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共研共进促成长——海口市第十六小学语文科组名师课堂研讨会(第四周)

海景学校教育集团·海口市第十六小

<p class="ql-block">  名师课堂研讨能集中优质教学经验,助力教师借鉴先进方法、解决教学难题,还能促进理念碰撞,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受益学生。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校语文科组集中观摩名师课堂,并开展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研讨会伊始,我们先观看宋老师《古人谈读书》的说课。宋老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了三大任务:一是“了解作者,文通字顺”,包含玩游戏、提问题两个活动;二是“品词析句,熟读成诵”,涵盖说大意、谈体会、品插图三个活动;三是“拓展延伸,积累进阶”,设置悟格言、制作书签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研讨中,我们观摩宋老师《古人谈读书》的课堂实录,直观了解其教学设计思路。观课结束后,各年级老师集中开展评课讨论,分享观察与思考。</p> 六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李美容老师代表发言: 宋老师的这节《古人谈读书》,是一节成功践行了“教学评”一体化思路的优质课。它目标明、路径清、活动实、评价活,尤其在对文言文本的细读和与生活实践的链接上,堪称典范。若能在目标的精细化表述、学生探究的深度以及评价工具的显性化上再做探索,这堂课将更加出彩。</p> 五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杨金老师代表发言:在教学方面,教师能收集大量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堂上能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学生方面,学生基本上按老师的节奏走,缺乏创新的精神。总体而言,课堂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相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价。</p> 四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王朝香老师代表发言:"做书签"这个环节有效践行了文学阅读与创意意表达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引诗学生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模仿叙述和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p><p class="ql-block">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读书有更深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用课文例句,让学生用口头表达行式,加深对读书的体会.这种创意性地表达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p><p class="ql-block"> 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学生自主读文中进行思考,作批注,这既是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又是培养良好读书习惯。</p> 三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吴君老师代表发言:宋老师“古人谈读书”清晰展现课堂设计的两大亮点: 1. 内容拓展具广度:打破文本中朱熹“读书有三到”的单一范畴,延伸引入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颜真卿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迟”中关于读书关键期的提示,引导学生从“态度”与“习惯”双维度,深化对课题的认知。2. 实践设计显深度:课堂结尾设置“制作小书签”任务,推动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学习工具,有效实现知识从“理解”到“应用”的落地。</p><p class="ql-block"> 不足:课堂上的评略显单一。</p> 二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梁雁老师代表发言:她指出宋老师在学生学习古人读书方法的指导、品悟并迁移运用上,做得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渠道品读学习方法,及时给予评价,做到教学评一致。拓展部分以做书签情境性任务推动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既能悟到读书的意义,又能积累读书名言,这完美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教学思考:任务性活动过程的进展如何?评价如何在教学中展现?</p> 一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李雨露老师代表发言:她指出宋老师目标引领,方向明确: 所有教学和评价活动都目标明确,教学实施环环相扣。 活动为舟,承载目标: 设计丰富的、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不会直接翻译全文,而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话独立翻译关键句子。(自主学)朱熹的“三到”读书法,你认为哪一“到”最重要?为什么? 联系实际,说说心在此,则如何。(让学生迁移运用)让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其中谈体会、做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将千年前的读书智慧,转化为当下成长的阶梯。</p> 总结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让我校语文老师借鉴优质课设计,明确教学评一体化思路,还通过评课交流解决教学困惑,切实提升了语文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编辑:陈洪娇</p><p class="ql-block">审核:甘少敏 李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