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漫游山西

清音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广灵水神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门寺庙依山而建,坐落在桑干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遗址。始建于隋末,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重修遗迹。河岸绿植葱茏,蜿蜒于沟壑。寺庙建筑不大,有别于浑源悬空寺。它没有木棍的支撑,就依山势而建,建在悬崖峭壁的巨石间,坐北朝南,从远处看,夹在一块奇形怪状的巨石之间。它以天然岩洞为基础,辅以人工精心开凿,整体分为三层,浑然天成地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完美融合,几乎占据了半壁山崖。</p> <p class="ql-block">熟知桑干河,是源于著名作家丁玲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桑干河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也是永定河的上游流域,自朔州、大同流入河北,是重要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地。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当地百姓的情感。一条河孕育着一方百姓,繁衍生息,源源不断。</p> <p class="ql-block">在长城一号公路上蜿蜒行驶。瓦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白的云朵,感觉触手可及。夏季的大山格外的漂亮,硬朗不失风度,温柔兼顾优雅。</p><p class="ql-block">一路在姐妹们的欢声笑语中,在美丽的自然画卷中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河北蔚县一柱香。沿着盘山公路,一路的山峰形态各异,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岩寺。</p> <p class="ql-block">走在华严寺的庭院里,我仰望着那座辽代大殿——薄伽教藏殿,殿内的合掌露齿菩萨,笑容温婉,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辽金的建筑风格,既有游牧民族的豪迈,又有中原文化的精致,正如这座城市的气质,包容而多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东南1觉山山腰。觉山又称悬钟山、普照寺。寺周高山环抱,寺内古柏森森,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觉山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整座寺院精巧玲拢,错落有序,但最为称奇的是觉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个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齐(奇)”觉山寺的美名。</p><p class="ql-block">觉山寺四周山势相互绵延,形似莲台。东侧有两个山头对在一起,形成一个凹宇形,像搁毛笔的笔架,名叫笔架山,代表的是文运亨通;东南侧的一座形似棺材的山头高高凸起,古代棺有时也通“官”,材通“财”,那么棺材即有官有财。</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塞之上,雁之北,有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木塔建成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据今已近千年。千百年来,木塔”雷击不焚、强震不倒、战火不毁”,堪称世界奇塔。</p><p class="ql-block">今天终于见到了千次万次想念的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一眼千年,一眼便深深的被震撼到了。在蓝天白云之下,木塔更加显的宏伟壮观,气势恢弘。感叹于一千年以前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丝丝入扣,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在炎热的夏天,这里凉风习习。塔周围的小燕子成群结队,飞来飞去。抬头仰望,白云在快速地移动,塔似乎也在快速地移动,这一神奇现象让人惊叹不已!自然之妙,可谓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一部黑神话悟空,让山西的古建可以名扬四海。而古都大同也开始熠熠生辉。千年悠久的历史,贡献了自己举足轻重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文化是不可灭的,是可以源远流长的。千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是可以与你同日而语,相遇今朝的。</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大同代王府</p> <p class="ql-block">广灵极乐 寺</p> <p class="ql-block">广武长城,在塞北大地,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恒山之巅。</p><p class="ql-block">“广武长城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境内,紧邻雁门关,横亘于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之间,是历史上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历史上“欲图雁门,首取广武”,攻破广武才能威胁中原。它与雁门关共同构成“双关四口十八隘”的严密防御体系,被称为“北门锁钥”。</p><p class="ql-block">这里未经大规模人工修复,保留夯土包砖结构,风化痕迹明显,被誉为“原汁原味的古长城”,曾作为北京八达岭长城修复的参考范本。”</p><p class="ql-block">“月亮门原名“穿心楼”,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巡抚都御史李景元主持修筑,是广武长城敌楼的一部分。因敌楼残存的拱形券洞形似一轮明月,且月光穿透时景象独特,被当地人称为“月亮门”。站在月亮门上,俯瞰整个塞北大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泱泱华夏,巍巍中华”!</p><p class="ql-block">在广武长城的不远处,有一处沉默的历史见证者们,他们就是广武汉墓群。墓群封土连绵如丘,历经两千年风雨仍屹立塞外。唐代诗人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慨叹,在此地尤为贴切。每一座墓冢背后,可能是战死沙场的无名士卒,或是终老边关的移民家族,共同构成“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永恒意象。”</p><p class="ql-block">“广武汉墓群不仅是汉代丧葬制度的实物标本,更是一部镌刻在黄土中的边塞史诗。它让人遥想金戈铁马的岁月,亦引发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正如黄河新闻网所述:“千百年后,这些墓冢仍如列阵的士兵,伫立在塞外秋风之中”——沉默却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又一次的踏足在历史的长河之上。感叹于祖先文明之巅,沉浸在征战沙场之呐喊。一代代华夏儿女前仆后继,传承着千百年文化底蕴与精髓,续写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直至现在,源远流长,不衰……</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千年古寺都在述说着不一样的千年故事。每一尊佛像都在庇佑着自己脚下的的一方水土。他们或含笑,或远视,或与你对视,都在牵引着你,让你感到一种温暖、神圣、善意之心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朔州市崇福寺作为一座跨越千年的古刹,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唐代名将尉迟敬德奉敕监造,初名“林衙院”。辽代时曾被契丹政权征用为官府衙署,更名为“林太师府”,后因传说寺内屡现祥光,复归为佛教寺院,称“林衙寺”。</p><p class="ql-block">步入崇福寺,唐代的恢弘格局、金代的华丽细节与明清的修缮痕迹层层叠加。弥陀殿内佛像低眉垂目,壁画中飞天衣袂翻飞,令人恍若置身金代佛国,感受“令人懔禀若对神明”的庄严。</p><p class="ql-block">崇福寺的千年历程,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缩影——从尉迟恭的唐风初建,到金代女真族的艺术融合,再到今日数字时代的文旅重生。它不仅是朔州的“泛着华光的名片”,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丹青妙笔”,以建筑为纸、历史为墨,书写着永恒的文化对话。</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p>