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院喜剧节·曲终人散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b>第二届青岛里院喜剧节,昨天晚上闭幕了,作为当地居民,连续十天观看了演出,每个节目都很精彩,杂技、相声、小品……,最后压轴出场的歌舞剧“初恋”,更是喜剧节喜庆的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我的美篇“一街好戏”系列第十篇文章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天是喜剧节闭幕式后的第一天,来现场看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b></p> <p class="ql-block"><b>闭幕的横幅在风里轻轻晃着,像一场热闹后的余音。浅黄色的墙面上还留着笑声的痕迹,红窗帘半掩着窗,仿佛刚才那出戏的主角刚退场,没来得及带走情绪。花坛里的红花绿叶也安静下来,像是看完了整场演出,正低头回味。我站在街口,听见人群散去的脚步声,轻得像一句未说完的台词。</b></p> <p class="ql-block"><b>舞台的幕布还没收,卡通画框里的小人儿还冲着空气做鬼脸。那个蓝底白字的“里院喜剧节”标志,像一枚别在城市衣领上的徽章,闪着俏皮的光。角落的小木柜和台灯还在,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人坐下来,念一段即兴的独白。可现在,只有风在翻动台灯的影子。</b></p> <p class="ql-block"><b>巨大的气球人穿着西装,悬在半空,像是从哪部默片里逃出来的主角。他低头看着空了的舞台,喇叭里不再有笑声溢出,只有“喜福临门”四个字还在红布上熠熠生辉。栏杆围住的石砖地,曾站满鼓掌的人,如今只留下几片糖纸,在风里打转,像没跳完的舞步。</b></p> <p class="ql-block"><b>摩天轮缓缓停了下来,橙色的车厢空荡荡地悬在空中,像一串被遗忘的梦。抖音的红心还亮着,可里面再没人上传新的片段。地上的“里院喜剧节”字样清晰可见,仿佛在说:我们来过。格子地面映着夕阳,像一张被收起的演出票,票根上写着“2025”。</b></p> <p class="ql-block"><b>“欢喜空间”的拱门依旧咧着嘴笑,那双卡通眼睛望着空荡的街道。蓝皮小人立牌站得笔直,像是还在等下一个观众。墙上的海报层层叠叠,有撕掉的边角,有褪色的字迹,像一场狂欢后留下的日记本,写满了“今天真好笑”。</b></p> <p class="ql-block"><b>一排横幅挂在屋檐下,颜色依旧鲜艳。“好戏开场”还没拆,“今日喜剧券”还挂在风里。可券早已用完,戏也散了。石板路上没人再抬头看标语,它们成了写给回忆的信,寄给下一个春天。</b></p> <p class="ql-block"><b>大时钟停在八点一刻,齿轮不再转动,可那个橙色小人还在笑。地上的罗马数字被脚步磨得发亮,像被无数笑声踩过。它原本是喜剧节的打卡点,现在成了时间的见证者,有些快乐是不按钟点走的。</b></p> <p class="ql-block"><b>黑白棋盘格上,棋子散落着,没人收。那“尊享不够”的标语挂在墙上,像一句玩笑话,认真地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盆栽绿意依旧,可再没人坐在棋盘边,一边啃三明治一边猜下一句梗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b>石板路两旁的蘑菇和花朵还在,可人少了。几个游客慢悠悠走过,踩着前人笑过的影子。隔离带整齐地立着,像提醒我们:热闹可以散,秩序还在。欧式建筑静静看着这条街,仿佛它记得每一场即兴的段子和突然爆发的掌声。</b></p> <p class="ql-block"><b>书摊的遮阳篷收了一半,书页被风吹得轻轻翻动。那些封面写着“笑话大全”“脱口秀手记”,像是等待下一个讲笑话的人。墙上的卡通脸还在笑,可笑得有点寂寞。这里曾是“段子交换站”,现在只剩一本翻开的书,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b></p> <p class="ql-block"><b>白布告板上涂满了字:“我笑出眼泪”“那个谐音梗我懂”“明年还来”。最上面写着“喜橘人邀请你加入群聊”,可群二维码已经被风吹得模糊。COMEDY FESTIVAL的字母歪歪扭扭,像一群醉酒的小人刚跳完舞。</b></p> <p class="ql-block"><b>人民咖啡馆的红椅子空着,杯底还留着半圈咖啡渍。画框里的肖像静静看着街面,仿佛也在等那个总讲冷笑话的常客。石砖地沁着傍晚的凉意,可阳光刚走不久,椅子扶手上还留着暖意。</b></p> <p class="ql-block"><b>金色的装饰铺了一地,像撒过的彩带没扫。背景的横幅上,卡通脸还在挥手,可前面的人群已散。有人拍了最后一张照,转身走了。茅草伞下,稻草堆旁,笑声的回音还在打转,只是再没人接住。</b></p> <p class="ql-block"><b>庆余里:第二届青岛里院喜剧节期间,明星大咖们专用的通道。它的南大门是平度路37号,北门是黄岛路56号庆余里。这里还是黄渤与范丞丞热舞的里院,喜欢看的可以点开视频,先睹为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