炼可复制的教学方法,在思辨中探索更高效的教学路径。</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美术教研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教研员首先对三节展示课的质量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课例充分体现了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新教材的育人导向,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随后,她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教学要求,从“深化主题教学、丰富评价方式、加强学科融合”三个方面提出建议,鼓励全体美术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将新教材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切实提升美术学科的育人实效。继续深耕课堂,在美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为孩子搭建更多元的艺术成长平台,共同奔赴艺术教育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既是一次优质课例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新教材教学的深度培训。它为美术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未来,学科教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投入教学,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承美的乐园,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