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元阳很出名,那里哈尼族人民修筑的高山梯田吸引着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的目光,他们不顾舟车劳顿,不远数千里前往元阳,目的是为了拍到一幅满意的摄影“作品”。在国庆黄金周和其它旅游旺季,元阳梯田的田埂上支满了三脚架,如果去得晚了,恐怕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用“人满为患”来形容毫不为过。</p><p class="ql-block">去看梯田的人多了,当地人意识到卖门票是一个生财之道,所以,现在去欣赏元阳梯田的人必须购买门票才行。</p><p class="ql-block">现在好了,你如果想看高山梯田,不需要再路途迢迢地跑去云南元阳,在陕南汉阴县就有。如果你到西安旅游,从西安乘车前往汉阴是非常方便的。汉阴拥有上万亩修建在山坡上的水田,这些梯田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当地开展特色旅游,着力打造梯田旅游项目,旅游设施齐备,吃住都很方便,非常适合家庭休闲度假,欣赏陕南特有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说到汉阴梯田的起源,必须从明代末年那段历史说起。明代末年,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陕南和四川一带作战,常年战乱带来的是这些地区的满目苍夷,人口锐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放眼望去,到处是残垣断壁,田园荒芜,人烟稀少,野狼横行。陕南许多地方人口“较昔之盛时尚不及之二三”。就拿汉阴的临县石泉县来说,在战乱之前居住有四万三千余人,而战乱之后,仅剩下二千一百余人。</p><p class="ql-block">为了改变这种土地荒芜状况,清代初年,官府有组织地大规模从湖广向四川移民,在“湖广填四川”的同时,陕南的安康和汉中一带也成为移民们前往的地区。这里要说到的就是其中一支来自湖南长沙府益化县的吴姓移民,他们顺汉江一路逆水而上,来到汉阴月河道的万家扒,他们翻越汉阴凤凰山,准备在汉江北岸的缓坡定居。正是他们的后代在汉阴修建了高山梯田。</p> <p class="ql-block">来到汉阴的吴家人中有一位名叫吴上锡的年轻人,他先是当伐木工人,后来又在一户地主家做长工。随后,他的几位堂兄弟也陆续来到汉阴,其中他的大哥吴上钟很有眼力,他看出堰坪山野宽广,人烟稀少,山上水源丰富,是一个种植水稻的好地方。经吴上钟提醒,吴上锡等人立刻发动当地群众垦荒开田,挖渠修堰,开沟排水,抬田造地,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在堰坪一带修起了大量水田。</p><p class="ql-block">人常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堰坪的高山上并不缺水源。他们开渠引水,把高处水流引进田里,高处田里的水又会顺着水渠流进下一级梯田,完全是一种自流灌溉。为了防备旱时缺水,又修建了四十余个堰塘,平时集聚流水,以备不时之需。汉阴当地人原来不懂得种稻技术,吴家兄弟耐心地教他们各种技术,会种水稻的人越来越多,开垦的梯田也越来越多。吴氏兄弟除了种稻之外,还做木工、弹棉花、打麻、割漆,日子越过越好。</p><p class="ql-block">几年过去,吴家修的水田越来越多,不但打下了大量粮食,也积攒了不少钱财。他们择基选地,建起了天保寨等住宅。</p><p class="ql-block">吴氏兄弟创业成功的消息传回长沙老家,吴氏又有九户十余人来到汉阴,后来吴姓人口越来越多,逐步分散到周围的田堰、吴家坝一带,更远的到达汉阳和紫阳、西乡等地。</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移民吴敦伍在梯田边上修建了一座房屋,被人称作“吴家花屋”。这座建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在周围一片低矮茅草房中显得格外突兀。因为好看,大家把它叫“花屋”。</p><p class="ql-block">现在,在汉阴居民中,来自外地移民的后裔占到人口总数的十之八九。</p><p class="ql-block">在2010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片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梯田,它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随后,各种荣誉接踵而至,捡重要的列举如下:2014年,凤堰梯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凤堰梯田成功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这块梯田,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梯田的房屋、道路统一规划,要求必须与梯田风貌保持一致,还为万亩梯田配备了五十多名网格员,随时巡查梯田,维护梯田的完好与清洁,对那些有损于梯田风貌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逐渐的,村民们对于保持梯田面貌的意义有了深刻认识,知道保护好梯田就等于守住了一个财源。</p> <p class="ql-block">不少村民们自觉地在门前、屋旁种花植草,美化环境,还有许多家庭开办了茶社和农家乐,以及各种风格的民宿,这些都为旅客提供了方便。与梯田有关的旅游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如吴家花屋、冯家堡子、太平寨都得到修复,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山腰上,一个咖啡屋已经开始营业,它有一个200平米的观景台,游客可以边喝咖啡边欣赏凤堰云海。</p><p class="ql-block">这两年,来凤堰梯田游玩的人逐渐多起来了,特别是每年四月油菜花盛开的时节,以及每年中秋后水稻收割时节,真是游人如织。当地打造的以休闲养生、梯田观光和山地游览为主的各色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已达六十余万人次。</p><p class="ql-block">去汉阴凤堰观梯田美景,品陕南富硒茶,饮当地著名的“杆杆酒”(一种用“甜杆”酿的酒),这套独具特色的“组合拳”打下来,游客一定会陶醉其间,乐不思蜀。</p><p class="ql-block">(内容来源:王洁著《过秦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