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张建军

<p class="ql-block">我独自伫立在镜前,指尖轻抚口罩边缘,深吸一口气。今天,我要翻唱《我和我的祖国》——这首由张藜作词、秦咏诚谱曲、李谷一原唱的旋律,诞生于1985年的春风里,如一条静静流淌的河,穿越岁月长堤,洗尽铅华却愈发清澈。2019年,它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那一刻我明白:这不只是音符的组合,更是一代代人心跳的回响,是血脉深处不灭的灯火。</p> <p class="ql-block">镜中人的目光沉静,像在等待一个仪式的开始。那口罩遮住了半张脸,却遮不住眼神里的郑重。这不仅仅是一次翻唱,更像是在向时间深处的自己确认:你还记得吗?那个在教室里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心头一热的少年,那个在异乡街头听见前奏就眼眶发酸的游子,那个在国歌响起时本能站直的普通人——我们都曾在这旋律里,找到过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沐浴在夕阳的金红之中,晚霞如血,云海翻涌,城楼巍然矗立,灯火次第点亮,仿佛回应着千万颗跳动的心。我站在这里,不是为打卡留影,而是为了聆听那穿越时空的共鸣。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悄然响起,行人驻足,低语成歌,有人轻声跟唱,有人悄然拭泪。那一刻,陌生人的距离消融了,我们是同一条血脉里的兄弟姐妹,是同一片土地上生长的根与叶。</p> <p class="ql-block">风从长安街吹来,带着历史的回响和人间烟火。一位老人牵着小孙女的手,轻轻打着拍子;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靠在路灯下,手机镜头对准城楼,歌声却比画面更清晰。这歌从不靠扩音器传播,它靠的是心与心之间的共振。当最后一个音符融进晚风,整座城市仿佛轻轻呼出一口气——那是归属感落地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红色铺满视野,像燃烧的信念在风中猎猎作响。中国地图在光影中浮现,太阳从东方升起,五角星辉映大地,屋檐上的红旗轻轻摆动,仿佛在应和着风中的歌声。这不是装饰,是象征——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足迹,刻在每一寸山河里。我轻声哼起:“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忽然觉得,这旋律本身就是一种归属,一种无需言说的安心,如婴儿重回母亲怀抱。</p> <p class="ql-block">这红,不是浮于表面的颜色,是渗进日常的底色。是孩子书包上别着的小国旗,是春节时楼道里贴的“福”字边角的红纸,是老照片里父亲穿着军装站在天安门前的那抹鲜亮。它不张扬,却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自然,又像心跳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在这红里长大,在这红里老去,也在这一抹红中,认出了彼此。</p> <p class="ql-block">这首歌从诞生起就不曾想做一首普通的歌。它是一封写给山河的情书,写给岁月的私语,写给每一个在清晨炊烟中醒来、在夜晚灯火下归家的平凡人。它不喊口号,却让人心头发热;它不讲大道理,却让人眼眶湿润。今天我再次唱起它,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确认:我还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还记得那条路上的车辙有多深,记得祖辈脚印里藏着的风雨与光。</p> <p class="ql-block">它不教人如何去爱,它只是轻轻问:你还记得吗?记得麦田里父亲弯腰插秧的背影,记得母亲在灯下缝补军装时哼的调子,记得第一次在升旗仪式上举起右手时的颤抖。这些记忆散落在生活的角落,而这首歌,像一根温柔的线,把它们一一串起,让我们在喧嚣世界中,依然能听见内心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夕阳洒在湖面,紫橙交织的天光倒映水中,两只天鹅缓缓游过,影子恰好拼成一个心形。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我和我的祖国,不就是这样吗?无需喧嚣誓言,只是静静依偎,像浪花与海,像炊烟与村落。那旋律在我心底轻轻响起:“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原来每一句都不是唱给世界听的,是唱给那个藏在心底、从不曾离开的故土,是灵魂对家园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有些爱从不喧哗。它藏在清晨菜场里一句“今儿的菜新鲜”,藏在高铁站广播里那口熟悉的普通话,藏在异国机场听见中文播报时心头一颤的暖意。我们或许说不出“为什么爱”,但当我们听见前奏响起,身体先于大脑做出了回答——那是本能,是刻在基因里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乐谱摊开在桌上,简谱一行行排列着,像通往记忆深处的小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一个音符都熟悉得如同呼吸。我默唱着,指尖轻敲节奏。这首歌的妙处,在于将宏大的情感藏进温柔的旋律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打动。它是母亲的脉搏,是浪花对海的依恋,是游子心中永不熄灭的灯,照亮归途,也温暖离别。</p> <p class="ql-block">纸上的音符静止,心上的旋律却在流淌。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总在阳台上晾衣服时哼这首歌,调子不准,却一字不落。那时我不懂,现在才明白:她唱的不是歌词,是她的一生——从战火纷飞到安居乐业,从书信难通到视频可见,她把时代的变迁,都唱进了这四分钟的温柔里。</p> <p class="ql-block">它为何能传唱数十载而不衰?因为它从不说“你应该爱”,而是低语“我不能离开”。这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力量。正如歌中所唱:“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没有海,浪只是水;没有浪,海也少了声音。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一朵浪花,在时代的潮汐中起伏,却始终属于那片永不干涸的大海——那海,名叫中国。</p> <p class="ql-block">这歌不靠奖项活着,不靠推广流传,它活在每一个愿意为它停下脚步的瞬间。在校园的广播里,在戍边战士的帐篷中,在海外华人孩子的中文课上,在地铁站口老人手风琴的伴奏里——它从未离开,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唱的不是某个时代,而是我们共同的心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